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弥留之际,究竟会看到什么?科学家给出答案,4个细思极恐的真相

01

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写道:“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

当人来到这个世界,第一眼看到光芒时,就证明生存的过程,已然开始。

而当人闭着眼,再也看不到外界的光芒时,那么他也就走向肉体的毁灭。

在中国人的文化思想中,其实我们大多人,都对“生死”有着极强的抗拒心理。

可是,不管我们怎么抗拒,生存和毁灭的现实,终究有一天会不期而至,这是必然的。

面对“死亡”这个问题,有人会感到恐惧,而有人则会感到好奇。

前者的内心想法我们能明白,因为没有人能真正接受死亡这个残酷的现实。

而后者的好奇,则会激发人对于“死亡”的研究——濒死实验。

说起濒死实验,它最重要的目的,便是从研究中分析人在“死亡”的过程中到底经历了什么,而某些状况,又有何种原因造成的。

带着这两个最主要的目的,大多科学家也就不断地进行试验,从而给出了答案。可这些答案,则让人有一种细思极恐的感觉。

02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穆迪博士研究了接近150个濒死的案例,并且在其中发现了一些共性和一些非共性的现象。

有哪些共性的现象呢?

那就是有很多实验者都反映,他们能在死亡的过程中听到外界大多人的声音。

虽然他们说不出话,但是,医生的言行举止,家属的神态和反应,都被他们看得一清二楚。

另外,他们的大脑中还会出现一些曾经经历过的,且让人熟悉的画面。

那一些画面,就像是一幕幕的影片一样,在他们的头脑中闪现出来,让人回顾了这一生的所见所闻。

在“回顾”这个过程中,他们很惊讶地发现,虽然这些画面闪过的时间不长,有些画面甚至早已被遗忘了,可却显得异常清楚。

这,勾起了他们内心最真挚的情感。然后,他们会不由自主地自己问自己,到底自己这一生活着,又有何意义呢?

03

而那些非共性的现象呢?

大致可以分为这么4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那就是他们看到那些早已离去的人。

这些人穿着光鲜亮丽,脸上充满了灿烂的笑容。而且,他们还向实验者挥手,就像是迎接他们到来一般。

一名女子醒来后说,她感觉这些人都特别亲切,有一种不可言语的特别亲密的感觉。

第二个方面,那就是他们看到了一种光芒,这种光芒,就好比来自天国的光亮一般,不刺眼,也很温暖。

那些濒死实验者的感觉是,他们看到的光,带给了他们极大的震撼。

不仅如此,他们还飘在半空中,沐浴着这些光芒,接受着来自“天国”的洗礼。

第三个方面,那就是他们身上出现了两种感觉,刚开始是痛苦,然后是愉悦。

一名溺水后被救活的男子是这么说的,刚开始溺水,快要死亡时,他感觉全身都很痛苦,就像是等待着死神的到来一般。

可过了一会,他的痛苦立刻就消失了。而且,随之而来的,就是一种无与伦比的幸福感和舒适感。

那种幸福感和舒适感,是他以前所没有感受过的。

第四个方面,那就是他们都听到了许多潜在的,且未曾听过的声音。

这一种声音,可以用“诡异”来形容。

因为这些声音,是他们这一生之中没有听到过的。并且,这些声音还一直在耳边响起,不管怎么捂着耳朵,都能听见。

04

这几个共性的现象和这几个非共性的现象,引起了科学家的注意。

在美国一位教授看来,这些所谓的现象,都是大脑在即将死亡时所作出的最后反应。它调动了人碎片化的记忆和感官体会,从而在人头脑不清醒,模模糊糊的情况下,让人看到和感受到了这样的情形。

而还有一种说法,那就是大脑缺氧,从而使人看到了“光”。

而对于上述的某些问题,我国的冯志颖教授却认为,人去世前看到了光亮,不能说是一定由缺氧造成的。因为有些人,他们并不处在缺氧的环境中,也能看到这样的现象。

......

在众多的争论中,其实人类已然在“死亡”探索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了。

这是一件好事,因为好奇心的出现和理论的不断创新,终究会揭开这困恼人一生的奥秘。

05

写到最后

对于死亡这个问题,不管我们能否去接受,这都是一个不可改变的现实。

人去世之前,到底会看到什么?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不知道。就连科学家,也只是在猜测的过程中而已。

可是,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我们就要有这样的想法,那就是看透死亡,学会珍惜当下,好好活着。

有一句话说得很好,珍惜活着的一切,珍惜那些仍活着的人。

逝去不可留,过往不可追。死亡终究会降临,可我们,只要能淡然面对,心态端正,好好地珍惜所得到的一切,这就够了。

文/舒山有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