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头条』著名雕塑家王志刚
▲
本期人物
王志刚
西安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雕塑系主任
中国美术家协会雕塑艺术委员会委员
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艺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雕塑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常务理事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王志刚的艺术
文/彭德
王志刚是1981年“西安首届现代艺术展”参展者。1982年从西安美术学院毕业,曾长期在老家甘肃工作,当过干部,做过企业,曾任甘肃省美术家协会雕塑艺术委员会主任,兰州雕塑艺术研究所所长,兰州雕塑院创作室主任,现任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他说他生活经历的积淀过程,是他的一些作品带有叙事和批判因素的背景。在西安美院的同龄人中,王志刚的雕塑最具当代品质。
西安美院的院子堆满了不下六千件民间石雕,以拴马桩最为耀眼,乍一看是一个石雕博物馆。这些雕像如同集中营的看守,死死地盯着师生中数典忘祖的叛逆者,让他们不要忘记往日的辉煌。说起西安的历史,每个本地人都如数家珍。有着十三朝古都作依托的西安人,骨子里都有一股霸气,往往连北京都瞧不起,上海只不过是一个暴发的商业码头。因此,西安人对自己的艺术走不出潼关,很多人没有明显地表示过焦虑。西安美院不仅是历史味厚重的学院,还是地方味浓厚的学院。比如在中层以上教师参与的院办会议上,常常满屋子陕西话。这种周秦汉唐的普通话,当事者认为更具有时间的厚度。坚持说普通话的只有少数几个外地人,王志刚是其中之一。这种倾向也体现在他的创作之中。王志刚的创作,历史题材和怀旧情绪比他的同龄人少得多,同过去,同经典,同教科书都保持着距离。我所见到的他带有传统题材的雕塑,最明显的只有《融狮》这个系列。
无为系列《吾狮如是》-2006-黄沙
石狮子是汉代以来从西亚和中亚引进的动物造型,演变为中国文化的象征物,最终成为中国的化身,比如睡狮和醒狮曾是拿破仑形容中国的喻词。王志刚做的是狮子,动机却是对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关系的思考。在被询问醒狮融化的表达意图时,王志刚表示融化可以说是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包括被动的和主动的态度。融会贯通或许是中国传统文化再创辉煌的前提,价值观的地域性和普世性已经是我们无法逾越的思考题。这种回答在我的眼里像是在为文艺政策背书。在我的眼里,他的那些看似融化又看似沉沦的狮子和人像,更像是在比喻人生的沉沦与艺术的沉沦。
无为系列《观沧海》-2017-金属
《融狮》采用不锈钢材质,既同这个主题有关,也同他一向喜观不锈钢有关。在王志刚的心目中,这种材料抛光后的造型如同眼泪。他很奇怪坚硬的材质竟然流露出一种悲情,给予他忧伤的感觉。联想开来,《融狮》也是对中国人崇狮情绪的消解。狮子的勇猛是拿破仑这类征服者的理念,可是中国的崛起既不必依靠好勇斗狠,也不必以好勇斗狠的霸道作为中国崛起的目标。
无为系列《吾狮如是》-2010至2017-金属、黄沙
王志刚对黄沙作材料也很感兴趣。早在1980年代他创作《沙器系列》,就是借用黄沙材料,表现一些超越于生活表象的思考。沙子缘于他小时候常在沙漠里玩,将沙子覆盖在自已身上,沙子在身上流动所产生的感觉让他难以忘怀。王志刚曾采用两种不同材料表现融狮造型,形成不同的趣向。他写道:
沙器系列-1984至1989-黄沙
两种材质,同一物象的相互复制,表现了参照对象的不确定性,反光投影与散沙的流动构成了真与假的循环。这中间有一些思考,哪些文化在交流中被误读?哪些观念是我们画地为牢?哪些情绪又让我们自言自语?
