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译王步瓷板画的前世今生
王步的绝妙正在于他“分水”时的神来之笔——虽下笔时混沌一片,但出炉时总能“化腐朽为神奇”。品观王步的传世之作,无论大小,都会惊叹于其“分水”之传奇,不仅浓淡一气呵成,即便料分五色也浑然一体。在王步的传世之作中,最 大片的“分水”阔一尺有余。但“分水”绝不是王步一力擎天的独技,他以线为骨的“铁线描”与“折芦描”,其线条有如惊蛇走龙,疾驰于淋漓苍润的云水之中。
王步晚年借鉴中国水墨画之笔意融汇予青花技艺之中,使作品达到了笔简意赅,感情奔放,料水淋漓的妙境。值得提出的是,他在借鉴水墨画的笔墨技法时,不是生搬硬套,而是结合青花绘制的工艺特点,进行技法上的探求,创造了既符合青花制作工艺要求,又能充分体现青花瓷器材质美的笔法技巧。虽然坯体同生宣纸一样都有很大的吸水性,但是在坯上画大写意则有别于在宣纸上的横涂竖抹。否则,只能得到桔涩、滞凝而乏味的笔触,岂能达到那种笔意清华、料水莹激、浑厚滋润的艺术效果。王步有他高超的青花技巧和深厚的艺术素养,在坯体上能做到随心所欲,运笔如神。或大笔浑洒,或小笔点染,或浓料勾勒,或淡料轻描,或画或分,分画相参,尽得妙谛。其笔意之刚柔曲直、转折顿挫、淡浓虚实尽在胸中,流于笔底,跃然瓷上。他的青花作品无论是青翠潇洒的藤蔓,料水浑融的老干虬枝,迎风飞舞的春燕,衔寒独秀的梅花、或者是生动活泼的游鱼,喃喃对语的八哥,娇艳欲滴的夏荷,霜华烂漫的秋菊以及青嫩鲜美的萝卜白菜等,无一不描写的栩栩如生,意趣盎然。要达到这种艺术境界,一要有深邃水墨画的索养,二要有娴熟的青花绘制技艺,二者缺一不可。即使是国画大师,如未掌握青花绘制工艺的话,在坯体面前,也只能是“望洋兴叹”!王步才情横溢,下笔新奇。其作品笔简而神全,若“信手拈来,呼之欲出”,达到了神形兼备的艺术境界。
国画上的渲染在青花上叫作“分水”,用青料在泥坯上分水与宣纸上泼墨作画不同,纸上作画当即可见效果,而青花“分水”当时只是黑压压的一片,只有在烧成之后才能见到效果。王步的大片分水(面积大的一尺余),从浓到淡一气呵成,料分五色,浑然一体,除“分水”之外,以线为骨,生平好用铁线描与折芦描,用笔圆润苍劲,其线条有如惊蛇走龙,疾驰于淋漓苍润的云水之中。
王步(1898-1968),字仁元,号竹溪,江西丰城县人。从事陶瓷美术工作长达六十余年,生平以釉下、釉上、堆雕、刻花等方法都创作过瓷器,尤精于青花。享有“青花大王”之称。其作品画意浑厚、清新、简洁、淳雅,运笔自如、流畅,达到了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成为国内外博物馆和收藏家的珍藏品。王晚年十分讲究青料与瓷釉的色泽,他所使用的青料多由自己配制,一般来说,青中微带蓝黑,给人以庄重、浑厚、宁静之感。他的青花瓷忌用纯自釉,而常用一种白里泛青光亮度较弱的釉子,他认为这种釉比纯白釉和古代的含蓄,与青花结合有温厚的效果而无浮滑之感。除此之外,他选用与青花相斗的釉下彩料时,也不用铬绿、锰红,而喜欢选用与及。由于使用这些材料绘制,他的作品常常获得浑厚的艺术效果。
品味王步瓷板画:他笔意所向,或青或白,是鸟儿的形态;或浓或淡,是羽毛的层次;而那或轻或重的,则是春风的脚步。他连笔为线,断线为点,用料浓淡相宜,用笔粗细相济,把他心中的无限深情全部挥洒在了这只神气活现的翠鸟身上,挥洒在了他深爱的青花瓷作品之中。
王步的青花艺术就是继承了青花瓷中这一流派的艺术风采,以此融入阔笔写意画的构图中,参合文人画的笔墨意趣,借取运用于瓷画,不断创新而逐渐形成的。
王步的作品熔书画印于一炉,常见落款有“竹溪”“王步”“愿闻吾过之斋”等,常用印文有“王步”“竹溪”“长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