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犹太妈妈如何面对三个孩子的养育问题|三孩
最近,我国出台重大政策举措: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三孩生育政策来了#登顶微博热搜,话题浏览量突破30亿,也在朋友圈刷了屏,更成为了妈妈们见面打招呼的第一句话--
“生三胎吗?”
生还是不生?
生孩子容易,养孩子不易。现在的养娃成本实在太高:住房、课外活动、饮食、旅行等等都是大家主要的考虑因素。
对于三孩政策,上海犹太妈妈、“特别狠心特别爱”系列作者沙拉·伊马斯认为:
“从独生子女到二孩政策,再到现在的三孩政策,很多人不大理解。说句心里话,独生子女给很多家庭带来了危害,如家长过分溺爱孩子,孩子缺少手足之亲,孩子孤独不合群……这些危害是可以通过二孩三孩政策去弥补的。所以三孩政策会使我们逐渐恢复生育的常态化。独生子女们普遍觉得自己是天之骄子、龙子凤子,随着二孩三孩政策的出台,相信未来的孩子们会在新的大家庭环境里更加懂得团结互助、合作共赢。
另外,生孩子应该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如果说生了三胎,你的幸福指数更高了,那么我相信生的人会很多。可是现实中,很多人没有找到幸福感,找到的都是压力,这时生孩子就成了一种负担。从被动生育到主动生育,还需要政府做大量工作。”
“特别狠心特别爱”系列作者沙拉·伊马斯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就是这位伟大的母亲--离婚独立带三娃的犹太妈妈成功培养世界富豪的故事。
年轻时的沙拉
她很特殊,因为她是有犹太血统的中国妈妈。她的前半生很艰难,三段婚姻给她留下了三个孩子,最终却都需要靠她一个人来抚养孩子长大。
但是,苦难却并没有打倒这位母亲。曾经的她是一个典型的保姆型母亲,无论多忙多累,都不让孩子动一下手。在移居以色列后,这位母亲改变了原来大包大揽的教育方式,将中华民族的教育精华与犹太民族的教育精华融合在了一起,自创了“特别狠心特别爱”的教育法则。在教育孩子方面,她取得了令无数家长羡慕的成就:两个儿子都在30岁之前拥有了亿万资产,最小的女儿也即将学业有成。
她独特的教育理念,对中国父母们非常有启发。
放弃安逸,让孩子们在战火中成长
1992年中国和以色列建交,沙拉舍弃了原本在上海安逸的生活,一家人搬家到以色列安家落户。当时她最大的孩子14岁,最小的女儿只有3岁。很多人不理解沙拉为什么这么做,包括孩子们。
沙拉一家
而沙拉这样回答:“尽管我是中国人,但是我身上流淌着一半犹太人的血液。我父亲当初逃难来到上海,他生前一直对以色列魂牵梦萦,所以有机会我想去看看。当时我刚离婚,是一个失败的妻子,但我想做一个成功的母亲。上海的生活比较安逸,我想换个生活环境教育孩子们,于是我带着他们去了以色列。”沙拉没有选择去大城市,而是特意选了一个叫谢莫纳的小镇。因为她知道中国的“孟母三迁”,她想给孩子一个得到培养和锻炼,让他们在战火中成长为真正意义上的男人的地方。
谢莫纳镇是边境,当时天天打仗。他们住的是很小的屋子,经常会有炸弹落下来。有时候轰炸过后,沙拉还会带着孩子们出去走走,看看炸后的以色列什么样。她也会告诉孩子们,如果在这场战争中你没有被炸死,你见过了别人所没有见过的,你就比别人见识更广,更智慧。正是明白了和平的宝贵,孩子们才更珍惜如今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可是您能想象吗,对一个带着三个孩子的单身妈妈来说,他们初到以色列的生活会有多么艰难?到了以色列,沙拉选择了卖春卷为生。她回忆着上海老人们的做法做成了春卷,并且让以色列人慢慢喜欢上了这种中国传统食品。
沙拉接受《鲁豫有约》节目采访
