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唠叨,比起批评打骂孩子来说,更显得无能

随着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父母认识到对孩子的打骂是不对的,应该对孩子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教育方式。现在要有父母说自己还通过打骂来教育孩子,保准会被喷死。尽管我对这有不同的意见,但本文就不讨论了,这不是我要说的重点。

既然打骂教育是不对的,那么该如何教育孩子呢?

有知识有文化的父母会购买各种育儿书籍,听各种育儿专家讲课,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他们也做到了不打不骂的教育孩子。但是,对于绝大多数的父母,尽管他们意识到了对孩子的打骂是不对的,但他们却没有能力掌握新的教育方法,于是就陷入了这样一个矛盾:批评打骂孩子是不对的,但是他们除了批评打骂又不会什么其它的教育方式。

在这种矛盾下,一种教育方式开始大肆流行:唠叨。

不是不能批评打骂吗?我讲道理总不是打骂吧?讲道理一遍不管用,我就天天讲道理。于是父母就开始唠叨了。一遍两遍三四遍,五遍六遍七八遍,直到孩子被唠叨的受不了,于是就无奈的接受父母的教育,于是父母的唠叨成功了。

而且唠叨还有一个好处,可以发泄父母的教育焦虑。

唠叨不一定管用,但是父母唠叨了就会觉得我尽到了教育义务,因为孩子问题产生的焦虑就可以得到暂时缓解,内心的负面情绪得到了释放。于是父母就更加乐于唠叨了,不管它对孩子有没有教育作用,但至少可以保证自己的心理健康。

尽管父母对唠叨教育比较满意,但在我看来,唠叨的危害要远大于我们一直反对的打骂教育。

唠叨的伤害远超过批评打骂

首先,唠叨会阻碍孩子跟父母沟通

批评打骂的伤害是一时的,但唠叨却是持续不断的。

父母的批评打骂往往是一时冲动,父母发泄完了情绪也就重新恢复到正常状态,可以继续关心太爱孩子,孩子也可以放下负担,正常心态的面对父母。

但是唠叨就不一样了,唠叨因为表面上看起来并没有伤害,父母也意识到不到这个问题,他们可以一天24时的持续唠叨,保持对孩子耳膜的持续轰炸。最重要的是,唠叨的内容往往没有任何价值,只是给孩子带来无尽的痛苦折磨。

父母的唠叨往往是什么“好好学习”、“要认真努力”、“光知道玩手机,你看人家的谁谁”……这种话表面看起来都正确无比,但实际上一点价值也没有,对孩子一点帮助也没有。孩子经常听到这种话,只会让孩子更加烦躁厌烦。孩子也更加不会喜欢跟父母交流,因为他们知道,父母除了会唠叨,不会对他们有一点帮助。

其次,父母意识不到自己的“唠叨”问题,也就不会寻求改变

“唠叨”在父母看来,充当了2个功能,一个是沟通,一个是教育,尽管这两个功能孩子可能都不认可。但是父母却觉得我尽到了父母责任,每天都在叮嘱孩子,我是一个合格的父母。而孩子对父母的唠叨也不胜其烦,为了避免父母唠叨,也会配合父母。

也就说,“唠叨”这种教育方法既满足了父母的责任意识,也有一定的教育效果,更重要的是还发泄了父母的情绪,还是一种不打不骂的教育方式。因此父母对这种教育方式还是比较满意的。既然满意,父母当然也就没有动力去改进自己的“唠叨”,去寻求更加有效的教育方法。

而批评打骂的教育方式不同,批评打骂并不是一种常态,父母更有可能察觉自己这种激烈的情绪爆发教育方式是不当的,也更加有可能去寻求改变,去寻找更加有效更加恰当的教育方式。

其实从各种问答平台上,我们也能看出这样类似的提问“控制不住情绪,总对孩子发火怎么办”,却很少见“总是对孩子唠叨怎么办”这类问题。

也就是说,“唠叨”的父母很难意识到自己的教育问题,他们总觉得自己尽到了教育的责任,是一个合格的父母,也就不会去寻找改变教育方式。而事实上,这种唠叨除了增加了孩子的厌烦情绪,对于孩子并没有起到多大的教育作用。当最终孩子问题爆发时,父母还会埋怨孩子:天天叮嘱你、教育你,你怎么就不听呢?

总结

”唠叨“的最大问题是父母意识到不到自己的教育问题。父母觉得自己没有打骂孩子,同时还偶尔实现自己的教育目的,因此父母对这种教育方式比较满意,也就没有动力改变自己的教育方法,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

父母就在这种自我麻痹的教育中毁了孩子,当孩子问题最终爆发时,父母还觉得自己很委屈很无辜,觉得是孩子的问题,而不是自己的问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