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陇东陕北 彬县大佛寺
大佛寺石窟位于陕西省彬县城西十公里西兰公路旁的清凉山脚下。全寺共有136个大小石窟,446个佛龛,大小造像1980余尊。是中原文化鼎盛时期唐代都城长安附近的重要佛教石窟寺。其唐代泥塑大佛为长安及周边地区规模最大,体现了石刻大佛艺术自西域东传及在关中地区的流行。1998年大佛寺石窟入选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世界文化遗产,2014年6月,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的一部分,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大佛寺石窟地处丝绸之路北道的主干线上。东汉时期,佛教经丝绸之路传入,南北朝时逐渐达到高峰,隋唐时达到鼎盛。彬县大佛寺,原名"应福寺",大规模开凿始于唐初,贞观二年(628)基本建成。是唐太宗李世民为纪念抗击薛举薛仁杲大战(彬州浅水塬)中阵亡将士应福所建。北宋仁宗皇帝为其养母刘太后举国庆寿时,改名"庆寿寺"。人们因其佛像高大雄伟,从明景泰年间俗称大佛寺并沿用。此后,历代多有重修。
大佛窟是全寺最大的石窟,窟平面为半圆形,径约34米,高31米。窟内有一佛二菩萨石胎泥彩塑像3尊。阿弥陀佛(俗称大佛)倚崖居中,高20米、肩宽13米、手高4.5米、指长2米。宝石蓝螺髻护顶,秀眉慈目,两耳垂肩,金面方脸,慈祥威严;左手着膝,右手端举,掌心向外,无名指微微前屈;披衣袒胸,腰系佩带,趺坐于莲花台上,整个造形肃穆端庄,雄伟传神。
大佛头像后有2道圆形雕刻花边、7尊浮雕坐佛,附近散布着19个飞天,构成富丽祥和的背光。此外,窟内佛龛尚有造形各异的小造像400余座。此窟规模宏大,造像雄伟,雕刻精致,是古代造形艺术中的一大宝库。在大佛背光的左下侧,刻着"大唐贞观二年十一月十三日造"的铭文,由此判断该石窟创建于公元628年。另外从开窟的形制、造像风格、题材内容、服饰特征分析,似为北朝晚期作品,说明唐最初开龛造像沿用了北周的模式。窟内的巨型一佛二菩萨的表面都经过后代重新塑做,而大佛背后的头光与背光还仍然保留着开窟时的雕刻内容与造型。背光间的小坐佛有着低平的肉髻、方圆的面庞,丰满而敦厚的身躯,也保留了很多北周以来的造像特征。
侍立大佛东西两侧的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均身高15.6米,头戴宝冠,身着华丽璎珞,下系羊肠大裙,神态俊雅恬静。
千佛洞
罗汉洞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