沙器系列-1984至1989-黄沙
佟玉洁写道:
文明的冲突与文明的建构始终是王志刚创作的母题。这种母题通过材料的转换或者对峙,传递出文化质疑与再造的信息。王志刚的作品中的沙砾材质的蹲狮造像,延续了早期的《沙器》的物质,赋予蹲狮造像以沙砾生命聚合的精神内涵。与此同时,沙砾材质相对的柔和与温暖和不锈钢材质的蹲狮造像的冷与硬,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让两种文化的代码都具有浓重的人文情结的悲剧意识。无论是沙砾材质的蹲狮造像,还是不锈钢材质的蹲狮造像,都在融化。(《公器者说——王志刚雕塑艺术的生命轨迹》2012年6月5日)
沙器系列-1984至1989-黄沙
雕塑家的生存前提决定了他们是美术界最缺乏自我的人物,或者说是自我常常是被迫放弃的对象。雕塑长期伫立或陈列在众人的空间,特别需要考虑业主的需要和受众的习惯。
经过了“西安首届现代艺术展”的挫折之后,王志刚同其他很多参展者一样,从有为转为无为,对老庄的哲学发生兴趣。这种被动的转折,在很大比例上是历代受挫者的共同选择,也可以说是中国文人的特性。
王志刚没有系统地看过道家著作,但对老子的思想却情有独钟。在老子的学说中,水既是自然之道的象征,也是为人处世的借镜。王志刚把老子的思想注入他的“无为”系列,他想通过消融的过程去追求新生。他说他想用《无为》系列表现生命的本真状态,没有五官特征的造型,只是一个符号,不是一个具体的人。个性往往体现得很具体,会削弱观念的表达。去掉具体的特征,承载的精神内涵会更深厚。他认为人们不断追求真实的过程中,往往会绕很大一个圈子。其实很多事物的存在就是其意义所在。有一次他去西藏写生,带着一个藏族小伙子当翻译。天色渐晚,夕阳如画,一些文学作品对夕阳的描述也闪现在他的脑海中,他说了句自以为意味深长的话:“太阳就要下山了。”藏民小伙子正在整理行李,头都没抬地说了句:“明天还会出来的。”他说他当时的脑子一下变得一片空白。触类旁通,他说人们花费了很多时间学习,寄情山水。可这个小伙子一句话就说到了本质,没有任何修饰,内心有一种自然融通的认识。他认为人们总是赋予自然现象一些人为的意义,反倒把自然的本质掩盖了。(参《库艺术》王胤访谈录:《王志刚:回到本质去认识》。)
粉墨人生系列《东郭先生?》-2003至2009-树脂彩绘
王志刚的《粉墨人生》系列,仿佛是现实生活情境的再现,虽然突出了幽默、调侃风格,但具有现实批判的指向。他说这可能与当年的工作性质有关,即早期作品在形式方面的探索比较多,调入美院以后开始关注观念。
粉墨人生系列《花儿朵朵开》-2003至2009-树脂彩绘
《粉墨人生》系列中,粉墨登场的人物,以作者自己为原型模特,把自己的形象塑造为超越自己的对象,与现实中的人物撮合在一起,造成荒诞的效果,或者说把荒诞的现实变成了当事人身边的生活。佟玉洁写道:
粉墨人生系列《天仙配》-2003至2009-树脂彩绘
王志刚的《粉墨人生》系列作品,用流行的艳俗艺术手法去讽喻社会的媚俗文化,批判的矛头直指当代社会中物欲横流与媚俗文化苟合的世俗众生相。人文情结的大悲剧意识通过喜剧手法表现出来。作者本人在作品中扮演主体的艺术角色,陈述自己的生活遭遇,展示自己的心灵轨迹。(《公器者说——王志刚雕塑艺术的生命轨迹》2012年6月5日)
(文章摘自彭德著《西安当代艺术》,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作品欣赏(部分)
无为系列
无为系列《茶》-2010至2017-金属
无为系列《沉浮》-2010至2017-金属
017属
无为系列《对弈》-2010至2017-金属
无为系列《如莲》-2010至2017-金属
无为系列《海纳百川》-2010至2017-金属
无为系列《镜花水月》-2010至2017-金属
无为系列《镜花水月》-2010至2017-金属
无为系列《忘》-2010至2017-金属
无为系列《忘我》-2010至2017-金属
无为系列《吾狮如是》-2010至2017-金属
无为系列《吾狮如是》-2010至2017-金属
无为系列《吾狮如是》-2010至2017-金属 、黄沙
无为系列《一方水》-2010至2017-金属
无为系列《吾山吾水》-2010至2017-金属
无为系列《思》-2010至2017-金属
单身女子系列
单身女子系列 -1988至1995 - 铸铜