有一年冬天,正好赶上了以色列的雨季,沙拉冻发烧了,她强挺着把卖春卷的摊收了,去医院看了病买了药,回来却舍不得花钱坐车,就扶着墙一步步往家挪。平时大概15分钟的路程,沙拉生生挪了40多分钟。到家以后,沙拉躺在床上,连站起来的力气都没有。这时大儿子以华、二儿子杰瑞和小女儿妹妹放学回家,他们一看母亲生病了,赶紧熬了点大米粥,让沙拉吃完药睡下了。半夜沙拉感觉有人在推她,是杰瑞一手拿着茶杯一手拿着药对她说:妈妈吃药吧!后来沙拉才知道,以华和杰瑞兄弟俩研究了她的药,一看上面写着每6小时吃一次,就自己分好工,前3个小时哥哥以华看着,后3个小时弟弟杰瑞看着。想到两个孩子在那么冷的寒夜,抱着个大热水袋给自己看着时间吃药,沙拉的眼泪忍不住地流了出来。
损失50元,却让儿子受益终身
刚移民到以色列,她们全家就让一个小孩子上了一课。那时沙拉一家生活非常艰苦,二儿子靠卖春卷攒下了一点钱,想要给自己买一辆自行车,一个小朋友主动帮他联系卖车主。成交那天,那个小朋友收了杰瑞150元钱之后,就去马路对面把车推过来给了杰瑞。后来杰瑞无意中知道卖车主卖给那个小朋友的价格是100元。这就意味着邻居家的孩子从中赚了50谢克尔。沙拉说,儿子回来时非常生气,认为邻居家的孩子骗了他。
很多家长一遇到孩子做错了事或是吃了点亏,通常都会有两种反应,一是训斥孩子“你怎么这么笨啊”“你没有脑子啊!”二是替孩子出头,“谁欺负你了,我跟你去找他。”在沙拉看来,家长的这两种反应都是错误的。
沙拉认为,小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挫折,这个时候家长不应该简单地给出一个评价,而是要利用这个机会,给孩子进行一些教育或指导。
“这个时候我就问孩子,你是不是需要这辆车,如果没有这个孩子你能不能买到这辆车?”沙拉通过这件事告诉儿子,当别人有需求而你恰好能提供这种服务的时候,就是你赚钱的机会来了,沙拉意识到,每个以色列人都有生意头脑,学会赚钱是从娃娃抓起的。“我不认为儿子在这件事上吃了什么亏,通过这件事给他带来的经商经验,比任何课本的说教都管用。”沙拉说,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关键就看家长怎么做了。
这50谢克尔的教训让杰瑞一生受用,在他后来遇到商机时,他会更多地进行思考和分析,不冲动、不急躁。更重要的是,他知道了做生意要以诚信为本,不计较眼前的得失。
中国有句老话叫富不过三代,其中原因是中国的父母一富就想富孩子,而不是教给孩子生存和社交的技能。沙拉说,其实,社交能力就是一种生存能力,一种获取财富的能力。在犹太人看来,富可以富三代,关键看父母给予孩子什么样的爱。尽管把孩子推出家门,需要父母的勇气和智慧,但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其实是尽早放手,让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在不断的社会实践中练就一技之长。以色列的家族财富之所以能世代传承,就在于教给孩子的是独自生存的本领、对自己和社会负责的精神。
人们都说“穷养儿子富养女”之说,在沙拉看来,这不应是一种教育方式,而是一种交流方式,即对男孩要严格,培养其坚韧的品质,面对困难不退缩。而对于女孩子的“富”养应该是丰富的富,而不是财富的富。在以色列,女孩子要比男孩子学更多的业余课程,她们要学画画,学烹饪,还要学怎么持家。为的是从小培养女孩子的气质,开阔她的视野,增加她的见识,等女儿到花儿一样的年龄时,就不易被眼花缭乱的物质世界所诱惑。而且只有具备了这些素质,今后女儿在组建家庭后,才能更好地持家,更好地教育下一代。
在以色列,至今仍然经常能听到炮声。炮声过后,许多父母会立即带着男孩去看升起的硝烟,意在引导孩子从小就热爱和平。与女孩交流则要温柔,培养其珍惜自己、热爱生活的品质,因为对物质的追求是无止境的,越超量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孩子越容易出问题。
有偿生活机制,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在以色列生活时,每天沙拉把孩子们送到学校学习希伯来语,然后自己去卖春卷,等他们放学回来再做饭。
后来一位犹太邻居把沙拉“骂”醒了。
有一次隔壁邻居大婶到沙拉家里串门,看到她手忙脚乱地做好饭,一碗一碗给孩子们盛好,摆在饭桌上。邻居实在看不惯了,跟孩子们说:“你们已经是大孩子了,怎么能像客人一样看着妈妈忙活也不伸手帮帮呢?”
