亚里士多德的世界观,统治西方世界近2000年,有两个原因

今天,我们继续分享畅销书《世界观》,在第一部分的内容,我们聊了世界观是什么,以及亚里士多德世界观的两个核心:目的论和本质论。接下来,我们聊聊这本书的第二部分的内容:

为什么亚里士多德的世界观能统治西方世界近2000年呢?

为什么这套今天看起来非常可笑荒谬的结论,还能存在接近2000年呢?西方人真的就这么傻吗?没有人提出过反对意见或者质疑吗?
当然不是他们不聪明,而主要有这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亚里士多德的世界观体系,是一整套相互嵌套,环环相扣的观点集合,里面的观点和主张成千上万个,如果某一个人要推翻亚里士多德这套世界观,那么就必须面对成千上万个难题,而不是仅仅推翻一两个其中的观点,这样的挑战是可想而知的。
第二个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亚里士多德的这套世界观,其实是以“经验性事实”为基础的。

换句话说,是非常符合人们的直觉和经验的。比如在亚里士多德的世界观里面,其中有一条核心观点:“地球是静止不动的”,这个观点看起来就非常正确,如果我们没有宇宙飞船,不飞到太空中观察地球的话,没有人能质疑这种观点。
而且你可以反过来想想,如果地球是运动的,为什么我们没感觉到风吹过脸颊呢?为什么我们也没有感觉到震动呢?根据现在的天文学知识,我们可以知道,地球大概是以每小时7000英里的速度高速运动的,你可以想象,如果这样的世界观没有其他天文学、物理学、数学作为论证基础,我们是不可能相信的。因为这完全不符合我们的直觉和经验,看起来、听起来都不是一个“事实”。
而亚里士多德正是在这样一个看起来无法质疑,完全正确的基本观点上,发展出了一整套理论体系。他是如何建立的呢?这里有必要说一下亚里士多德所发明的“演绎论”推理方法了。亚里士多德被誉为“逻辑学之父”,正是因为是他发明了“演绎论”这种论证推理的方法。
一般来说,我们认识世界,或者获得知识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归纳法,一种是演绎法。简单来说,归纳法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法,这种推理方法可以,通过观察、总结和分析,得出新的知识和真理,虽然这种知识不具有确定性和可靠性的。
比如我们过去看到的天鹅都是白色的,所以我们得出结论,所有的天鹅都是白色的,但显然这样的观点并不可靠,因为我们的经验总是有限的,所以,有一天出现了一只黑天鹅,这种认知就被打破了。
而演绎法正是弥补了这个不足。演绎法是一种,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方法,就是从已知的普遍真理得出的一个特殊的知识或结论,比如那个经典的演绎三段论:
大前提或者说普遍的真理的:人都有一死;
小前提是:苏格拉底是人;
那么,就可以得出结论:苏格拉底也会死。
这样的论证看起来非常严密可靠,因为是从一个被认为是坚实可靠的真理出发的。但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演绎法的那个原始的真理:“人都有一死”是如何得来的呢?如果我再往后推理的话,那么这个结论也必然也有一个更加普遍的真理作为前提,或者,这个结果是通过人们过去的观察和总结,用归纳法得出的。所以,“人都有一死”这个看起来可靠的真理,其实也并没有那么可靠。
而亚里士多德正是基于“演绎法”来构建他的世界观体系的,在这套世界观体系中,“地球是静止不动的”、“地球是宇宙的中心”都是核心观念,被普遍认为是真理的观念。在这些观念的基础上,亚里士多德得出了成千上万个其他的世界观,比如抛出去的石头为什么下落,气体和火焰为什么会往上升等等,亚里士多德都有他自己的解释,而且都能自圆其说。
这种思维其实在我们身边也非常普遍,比如我们一旦固化了对某个人的认知,那么我们就倾向于去用原有的认知去解释他的行为。
比如我们认为小明是一个聪明的小孩,当他犯错误的时候,我们就会认为,他应该是大意马虎了;
而相反,如果我们认为小强是比较笨的小孩,当他犯错误的时候,我们就会认为,这就是因为他笨,所以才犯错。
我们会先设定一个前提,然后再去解释所看到是现象,这其实也是一种“演绎论”的思维方式。就是从一个看起来坚实可靠的信念出发,去解释一切现象。而亚里士多德也正是利用了一些看起来坚实可靠的“事实”,比如地球是静止不动的,地球是宇宙的中心等等,以此为基础,构建了自己的一整套世界观体系。
所以,亚里士多德这套世界观今天我们都知道是完全错误的,但在亚里士多德之后的接近2000年里,几乎少有人对它提出质疑,或者试图推翻。一方面这套体系非常符合我们的直观和经验,另外,它也是一套看起来论证严密,有真理和事实作为基础的理论体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