单身女子系列 -1988至1995 - 铸铜
单身女子系列 -1988至1995 - 铸铜
单身女子系列 -1988至1995 - 铸铜
单身女子系列 -1988至1995 - 铸铜
单身女子系列 -1988至1995 - 铸铜
粉墨人生系列
粉墨人生系列《家家乐》-2003至2009-树脂彩绘
粉墨人生系列《家家乐》--2003至2009-树脂彩绘
粉墨人生系列《老虎也是猫》-2003至2009-树脂彩绘
粉墨人生系列《梦之梦》-2003至2009-树脂彩绘
粉墨人生系列《磨刀人》-2003至2009-树脂彩绘
粉墨人生系列《你看,你看,起来了!》--2003至2009-树脂彩绘
粉墨人生系列《朋友!请你干一杯》--2003至2009-树脂彩绘
粉墨人生系列《玩具枪》--2003至2009-树脂彩绘
粉墨人生系列《洗头》--2003至2009-树脂彩绘
沙器系列
沙器系列-1984至1989-黄沙
沙器系列-1984至1989-黄沙
沙器系列-1984至1989-黄沙
沙器系列-1984至1989-黄沙
沙器系列-1984至1989-黄沙
沙器系列-1984至1989-黄沙
综 合 创 作
贝多芬-36x40x60cm-2013-铸铜
冬季-2003-金属
故土-1984-石膏
教育家刘尔炘-1998-铸铜-兰州五泉山公园
广陵散-2012-铸铜
解释如何-2004-冰
青铜时代-2007-铸铜
人类饮水机-2008-综合材料
守望者-2002-综合材料
岁月如歌-2003-金属与黄沙
雨过天晴-2008-铸铜
苏武牧羊-铸铜-110x85x65cm-2015
城 市 雕 塑
平沙落雁-金属、汉白玉- 1986 - 兰州
绿色希望-石雕-1987-兰州
无题-金属-1989-兰州大学校园
人类的朋友-金属-2001-兰州滨河路
牛-铸铜-2002-北京
守望-金属-2003-青岛
李世民像-石雕-2007-陕西昭陵
西部扬帆-金属-2004-西安
观沧海-金属-2017-长沙
无为(关照)-金属-2011-清华大学校园
云起落-金属-2012-芜湖
无为《思》-300x300x260cm-金属-2017--温州
吾山吾水-金属-2018-芜湖
吾山吾水
王志刚
1961年生于兰州市,祖籍甘肃静宁。1982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现为西安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雕塑系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雕塑艺术委员会委员,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雕塑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作品曾多次参加全国性艺术活动及专题邀请展,《祝福》、《调色板》、《诚》、《岁月如歌》等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及国内外艺术机构收藏。主要作品有《沙器系列》、《单身女子系列》、《粉墨人生系列》、《无为系列》。《沙器系列》,大型公共艺术作品《绿色希望》、《平沙落雁》和城市雕塑作品《西部扬帆》、《牛》、《启蒙》、《人类的朋友》等建立于北京、西安、兰州、福州等地。其中《绿色希望》荣获“第二届全国城市雕塑艺术展”优秀奖;《人类的朋友》和《西部扬帆》荣获“第三届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展”优秀作品奖。出版专辑画册《王志刚雕塑艺术》、《素描西北》等。
主要艺术经历
2018“麦积山国际雕塑论坛·2018”联合策划人
2018“不同——2018中国·大同雕塑双年展”艺术委员会委员
2018“2018年度曾竹韶雕塑艺术奖学金优秀作品展”评委会主席
2018“流动的塑造——2018中国·西安美术学院国际雕塑工作室”活动总策划
2018“十年一见——曾竹韶雕塑艺术奖学金获奖作品全国巡展(西安站)分策展人
2017国家艺术基金项目“乡村密码——中国·石节子村公共艺术创作营”项目负责人
2017国家艺术基金项目“中国传统雕塑艺术高级研修班”项目负责人
2017“首届‘戏韵中国’主题雕塑大展”分策展人