然后她又转过头骂沙拉:“不要把你那种不科学的母爱带到以色列来,别以为你生了孩子你就是母亲。天下父母没有不爱孩子的,但爱孩子要有分寸、有原则、有方法! ” 她恍然大悟,自己以前太溺爱孩子了。所以之后沙拉召开了一个全家会议,为了调动孩子们的生存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她提出了“有偿生活机制”,让孩子们帮她卖春卷,她相应地给孩子们报酬。
一天孩子们回来后,沙拉发现老三采取传统方式向同学零售;老二批发给学校的餐厅,单个利润低但销量大;老大最有意思,他在学校举办了一个“带你走进中国”的演讲,他给大家讲在中国的见闻,听众需要门票,但可以免费品尝春卷,所得的利润也非常好。沙拉开心地看到孩子们在销售春卷的过程中不仅赚了钱,还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社会、适应了社会。
在卖春卷的过程中,两个十来岁的儿子战胜了自己的胆怯心理,变得越来越有自信,也越来越会跟别人打交道了。两兄弟会把家里的家务全部包揽,而且都很自觉,有时候在缴纳水电费或者购买日常用品时,想到能为家庭做贡献,孩子们心里就有一种自豪感和满足感。
当沙拉看到孩子为她支付账单时面带成就感的时候,就觉得他们离真正意义上的人已经不远了。
沙拉与两个儿子
在家模拟真实的商业环境
为了给孩子们营造商业环境,沙拉在家里确立了有偿生活机制,在家里吃饭、洗衣服都要给妈妈支付费用。孩子们因此也学会了理财。
在问杰瑞为什么有那么强的赚钱欲望时,杰瑞说妈妈给他们的感觉始终是“家里快要没钱了”,要生活下去就要全家共同赚钱。沙拉之所以给孩子们造成这种假象,就是把家庭的担子分给孩子来负担。就这样,全家人都被调动起来,展开了赚钱行动。
老大在学校学习了解到犹太移民有安家费,沙拉去一问还真领到了一笔钱。之后老大向妈妈要10%的提成,妈妈想了想就给他了。老大用这笔钱给家里每个人都买了礼物,并用剩下的钱从中国邮购了一批便宜的文具,在学校卖给同学,赚了很多钱。
老二杰瑞为了能攒够回中国读大学的学费,上午上课,下午就到市场上摆摊卖东西。他托朋友从中国运来风油精、檀香扇、丝巾等产品。市场收摊后,再帮助摊主搬货,不仅可以得到工钱,有时还可捡到摊主不要的东西。
最让老二难于忘记的还是回中国读书之前全日制在面包房打工的日子。妈妈让杰瑞去打工有三个目的:一是赚钱,二是学语言,三是磨练孩子。
女儿老三虽然不出去卖东西,但是会在家中为大家准备茶水和点心,并向大哥二哥和妈妈收取费用,扣除交给妈妈的成本,自己也有盈余。
再后来妈妈带着一家三口合资开了一家中餐馆,妈妈占40%股份、老大30%、老二20%、老三10%。孩子还没有走向社会,就经历了如何与人合作、如何处理商业事务的磨练。
沙拉与女儿
挫折教育,特别狠心特别爱
后来生活条件好了,沙拉也不会放纵自己的女儿肆意挥霍,她曾因为有免费的大麦茶,在女儿16岁生日那天拒绝了女儿点的一杯橙汁,给女儿上了一堂挫折课。她对女儿说:“如果我无限宽容你,你走向社会就会吃大亏。”沙拉把自己的子女教育得非常成功,她把自己的教育观总结成了七个字:“特别狠心特别爱”——对孩子要藏起一部分爱,爱得更科学,更艺术,更绿色。系列图书出版后,非常受读者欢迎,目前图书已发行超过100万册,而她也成为非常受欢迎的教育专家。
正如沙拉所说的:“一个在爱中成长、懂得爱的孩子将来才能成为一个幸福的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而爱,是需要家庭和父母来浇灌的。”
特别狠心特别爱系列新书《犹太妈妈的财商教育》,2021年7月上市
来源:接力出版社 最近,我国出台重大政策举措: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三孩生育政策来了#登顶微博热搜,话题浏览量突破30亿,也在朋友圈刷了屏,更成为了妈妈们见面打招呼的第一句话--
“生三胎吗?”
