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起承转合说起
1、律诗中起承转合是对应首颌颈尾。
“起”也就是首联:一般以景或情起句。
“承”也就是颔联:承接首联进一步说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
“合”也就是尾联:是画龙点睛之笔。
颈联,就是用情语,按照主题写一副成联。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这里使用去声字的目的,是拔高音调。诗是唱的,这个“万”字,对整句诗而言,就起到了“抑扬顿挫”的效果。
颈联的“故”字有同样的效果。读来,抑扬顿挫感立出。
七律五个音节,五律四个音节。
七律:12、34、5、6、7
五律:12、3、4、5
那么,如果在这个第五字该仄声的时候,使用入声字,就会出现暂停的效果,按音律,这里,使用去声和上声为佳。一般不使用入声字。
若放在后三个音节连续是顿,就不能够更好的体现抑扬顿挫的效果。
中国字比较多,可供选择的余地很大。因此,能避免的可以尽量避免,以求音律的完美。
通常去声字安排在第2 3 5音节处就行(七律中)具体根据自己写的内容来决定。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庭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3)结合主题,可以在名词(一个字)前,加形容词来增加力度。
(4)另外一个技巧就是:颌联和颈联同一位置的字,避免词性的重复。
(2)倒韵。单看字面,这个就很容易理解了,就是为了压韵,在创作过程中,颠倒用字。
比如,本来应该是“天空”,但为了压“天”字的韵,非要写成“空天”。这个就叫做倒韵
(3)僻韵指的是,压韵所使用的韵字,都是生僻的,平时基本上见不着的。这样压韵,就属于僻韵。
如果压韵都拿一些大多数人都不认识的僻字来压,这就是显摆,当忌。
(4)险韵,指的是,所使用韵字所在的韵部的字少。比如[三江]韵。
如果作品是七绝,压[三江]韵,就没有险韵的嫌疑了。
如果作品按照普通话来压,这个时候就非常容易出现错误。
陈迹随人事,初秋别此亭。
重来梨叶赤,依旧竹叶青。
风幔何时卷,寒砧昨夜声。
无由出江汉,愁绪日冥冥。
在正式情况下,就叫做“窜韵”。
所谓正式,就是指官方性的、或在正式的场合作诗。
窜韵和私韵,所犯的性质是一样的。但也是有区别的,区别在于:私韵是可以被接受的。而窜韵是不允许的,当忌。
(2)、章法;
(3)、情语 景语;
这三个是诗非常基本的特征,做好了,就是有诗味。
(1)、韵律;
(2)、音律;
(3)、声律;
平仄、排律、对仗这些都不是问题,就不说了。我们把起承转合再更细的交流一下。
也就是颈联,相对于起、承来讲,颈联是由内向外的。起承是景语,是通过外在的景的描写,经过眼睛,进入内心。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看是主动的,而见则是被动的,这个是不一样的。
转句和合句下的东西,就是“看”到的。
因此,情景分开,是最容易掌握,没什么难度的就掌握了。起承转合,还有全部是情语、景语,也有先情后景的。
转的时候,一定不要断裂。也就是说转句的情语,不能完全和景语剥离,如果有剥离,就是断裂。
因此,转句也有承“承句”的作用,事实上,每一句,都是承前一句。这就是连接,句子之间的连接,不可以断裂。
要保持整体的流畅性。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