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扬无咎墨梅

杜浣花有诗《饮中八仙歌》云: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逃禅,何谓逃禅。这个词本身就满满的禅意,满满的秘契主义。究竟是逃出呢,还是逃入,老杜没有说。
后来苏轼在《谢苏自之惠酒》中曾评论《饮中八仙歌》诗意:“杜陵诗客尤可笑,罗列八仙参群仙。流涎露顶置不说,为问底处能逃禅。我今不饮非不饮,心月皎皎长孤圆”。

宋 扬无咎 四梅图卷 纸本水墨 37.2cmx358.8cm 北京故宫藏,此卷应友人范端伯之请而画,一共四段,分别为:未开、欲开、盛开、将残,描绘梅花从含苞到初绽、怒放、最后凋零的全过程。枝干皴擦用飞白法,花朵兼以双勾和没骨结合,用笔圆润。全卷纯用水墨,不假丹青,但浓、淡、干、湿、焦五色备至。

扬无咎,字补之。他的号,便是逃禅老人,又号清夷长者,即文雅又有逼格。因扬无咎自称是汉代扬雄之裔,故其姓从“扌”,不从“木”不是杨。
扬无咎生性耿介,清高自守,不俯仰时好。高宗时秦桧当朝,朝廷屡次徵召而坚辞不就。遁迹终日,或以诗酒为娱,或借笔墨遣兴。其为人所知多以画家为先,而扬无咎本是南宋初文坛词人,今有《逃禅词》一卷传世,存诗词177首,内容多为唱酬、祝寿、咏梅、节序,词风清丽婉雅。其十四首《柳梢青》瑰丽奇绝,尤为名重,把婉约、清致的气质拿捏得死死的。

含苞

初绽

怒放

凋零

南宋刘克庄《扬补之词画》道:“艺之至者不两能,善画者不必妙词翰,有词翰者类不必工画。前代惟王维、郑虔兼之。维以词客画师自命,虔有三绝之名。本朝文湖州(文同)、李龙眠(李公麟)亦然。过江后称扬补之,其墨梅擅天下,身后寸纸千金。所制梅词《柳梢青》十阕,不减《花间》、《香奁》及小晏(晏殊)、秦郎(秦观)得意之作。词画既妙,而行书姿媚精绝,可与陈简斋相伯仲。顷建卑本,已堪宝玩,况真迹乎!孟芳此卷,宜题曰逃禅三绝。”
扬无咎工诗,善画,书法师欧阳询相当了得,他在南宋时已然名重当世,且能将书、画、词三者结合,被称为“逃禅三绝”。
卷后扬无咎书迹:柳梢青 咏梅诗四首:
不过有趣的是,世人皆知扬无咎善画梅,甚至称其为“画梅圣手”,这事儿扬无咎自个儿倒不认。扬无咎祖法李公麟,邓椿记载,他最拿手的原是水墨人物,并受李、苏等人文人画思潮的影响,觉得梅竹松石不过是文人游戏笔墨。楼钥题扬无咎画梅诗,除了推崇他的梅花,还给他的松竹点赞:“梅花屡见见笔如神,松竹宁知更逼真,百卉千华皆面友,岁寒只见此三人。”
扬无咎画墨梅师法北宋华光寺僧释仲仁。墨梅法始于华光,画史早有定论。有诗曰:“世人画梅赋丹粉,山僧画梅匀水墨。”他久居住湖南衡州华光寺,“植梅数本,每发花时,辄床于其树下终日,人莫能知其意。值月夜见疏影横窗,疏淡可爱,遂以笔戏摹其状,视之殊有月夜之思,由是得其三昧,名播于世。”仲仁画梅,以“影”为然,作“墨晕花瓣”之法,真正的一位墨梅始祖。
《华光梅谱》记叙:“老僧有一千二百余本传于世,独补之精通妙理,逃禅居士是也。”扬无咎承法华光,将墨点渲染变为墨线勾勒,“变黑为白,而自成一家”。

南宋 扬无咎  雪梅图 绢本水墨 27.1cmx144.6cm 北京故宫藏,画中梅花与间杂的竹枝自上而下布势,数竿梅枝疏密铺展,几片的竹叶穿行其间,相叠有致。画中笔墨不多,梅枝阴面与雪的留白,处处精心布设,精微、严谨。枝柯用笔、着墨劲利简洁,沉稳坚实有力。雪外淡墨晕染均匀严整不着痕迹,清透平淡,毫无繁复、叠、磨、闷、死之弊。几片落雪的竹叶的形似断实连,似显实隐,互为虚实,巧妙至极!妙手天成叹为观止!