生还是不生?
生孩子容易,养孩子不易。现在的养娃成本实在太高:住房、课外活动、饮食、旅行等等都是大家主要的考虑因素。
对于三孩政策,上海犹太妈妈、“特别狠心特别爱”系列作者沙拉·伊马斯认为:
“从独生子女到二孩政策,再到现在的三孩政策,很多人不大理解。说句心里话,独生子女给很多家庭带来了危害,如家长过分溺爱孩子,孩子缺少手足之亲,孩子孤独不合群……这些危害是可以通过二孩三孩政策去弥补的。所以三孩政策会使我们逐渐恢复生育的常态化。独生子女们普遍觉得自己是天之骄子、龙子凤子,随着二孩三孩政策的出台,相信未来的孩子们会在新的大家庭环境里更加懂得团结互助、合作共赢。
另外,生孩子应该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如果说生了三胎,你的幸福指数更高了,那么我相信生的人会很多。可是现实中,很多人没有找到幸福感,找到的都是压力,这时生孩子就成了一种负担。从被动生育到主动生育,还需要政府做大量工作。”
“特别狠心特别爱”系列作者沙拉·伊马斯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就是这位伟大的母亲--离婚独立带三娃的犹太妈妈成功培养世界富豪的故事。
年轻时的沙拉
她很特殊,因为她是有犹太血统的中国妈妈。她的前半生很艰难,三段婚姻给她留下了三个孩子,最终却都需要靠她一个人来抚养孩子长大。
但是,苦难却并没有打倒这位母亲。曾经的她是一个典型的保姆型母亲,无论多忙多累,都不让孩子动一下手。在移居以色列后,这位母亲改变了原来大包大揽的教育方式,将中华民族的教育精华与犹太民族的教育精华融合在了一起,自创了“特别狠心特别爱”的教育法则。在教育孩子方面,她取得了令无数家长羡慕的成就:两个儿子都在30岁之前拥有了亿万资产,最小的女儿也即将学业有成。
她独特的教育理念,对中国父母们非常有启发。
放弃安逸,让孩子们在战火中成长
1992年中国和以色列建交,沙拉舍弃了原本在上海安逸的生活,一家人搬家到以色列安家落户。当时她最大的孩子14岁,最小的女儿只有3岁。很多人不理解沙拉为什么这么做,包括孩子们。
沙拉一家
而沙拉这样回答:“尽管我是中国人,但是我身上流淌着一半犹太人的血液。我父亲当初逃难来到上海,他生前一直对以色列魂牵梦萦,所以有机会我想去看看。当时我刚离婚,是一个失败的妻子,但我想做一个成功的母亲。上海的生活比较安逸,我想换个生活环境教育孩子们,于是我带着他们去了以色列。”沙拉没有选择去大城市,而是特意选了一个叫谢莫纳的小镇。因为她知道中国的“孟母三迁”,她想给孩子一个得到培养和锻炼,让他们在战火中成长为真正意义上的男人的地方。
谢莫纳镇是边境,当时天天打仗。他们住的是很小的屋子,经常会有炸弹落下来。有时候轰炸过后,沙拉还会带着孩子们出去走走,看看炸后的以色列什么样。她也会告诉孩子们,如果在这场战争中你没有被炸死,你见过了别人所没有见过的,你就比别人见识更广,更智慧。正是明白了和平的宝贵,孩子们才更珍惜如今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可是您能想象吗,对一个带着三个孩子的单身妈妈来说,他们初到以色列的生活会有多么艰难?到了以色列,沙拉选择了卖春卷为生。她回忆着上海老人们的做法做成了春卷,并且让以色列人慢慢喜欢上了这种中国传统食品。
沙拉接受《鲁豫有约》节目采访
有一年冬天,正好赶上了以色列的雨季,沙拉冻发烧了,她强挺着把卖春卷的摊收了,去医院看了病买了药,回来却舍不得花钱坐车,就扶着墙一步步往家挪。平时大概15分钟的路程,沙拉生生挪了40多分钟。到家以后,沙拉躺在床上,连站起来的力气都没有。这时大儿子以华、二儿子杰瑞和小女儿妹妹放学回家,他们一看母亲生病了,赶紧熬了点大米粥,让沙拉吃完药睡下了。半夜沙拉感觉有人在推她,是杰瑞一手拿着茶杯一手拿着药对她说:妈妈吃药吧!后来沙拉才知道,以华和杰瑞兄弟俩研究了她的药,一看上面写着每6小时吃一次,就自己分好工,前3个小时哥哥以华看着,后3个小时弟弟杰瑞看着。想到两个孩子在那么冷的寒夜,抱着个大热水袋给自己看着时间吃药,沙拉的眼泪忍不住地流了出来。