2017“全国高等艺术院校数字雕塑教学研讨会”总策划
2017“中国2017·西安数字雕塑作品展”策展人
2016“渐行渐远——当代青年雕塑家作品邀请展”学术主持
2015“全国重点高等美术院校中国传统雕塑教学研讨会”总策划
2015“朝圣敦煌·首届国际城市雕塑作品大展”策展人
2015“熔古铸今——中国西北青年雕塑家邀请展“策展人
2015“雕塑人生——徐伯先生艺术展”总策划
2014“马改户、时宜先生雕塑作品展”总策划
2014“渐行渐远——青年雕塑家邀请展”策展人
2013“春风化雨、踵事增华——陈启南先生师生作品联展”总策划
2013“第三届中欧文化对话‘从长安到雅典’国际雕塑工作坊”中方执行策划
作品参展摘要:
1981“西安首届现代艺术展”
1981“第二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
1984“全国城市雕塑设计方案展”
1984“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1985“中国体育美术展”
1989“第七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1990“第二届中国体育美展”
1994“第二届全国城市雕塑艺术展”
1994“中国体育美术作品展”
1997“中国艺术大展——当代雕塑艺术展”
1999“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2001“西部、西部——与历史对话景观雕塑展”
2001“第五届全国体育美术展览”
2002“2002中国北京·国际城市雕塑艺术展”
2002“中国西部风雕塑巡回展”
2003“中国艺术三年展”
2003“2003中国福州·国际城市雕塑邀请展”
2003“中国长春国际雕塑大会雕塑作品展”
2003“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中国雕塑精品展”
2004“第三届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展”
2005“第二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
2005“和平·繁荣——雕塑作品巡展”
2005“中国雕塑百年展”
2007“和而不同——中国当代雕塑提名展”
2008“黄天厚土——雕塑作品展”
2008“2008奥运景观雕塑方案展”
2008“中国姿态·首届中国雕塑大展”
2009“中国雕塑百家联展”
2009“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2009“中国汶川大地震抗灾周年纪念雕塑展”
2011“中国姿态·第二届中国雕塑大展”
2011“水木清华·国际校园雕塑大展”
2012“中国芜湖第一届刘开渠奖国际雕塑大展”
2012“雕塑当代——中国当代雕塑家作品展”
2013“中国雕塑年鉴展”
2013“西望长安—2013中韩优秀雕塑作品联展”
2013“海纳百川—中国·东营雕塑艺术展”
2014“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2015“朝圣敦煌·首届国际城市雕塑作品大展”
2015“第二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
2016“新丝路、新起点·首届‘金乌之梦’国际户外雕塑邀请展”
2017“城墙之外——西安当代艺术展”
2017“今日丝绸之路国际美术邀请展”
2017“丝路新语——青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雕塑邀请展”
2018“不同——2018中国·大同雕塑双年展”
2018“中国·芜湖第七届‘刘开渠奖’国际雕塑大展”
专题个展摘要:
1991年举办“王志刚雕塑艺术”个人作品展
1996年举办“探索——王志刚的艺术”个人作品展
2000年举办“王志刚青铜雕塑展暨《素描西北》首发式”
2001年举办“王志刚、王起跃雕塑作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