虞集曾《题赠叶梅野并序》中言:“近代扬补之作梅自负清瘦,有持入德寿宫者,内中颇不便于逸兴,谓曰'村梅’。补因自题并序曰'奉敕村梅’。”
这便是扬无咎的梅花被讥嘲为“村梅”一事。他的墨梅决不及院体精工细琢的富丽,满满的村野之气,即被斥为野路子。此后绘画更求疏枝冷叶,清气逼人。两宋之际,这种不复雕琢草草逸笔的墨戏信手勾画,在根正苗红势力甚是强盛的院体画风前诚然显得孤独和渺小,并不受到主流花鸟画的认同。

卷首有南宋“海野老农”——曾觌题诗:笔端造化出天巧,写出江南雪压枝。谁道春归无觅处。横斜全似越溪时。

卷末曾觌题跋曰:“扬补之得墨梅三昧。山谷道人叹曰:如嫩寒清晓行孤山,篱落间,但欠香耳。则笔端春色之妙,此言尽矣!”

自北宋始,宫、野两路,院体与文人画并行。其实墨梅与院体梅花本非一路,无可比拟。两宋院体花鸟承续徽宗皇帝“状物精微”的写生理念,用色华丽、造型典雅。

赵佶 腊梅山禽图

赵佶《腊梅山禽图》精妍富丽,融诗、书、画为一体。画中题诗曰:“山禽矜逸态,梅粉弄轻柔。已有丹青约,千秋指白头。”诗句寓以对姻缘、长久、美好的象征。画中腊梅造型雍容繁复,设色华美;禽鸟姿态优雅闲逸,用笔工细,这是宣和体梅花的经典样式。南宋画家林椿与马麟的梅花更反映了院体所承续的北宋皇家遗风,强调写实、描绘精细、设色妍美。

马麟 层叠冰绡图

林椿 梅竹寒禽图

传扬无咎 墨竹图 台北故宫藏,这幅墨竹小图页本身并无款识,野涉翁题跋定其为扬无咎作。然现世并无扬无咎的其它墨竹相对比佐证。这幅墨竹小品仅寥寥数笔,却清劲爽利,神韵十足,毫无尘俗之气。从规格看似是信手挥就,笔简而意足,高古沉稳,气息煞人,真有东坡遗致,实不下宋人,堪称上品。

此笔视渭川千亩,潇湘万竿,则不为多。然孤竹清风,亦宣以多为贵哉?补之写梅极清,作此君尤清进。叔宝之野涉翁题

画外而言,扬无咎更重物象之意,笔墨意趣。其两卷墨梅画中,不单是题以书迹,赋以诗文,其笔下梅花,疏影横斜,姿态寥落,本就诗意盎然,文气外溢,与诗文互为呼应。如黄山谷之语:如嫩寒清晓行孤山,篱落间,但欠香耳。则笔端春色之妙,此言尽矣!其《四梅图》卷上《柳梢青》词可知,他借梅花的含苞、待发、盛放、凋零四境来寄托对造化的感怀,托物寓兴。笔下梅花并不加雕饰,但极为经营巧思,精妙而灵动,野逸气有但不狂逸、江湖、失控,全然与院画样式背向而进,具有简、空、淡,野、疏、瘦的特点。
传 扬无咎 雪梅图 弗利尔美术馆藏

传 扬无咎 独坐听琴图

传 扬无咎 墨梅图

《图绘宝鉴》评扬无咎“梅竹松石,笔法清淡闲野,为世一绝”,当然,这是后话。不成想逸笔勾画的野气村梅,后世竟被推崇备至,自己追封画梅圣手。
这样的水墨勾染不求雕琢的墨梅简逸萧条、古淡天然,其笔下枝柯疏、野、瘦气息浑然自成,是文人墨戏一路的正脉。两宋以降,同时精工诗、书、画者寥寥。南宋一朝,在立意、诗兴、意趣之上,这样以文人逸笔为基因的、诗书画相合的墨梅尤其显得前卫和现代。南宋后文人画发皇,院体花鸟渐次式微。墨梅一路在其弟子徐禹功接叙下来,至元明大盛至滥熟。

在公众号对话框,或留言输入关键字 扬无咎  扬补之 获取这些画的下载链接。

PS:公众号改版后推送经常被淹没,记得点“在看”把它捞上来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