损失50元,却让儿子受益终身
刚移民到以色列,她们全家就让一个小孩子上了一课。那时沙拉一家生活非常艰苦,二儿子靠卖春卷攒下了一点钱,想要给自己买一辆自行车,一个小朋友主动帮他联系卖车主。成交那天,那个小朋友收了杰瑞150元钱之后,就去马路对面把车推过来给了杰瑞。后来杰瑞无意中知道卖车主卖给那个小朋友的价格是100元。这就意味着邻居家的孩子从中赚了50谢克尔。沙拉说,儿子回来时非常生气,认为邻居家的孩子骗了他。
很多家长一遇到孩子做错了事或是吃了点亏,通常都会有两种反应,一是训斥孩子“你怎么这么笨啊”“你没有脑子啊!”二是替孩子出头,“谁欺负你了,我跟你去找他。”在沙拉看来,家长的这两种反应都是错误的。
沙拉认为,小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挫折,这个时候家长不应该简单地给出一个评价,而是要利用这个机会,给孩子进行一些教育或指导。
“这个时候我就问孩子,你是不是需要这辆车,如果没有这个孩子你能不能买到这辆车?”沙拉通过这件事告诉儿子,当别人有需求而你恰好能提供这种服务的时候,就是你赚钱的机会来了,沙拉意识到,每个以色列人都有生意头脑,学会赚钱是从娃娃抓起的。“我不认为儿子在这件事上吃了什么亏,通过这件事给他带来的经商经验,比任何课本的说教都管用。”沙拉说,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关键就看家长怎么做了。
这50谢克尔的教训让杰瑞一生受用,在他后来遇到商机时,他会更多地进行思考和分析,不冲动、不急躁。更重要的是,他知道了做生意要以诚信为本,不计较眼前的得失。
中国有句老话叫富不过三代,其中原因是中国的父母一富就想富孩子,而不是教给孩子生存和社交的技能。沙拉说,其实,社交能力就是一种生存能力,一种获取财富的能力。在犹太人看来,富可以富三代,关键看父母给予孩子什么样的爱。尽管把孩子推出家门,需要父母的勇气和智慧,但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其实是尽早放手,让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在不断的社会实践中练就一技之长。以色列的家族财富之所以能世代传承,就在于教给孩子的是独自生存的本领、对自己和社会负责的精神。
人们都说“穷养儿子富养女”之说,在沙拉看来,这不应是一种教育方式,而是一种交流方式,即对男孩要严格,培养其坚韧的品质,面对困难不退缩。而对于女孩子的“富”养应该是丰富的富,而不是财富的富。在以色列,女孩子要比男孩子学更多的业余课程,她们要学画画,学烹饪,还要学怎么持家。为的是从小培养女孩子的气质,开阔她的视野,增加她的见识,等女儿到花儿一样的年龄时,就不易被眼花缭乱的物质世界所诱惑。而且只有具备了这些素质,今后女儿在组建家庭后,才能更好地持家,更好地教育下一代。
在以色列,至今仍然经常能听到炮声。炮声过后,许多父母会立即带着男孩去看升起的硝烟,意在引导孩子从小就热爱和平。与女孩交流则要温柔,培养其珍惜自己、热爱生活的品质,因为对物质的追求是无止境的,越超量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孩子越容易出问题。
有偿生活机制,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在以色列生活时,每天沙拉把孩子们送到学校学习希伯来语,然后自己去卖春卷,等他们放学回来再做饭。
后来一位犹太邻居把沙拉“骂”醒了。
有一次隔壁邻居大婶到沙拉家里串门,看到她手忙脚乱地做好饭,一碗一碗给孩子们盛好,摆在饭桌上。邻居实在看不惯了,跟孩子们说:“你们已经是大孩子了,怎么能像客人一样看着妈妈忙活也不伸手帮帮呢?”
