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都去哪儿呢?被你的拖延症给吃了
一大早孙伟就被主管叫到办公室骂了一顿,起因是一周前交办给他的本季度工作报表统计,他还只新建了文件夹,根本就还没着手去弄过。作为一名在本公司待了快三年的员工,孙伟各方面的人缘评价都挺不错。不仅业务水平好,整个人性格也是友善乐观,和身边的人都相处很融洽。他还会很多个人技能,偶尔帮同事做做PPT也是从不含糊,就连主管对他平时也是照顾有加。
可孙伟有个让领导十分头疼的坏习惯,那就是进度跟不上态度,接办任务时态度良好,满口答应。但却每次都要延期才能完成任务,次数多了,就让这些任务交办者们很是恼火。孙伟自己也意识到问题,就是改不了这个毛病,那就是做事总会习惯性地拖延。
不仅是在有利益关系的工作上做事拖沓,对他自己的个人计划也是安排满满,完成的却寥寥无几。其实类似孙伟这样的人群并不罕见,我们常常知道应该要去干什么,但念头一起,却发现没有计划,也没有明确的时间限制,那自己也就没有下一步行动了。从整体来看这个情况,拖延的弱点其实是人性的弱点,比如有一件没有时间限制的事情需要我们去做,即使有立刻去做的念头,下意识也会提醒自己:不着急,还有时间。
那么抛开完成这个任务的困难程度及其他客观因素,我们回想下是否忘记了给这个事情设定明确的时间期限。同时在想想有没有在这个期限之外,给自己设置了个不愿意去触碰的“惩罚”条件。这些内容听起来好像有那么点“自虐”,不过却是十分有必要,因为我们的大脑太花心了,要是不直接对它下达“死命令”,它可能做一会儿就会想东向西,同时也支配自己的身体去干别的事情了。所以对待这个不专心的大脑,就得严格设置任务要求和时间期限,并告诉它不完成就得受惩罚。只有这样才可有效驱动我们自身去行动起来。
试想一下,如果领导安排了我们一个工作任务,只是说了句明天下班前完成就行。潜意识里就不会感觉到着急,部分人会选择慢悠悠,拖拖拉拉地去执行,中途可能还会间断去做其他事情,可能不会延误但这样做出来的工作质量并不会很高。要是遇到孙伟这样兴趣广泛,精力分散的时候,很容易就会因为潜意识里的不着急,而一再延误直至超过要求时间。
为了阻止这样的情况发生,当有“不着急”的念头出现时就得及时打住。在这之前,我们还要将待办的事件做个具体规划,这是个目标问题。可以从确定待办事件开始,然后设置完成的时限,以及如何达成目标,分三个步骤来阻止“拖延症”的发作。
将待办的事项清晰化
任何计划首先都离不开目标,目标是计划的前提和保证,而计划是围绕目标而定的。有时候我们接收到的任务指令并不太明确,要是再遇到时间也不太紧迫,那么大脑很容易就放弃思考,去选择搁置这个任务,直到最后完全忽略掉。所以我们将要做什么事情,必须得是一个很明确的目标9
将意义不明的待办事项变得有条理和逻辑,这是必须要花时间去弄清楚的。要是不方便去询问这个待办事项的具体指向,就根据自身经验,换个角度来看这个任务。有时候需要做的事情,只是听上去简短的几个字。不过真正去细想,可能要将其拆分成多个详细的目标,才能完成。所以要是在工作中接到任务时,一定要优先思考清楚这个事情具体需要做什么,不能忽视了这一步,从而错误预估了完成的时间。
摘出两个时间段和两个时间点
要规避因为拖延症的发作,那么在清晰好将要做的事情后,就该思考时间这个问题。这里的时间可以分为两个时间段,分别是:
全力完成这项任务所需要的时间
闲散完成这项任务所需的时间
这两个时间段最好都是精确到以小时为单位,即使整个目标需要耗时几天或几个月,那么就请再次拆分该目标,控制到24小时之内来思考。要是知道时间单位越大,我们的紧迫感越小,就越容易懈怠。
还有两个时间点则分别是:这项任务的外在时间节点和这项任务的心理时间节点。外在时间节点的意思即是客观时间限制,比如老板交代的需要在多久之前完成这个事情。而心理时间节点就是我们自己设定的完成时间,这个时间设置得不恰当,才是导致有些拖延症患者发作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这里的设置就需要给自己更高的限制,尽可能满足这两个条件:
心理时间节点远远早于外在时间节点。
心理时间节点十分接近全力完成这项任务所需的时间点。
排好次序,一件件做
要想在我们精力分散之前将任务完成,就得合理地安排好待办事项的处理顺序。建议不要尝试多个任务同时进行,这看似节省了时间,实际上很容易出现差错,其次多线任务同时期消耗的精力更多,能专注于办正事的时间就会更少,容易走神。所以多线任务同时处理并不比专注于每件事的效率高。
那么当待办任务目标清晰,也做好了紧迫的时间节点,就可以根据前面说到的,根据心理时间节点来作为待办任务的处理顺序。虽然这个顺序可以依照事情的重要性适度调整位置,但最好不要随意调整。因为我们往往会主观将重要性不高的事情排在最后,结果就是过于专注其他事情,导致这件任务被忽略和忘记而延期。所以只要按照心理时间节点靠近全力完成所需的时间段为设置原则,那么做事的顺序就只参照每件事情的心理时间节点来进行就可以了。
掌握这套做事方法和思维逻辑,有计划的将每个事情都写进自己的待办计划中。等长期实施下来,拖延症自然会消失不见,随之而来的,则是我们越来越充裕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