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值即正义的时代,提升审美吧
很怀念小时候,那时报纸、杂志、电视和广播是我们的灯塔,图书馆是我们的星辰大海。那时我们的记忆力好于体力,没有云存储,只有脑回路。
这是申鹤公众号第128天的第128篇原创文章
今天,团队设计了一个动画形象,这个动画形象很关键,在每集动画里面都会涉及到,是贯穿整个系列片的一个关键人物。结果交稿之后,看得我大气没敢喘一口,如果用丑爆来形容,可能原画师会太伤自尊心了,但是事实上就是如此啊。
我没敢说的太过分,回了句“怎么这么不好看.....”然后没忍住又补了一句“怎么能这么土......”
原画师随即发上来了一张参考图,我一看,“这谁找的参考图啊?”参考图就这么丑,画出来的不丑才怪啊。
因为项目紧急,临时换了一个我觉得审美还不错的姑娘来画,结果,还是不忍心看。
我@介哥,我说介哥你去指导一下吧。没两下功夫,参考图也找的对,再画出来的一版基本上就一稿过了。
那时刚巧和我妈在吃晚饭,我就拿出今天出的这几张图给王花花看,让她分别说哪个好看,先翻到最后通过的这一版,王花花张口就说“这个好看啊!”再翻出下午的两版“这不是农村大妈嘛!”
就是想让我妈也帮我印证一下,是不是我的审美出问题了。
曾经不止一次因为团队提交上来的作品缺乏美感而捶胸顿足。拿我们的工作性质来说,不管是PPT的制作,还是拍摄的素材,还是海报设计,还是动画形象设计,无一不需要审美做支撑,没有审美,第一印象就是大写的差评,颜值即正义的时代,更是如此。
我们这里所说的审美,还完全没有到艺术鉴赏那个层面,没到去评价达芬奇和梵高的不同的艺术造诣的地步。我们聊的是最基础的审美观,也就是你认为什么是美的;而不是审美力(认为某个事物有多美)。
审美力的高低没有对错之分,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事,1000个读者就是有1000个哈姆雷特。
但审美观的高低却足以让人抓狂。木心说:“没有审美力是绝症,知识也解救不了。”其实应该是,没有审美观才是绝症。
我也不怕揭团队的短,这就是非常鲜活的日常啊,每个人都不完美,每个人都有短板,哪个公司都不是一夜之间长成参天大树的。
我们有成绩,我们也有不足,我们有做的特别漂亮的作品,也有这样反复调试的过程,这就是真实的我们啊,没有什么遮遮掩掩的。
最重要的就是,怎么样去减少这样的调试过程?作为管理者,如何帮助大家去提高理解力和审美力?我今天一直在做功课和思考。但审美这个东西,真不像是梳理标准和流程那样有规律可言,审美这件事,因人而异的色彩太重了。
为什么会“土”
吴冠中曾经说过,我们对一件事物是否“美”的认同程度,应该是从Good,Better,Best,Great这样的一种进阶。
Good是常识,就是做到还不错,需要对一件事一个行当需要有常识性的认知。这就是我们说的审美观。
审美力是从Better开始的:
Better是技术,需要做到一定程度的复杂刻意训练才能把一件事做到优良品质。
Best是秘密,需要洞察一些隐秘的逻辑和关系,才能发现做好一件事的真正秘密。
Great是艺术,就是能够随心所欲地协同要素,道法自然地做出真正伟大的作品或者服务。
而土,就是我们连Good都不知道,就更不用说能达到Great了,这种认知的缺陷与Great的艺术之间有着巨大的鸿沟。
如何提高审美观
我们每个人,几乎都有一个不堪回首的“闰土”童年照片。但为什么后来大家逐渐进入大学,再走向国外,就变得原来越洋气了呢?正是因为,只有看过很多美好的事物之后,我们才真正会懂得美是何物。
如果你去上摄影课,问摄影老师“如何拍出一张好照片?”摄影课的老师首先就会让你多看,比如一天至少看二十张好的照片,每天看大量的图,保存下来觉得好看的图。一是可以量变产生质变,二是只有你见过好的才能知道什么是好的。
不要轻信捷径。审美也有自己的理论体系,而这个体系的前提就是大量积累,多看一些优秀的设计作品,多让自己的眼睛去接受一些美的刺激,你的审美就可以得到提升。
曾经看过一个简单的公式:xx学=xx史
这个公式几乎可以随便套用,例如:
哲学=哲学史
建筑学=建筑史
书法=书法史
美学=美学史
这个公式强调的是事物背后的脉络,也就是海平面以下的那部分冰山。审美观提高的前提,是你要努力知道它背后的一切。
比方说观赏一场球赛,一个清楚了解双方球队历史的人和普通观众的观看感受是绝对不同的。
放之工作中,同样如此,你得能洞察做这个作品背后的需求是什么?换位思考,为什么要做这个作品?
这就是脉络,就是审美。
审美的确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提高的,但是却有可以刻意训练的方法,就是模仿练习。
先从模仿好的作品开始,模仿的多了,慢慢地,就成为自己潜移默化的输出了。
如何培养孩子的审美
作为即将临产的新手麻麻,现在总是爱把平日工作的思考和育儿联系在一起。
在人的诸多能力中,审美是一个完全靠后天习得的能力,它几乎不在基因里遗传,所以怎样培养孩子的审美?
我有一个大学时候的老师,叫查老师。查老师是属于那种古典女性的高贵典雅美,在众多晒娃的朋友圈里,我唯独最喜欢看她的娃,叫肉小姐。从肉小姐刚出生,到现在差不多有四五岁的样子,每次查老师晒肉小姐,我都会点开大图,简直就是美的享受。照片里,肉小姐会穿旗袍,会静静的在那画画,会拿着一本书看书,查老师会给肉小姐读《最后一课》,两个人还会一起读诗。照片里的肉小姐,没有特别的表情,高冷的小样子,洋气的不行。
最近,查老师又带着肉小姐去了纽约,老师读书,还给肉小姐报了纽约的幼儿园,新发的朋友圈里,查老师带着肉小姐去参观博物馆,去古着店,带肉小姐看19世纪的大牌旧衣,100年内的胸针戒指手链耳环。
“能结伴云游,也愿各自去往千山万水。”看到查老师的这条朋友圈,真是感慨万千。
如何让孩子获得面向未来需要的体验和敏感度?有一种“捷径”,就是艺术。
这里所说的艺术,并不是要成为“艺术家”或“专业艺术工作者”才行,而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生活方式。多给孩子接触美好事物的机会,查老师就是这样身体力行着。
所以,带孩子,去爬最近的山,看最近的海,带孩子感受自然之美,建筑之美、诗词之美、音乐之美、绘画之美,相信这种对美的感知和享受却会藏在他的脸上,浸润他的内心,伴随终生。无须刻意,就能轻而易举地在他的生命里发出光芒。
如果孩子不断接触美好的事物,这种美好会潜移默化的在他心里生根发芽。变成他对生活的品质要求,不管他在哪里,从事什么职业,这种美好都会伴随他终生。
以上就是今日份分享啦,今天是预产期,Queen宝贝还没有发动,麻麻继续在工作中迎接你的到来啦~
作者:申鹤
国士无双影视工场创始人&CEO
个人公众号“不在圈子里”
每天更新和创业、影视、体育、知识系统相关的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