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知:修行 信念 价值观和规条

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就用什么样的要求要求自己!

包括衣食住行,行走坐卧。

修行修什么?就是做什么,就是怎么做,就是想什么,就是怎么想?

修,什么是修?修不是让你成为别人,向外看,就修成自己想要的模样,如修建花草,如修建房屋,如修航天飞机

向内看,修,就是让你找到本来的自己

如:我们做事原本是想要做出结果,结果做着做着变成了超越别人

如:我们原本是带给对方爱,结果做着做着变成了没有止境的要求

如:我们本来是想要时间自由,结果越做越不自由。我们本来是想让家人快乐,最后连陪家人的时间都没有

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了?

所以修行不是飘在天上的噱头,而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的生活!

信念   价值观   规条

我们假设每个人最初的样子是一张白纸,经历了一件事情,有了一些体验。头脑产生第一次的印记,这个印记,我们称之为信念!

然后又经历了第二件事情,第N件事情,不同的体验,不同的信念就有了对比,表现出来就是我们在生活中有了取舍,这个取舍的标准就是“价值观”。

当我们习惯于选择某个或某类价值观,选择倾向的时候,久而久之就会成为固定的思维模式,这就成了我们的“规条”。

如:一个人流落在荒岛,以树皮和野草为生。他觉得能活着就很幸福了。这是他的信念。过了一段时间,有一个满载各种水果的船只搁浅,应有尽有,在经历最初的兴奋后,他开始取舍,这个好吃,那个不好吃,这是价值观。又过了几十年,他获救了,来到岸上,到了吃饭的时候,别人都拿米饭馒头面饼,他拿什么呢?水果。他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规条。

……

往过去看,我们就明白了自己的规条、价值观和信念是如何形成,反过来我们也明白了如何形成个人的气质,如何形成企业的文化?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大学》

什么意思?你要想拥有一棵大树,就要先有小树,要想有小树,就要先有树苗,要想有树苗,先要种种子。看上去由国到家,由家到身,由身到心,其实都是一个东西从大到小,从小到大的过程。那就是人。

核心是什么?“知”。

这个“知”不是知识,不是知道,是什么?觉知。

当下也就明了了,什么是“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蒙尘依旧的灯泡要焕发光面需要擦去灰尘,要想穿上新衣服需要脱下旧衣服,让土地不长野草需要种上作物。

落到生活里,就是抓住核心,觉。第一个觉什么?止,什么是止?对普通人来讲就是知足,对于智者就是富足的心。

为什么别人可以轻易动摇你?为什么遇到事情总是被动,身不由己?看似没有定力。实际上是什么?欲壑难填,你有什么欲望,什么欲望就能控制你,所以不是别人控制你,不是事情牵着你,是你自己的欲望牵着你。

所以,第一个要干什么?知止。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必须要做,什么绝对不能做。就是心里有数了。在生活中知道什么时候踩刹车,能够觉察并选择说什么话,做什么事,自己开始为自己负责了。

知止不是不做事了,而是带着富足的心,自强的心,无畏的心做事必然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当下真正的明了什么是无欲则刚。

什么时候知足了,什么时候感恩了,什么时候内心强大了,自然就定了。心不变,把你捆起来也定不住。所以十年前“吸引力法则”流行全世界,其实我们老祖宗几千年前在《大学》第一章,把心想事成背后的原理,中间的过程,最后的结果,完完整整的告诉我们了。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一个人内心有分寸,可是知足了,自然而然就安定了,安定了自然就心静了,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什么是智慧?智慧就是一件事情发生的全过程及相!

抛开生活谈成长是自欺欺人,不是不能成,中间太费劲,要吃太多苦头。只谈生活不能深入成长是原地踏步,纵使再大的成就,也难免内在的孤独和恐惧。

试问:我该如何规划我的人生?

(0)

相关推荐

  • 【心理学科】NLP的这12条假设

        1.没有两个人是一样的     没有两个人对同一件事的反应会是一样:没有两个人的态度和行为模式会完全一样,发生在一个人身上的事情,不能假定在另一个人身上也会有一样的结果.尊重别人的不同之处,别 ...

  • 改变你人生的12个重要信念(建议收藏)

    修 行 在 人 间 一.没有两个人是一样的 1.没有两个人的人生经验会完全一样,所以没有两个人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系统会是一样: 2.没有两个人对同一件事的看法能够绝对一致,因此,没有两个人对同一件事 ...

  • 觉知/修行,从身体开始最容易

    一个美国女人说:我一辈子都在昏睡,你看得出,已经很久了.前几天读<我是谁?>,尤其是静心那一章节,我觉得它很有启发性. 我之所以来有两个原因:为我自己寻求一些心理上的帮助,同时也在心理上帮 ...

  • 鼎然之低纬度修行文章:什么是觉知状态?什么是无觉知状态?

    觉知,顾名思义就是知道或发现或发觉或了解.譬如:当你发脾气时被脾气所操控,忘了自己正处于发脾气状态,就是处于无觉知状态.相反当你发脾气时知道自己处于发脾气状态而能遏制或者断绝脾气的相续性,就是处于有觉 ...

  • 觉知:有一条路不想走却一直在走,为什么?

    问:有一条路不想走却一直在走,为什么? 答:如果有个地方不想去还是去了,为什么呢?那就是原因.对我们的生命来讲,与其想弄清楚为什么会这样,更重要的是,我的未来要去往何方? 从生活来讲,有三种情况. 1 ...

  • 回到觉知上来

    菩提由来无一物,只在当下一念间.--<六祖坛经> 我们经常在不知不觉中, 感到不安.心慌甚至恐惧. 其实, 并没有你恐惧的事发生, 只是一刹那间,你想到了什么. 念头之快让你无法察觉到它. ...

  • 如果你有觉知,与你相遇的每个人都是你的启示

    每个到你面前的人都是一面镜子,你在看到镜子的同时也必须看到镜中的你自己. 与你相遇的每个人都是你的启示. 能量是守恒的,在精神领域也是守恒的 每一个相遇的人都是你的启示.你给予他们,同时你也被给予. ...

  • 匮乏感的消失 不是因为有了更多 而是进入了觉知

    图文/喜悦 一直会有很深的匮乏感,比如每次消费的时候,都会算计来去.有时候,即便是没有算计,也买到了自己如意的东西.但这个内在的匮乏感依然没有消失,总会在一定的时间冒出来. 匮乏感,没有因为外在条件的 ...

  • 觉知,永恒的陪伴

    觉知,永恒的陪伴 当我们忽然间身体不适,出现眩晕.恶心.难过或疼痛时,这时,要立刻跟这些难受的觉知在一起.不要一下进入思维,别被意识和苦思乱想带走. 如果你不立刻与觉知在一起,而是担心身体出现了病变, ...

  • 反PUA心理学:觉知你的美——从打压和排挤中发现你的光芒

    反PUA心理学:觉知你的美——从打压和排挤中发现你的光芒

  • 喝水,训练觉知

    喝水,训练觉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