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真能拉出百万大军吗?
古代中国当然是可以拉出百万大军的,但也有三个先决条件。
第一,需要是一个统一的王朝
在国外,被吹得神乎其神的日本战国,一两千人的战斗就是旷古未有的大战。欧洲著名的玫瑰战争,双方参战兵力也就四五千人。就连著名的亚历山大大地东征,兵力也仅仅是三万五,如果说亚历山大一路东进到了秦国,恐怕连给老秦人塞牙缝都不够。
当年长平之战,秦国投入兵力60万,赵国45万。后来的秦灭楚之战,秦军先是投入20万兵力,被项燕率领的40万楚军击败。后来又举全国之力投入60万兵力,击败了40万楚军,从此楚国几乎没有反抗的能力。
由此可见,战国末期,以秦国的国力至少可以征召60余万士兵参战而不自毁根基。赵国和楚国都是40多万。这三个国家加起来就能征召140余万了,更可况还有燕、齐、魏、韩呢?不过虽然此时的中原大地可以征召百万以上的兵力,但是分裂的战国七雄是不可能各自征召百万大军的。
再看后来的淝水之战,这也是历史上双方兵力接近百万的一次。北方的前秦以80余万大军南征,南方的东晋以8万北府军迎敌,最终以少胜多。而此次前秦动员80余万的大军只用了一百多天,如果时间更加充裕,恐怕真的能够拉出一支百万大军出来。
从这一点来看,在古代中国,只要是统一的王朝,甚至只需要统一了中原的王朝,都具有征召百万大军作战的潜力。而古代中国之所以能够具有这样的潜力,一是因为有广袤富饶的土地。二是因为有庞大的人口基数。
第二,需要充足的动员时间
虽然理论上古代中国有动员百万大军的潜力,但是以古代的通讯和交通水平来说,动员一百万人集中作战是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的。
《汉书·王莽传》的记载:莽将严尤谏曰......发三十万众,具三百日粮,东援海代,南取江淮,然后乃备。计其道里,一年尚未集合,兵先至者聚居暴露,师老械弊,势不可用,此一难也。
由此可见,王莽时期,从全国各地,征发三十万兵丁和足够三十万人食用三百天的口粮,花了一年时间都没有搞定。这或许与当时特殊的历史时期有关,但也能为古代王朝集合兵力的时间提供一个参考。
除了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在征召过程中,兵丁们还会有一定的损耗。打个比方,皇帝下诏要召集百万大军上前线,这需要花费一年的时间,但是壮丁在前往集结地点的时候因为饥饿、疾病和逃跑等原因大量减员。而前方战事紧急,不可能等一年再派出军队,于是皇帝等了一两个月就命令誓师出征了,这个时候还有很多远地方的壮丁没有到达指定的地点。于是出征的人数可能就是有三四成左右。所以有时候皇帝也不是故意要吹牛逼的,出兵四十万号称百万什么的,他征召的就是一百万,不过只到了四十万。而此时还未集结完毕的壮丁将会继续集结,在战事胶着的时候作为援兵进入战场。
同时分批次上前线也会减少后勤补给的压力。永乐二十年,朱棣率五十万大军北伐,当时的后勤部队是非常庞大的。
《明史纪事本末》:凡前后运用驴三十四万,车一十七万七千五百七十三辆,挽车民夫二十三万五千一百四十六人。运粮凡三十七万石,并出塞分贮。
后勤部队中光是民夫就有二十三万,车子都有十七万,再加上护卫的部队,其规模和沿途消耗可想而知。当时明朝应该是有征召百万大军的潜力的,但是因为对敌不需要这么多,并且会造成后勤不必要的浪费,所以最终出师五十万我想也是朱棣权衡考量之后的结果。
第三,需要有一个“够狠”的君主
征召百万大军会造成大量的浪费,可能会损伤国家的根基,明成祖朱棣北伐没有这样做,而历朝历代的皇帝中,真正召集百万大军作战的恐怕也只有暴君隋炀帝杨广了。
隋炀帝杨广讨伐高句丽,征召全国百万良家子,集合了130多万的大军。这个和别人号称百万大军不同,杨广是真的弄出了百万大军,号称两百万,兵分二十四路进攻高句丽,可惜后来惨败。
隋炀帝能弄出百万大军,只因为他统治着统一的中原王朝,并且是战争的发起一方,有充分的时间去调度。还不惜民力,从全国范围内去征集良家子参军。
打高句丽死了那么多人,他还调集200多万的民夫去修长城,开挖大运河。当真是把人当做资源来用啊!虽然这些确实是福泽后世的大工程,可是对当时的老百姓也太不友好了,这不起义才有怪。
综上所述:
古代中国是能拉出百万大军的,但是需要一个统一的王朝、充分的调度时间和一个不惜民力的君主。当然,还需要他的敌人够强,需要他用百万大军去打!所以历史上真正拉出百万大军作战的君主很少,唯一一个隋朝还因此灭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