然后她又转过头骂沙拉:“不要把你那种不科学的母爱带到以色列来,别以为你生了孩子你就是母亲。天下父母没有不爱孩子的,但爱孩子要有分寸、有原则、有方法! ” 她恍然大悟,自己以前太溺爱孩子了。所以之后沙拉召开了一个全家会议,为了调动孩子们的生存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她提出了“有偿生活机制”,让孩子们帮她卖春卷,她相应地给孩子们报酬。
一天孩子们回来后,沙拉发现老三采取传统方式向同学零售;老二批发给学校的餐厅,单个利润低但销量大;老大最有意思,他在学校举办了一个“带你走进中国”的演讲,他给大家讲在中国的见闻,听众需要门票,但可以免费品尝春卷,所得的利润也非常好。沙拉开心地看到孩子们在销售春卷的过程中不仅赚了钱,还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社会、适应了社会。
在卖春卷的过程中,两个十来岁的儿子战胜了自己的胆怯心理,变得越来越有自信,也越来越会跟别人打交道了。两兄弟会把家里的家务全部包揽,而且都很自觉,有时候在缴纳水电费或者购买日常用品时,想到能为家庭做贡献,孩子们心里就有一种自豪感和满足感。
当沙拉看到孩子为她支付账单时面带成就感的时候,就觉得他们离真正意义上的人已经不远了。
沙拉与两个儿子
在家模拟真实的商业环境
为了给孩子们营造商业环境,沙拉在家里确立了有偿生活机制,在家里吃饭、洗衣服都要给妈妈支付费用。孩子们因此也学会了理财。
在问杰瑞为什么有那么强的赚钱欲望时,杰瑞说妈妈给他们的感觉始终是“家里快要没钱了”,要生活下去就要全家共同赚钱。沙拉之所以给孩子们造成这种假象,就是把家庭的担子分给孩子来负担。就这样,全家人都被调动起来,展开了赚钱行动。
老大在学校学习了解到犹太移民有安家费,沙拉去一问还真领到了一笔钱。之后老大向妈妈要10%的提成,妈妈想了想就给他了。老大用这笔钱给家里每个人都买了礼物,并用剩下的钱从中国邮购了一批便宜的文具,在学校卖给同学,赚了很多钱。
老二杰瑞为了能攒够回中国读大学的学费,上午上课,下午就到市场上摆摊卖东西。他托朋友从中国运来风油精、檀香扇、丝巾等产品。市场收摊后,再帮助摊主搬货,不仅可以得到工钱,有时还可捡到摊主不要的东西。
最让老二难于忘记的还是回中国读书之前全日制在面包房打工的日子。妈妈让杰瑞去打工有三个目的:一是赚钱,二是学语言,三是磨练孩子。
女儿老三虽然不出去卖东西,但是会在家中为大家准备茶水和点心,并向大哥二哥和妈妈收取费用,扣除交给妈妈的成本,自己也有盈余。
再后来妈妈带着一家三口合资开了一家中餐馆,妈妈占40%股份、老大30%、老二20%、老三10%。孩子还没有走向社会,就经历了如何与人合作、如何处理商业事务的磨练。
沙拉与女儿
挫折教育,特别狠心特别爱
后来生活条件好了,沙拉也不会放纵自己的女儿肆意挥霍,她曾因为有免费的大麦茶,在女儿16岁生日那天拒绝了女儿点的一杯橙汁,给女儿上了一堂挫折课。她对女儿说:“如果我无限宽容你,你走向社会就会吃大亏。”沙拉把自己的子女教育得非常成功,她把自己的教育观总结成了七个字:“特别狠心特别爱”——对孩子要藏起一部分爱,爱得更科学,更艺术,更绿色。系列图书出版后,非常受读者欢迎,目前图书已发行超过100万册,而她也成为非常受欢迎的教育专家。
正如沙拉所说的:“一个在爱中成长、懂得爱的孩子将来才能成为一个幸福的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而爱,是需要家庭和父母来浇灌的。”
来源:接力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