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石 || 孙渡瑶堆曾家:三省遗风传家远
曾子(公元前505-公元前435),名参,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人(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郑城镇南武城人),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孔子的晚期弟子之一,与其父曾点同师孔子,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被后世尊奉为“宗圣”,是配享孔庙的四配之一。因曾子有“吾日三省吾身”的名句,故曾姓后裔多以“三省”作为堂号。
宗圣公曾子像(网络图片)
曾姓最初发源于今山东省兰陵县西北一带。先秦时期,逃至鲁国的曾姓后代在鲁地(山东)为官,并就此繁衍生息。西汉末年王莽之乱,曾子后裔、关内侯曾据,因不满王莽篡政,大约于公元10年,率宗族千余人自山东举族南迁至庐陵县吉阳乡(今吉安市永丰县古县镇),开启江西曾氏新天地,庐陵因此成为中国曾氏第二发脉地。此后,曾姓由江西向周边省市分迁,后裔遍及南方大部分省市。
曾据十八世孙曾丞,生有三个儿子:曾珪、曾旧、曾略。曾略由吉阳迁抚州甘山,生子炀,炀生咏,咏生筠,筠生可徒、洪立、宏立,称作曾氏“南丰三祖”。曾略10传孙曾巩(字子固)、曾布(字子宣)同为宋嘉祐二年(1057)进士,与欧阳修、王安石等并为朝廷重臣,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曾氏家族一时显赫于大江南北。
闲话少提。却说曾巩有一位最小的弟弟,名叫曾肇(1047-?),字子开,为人忠厚仁义,为政清明,历英、神、哲、徽四朝,历任刑部、户部、吏部、礼部四部侍郎和中书舍人,谥号文昭,世称文昭公。文昭公生有八子:绲、纵、绚、统、緎、纬、续、纁。其七子曾续生忄奭(字成之),任复州(今湖北沔阳)司户参军。退休后寓居于丰城故县,没多久病逝,其子曾辙(字行可)便迁居于石坑(属张巷),奉父亲曾忄奭为一世祖,继续传承诗礼名家的风范。
到石坑第四世时,有一位名叫曾光(字元明)的,中绍兴二十七年(1157)王十朋榜进士,初授朝奉郎,不久任乐平知县,后升任房州(今湖北房县)大守、迁利州路提点刑狱事兼守融州等处。在任融州(今属柳州)太守时,为官清廉守正,深得民心。其时,邻郡有一伙强盗,经常四处打家劫舍,听说曾光非常仁厚,都不敢到融州境内滋事。任房州太守时,一伙养马的士兵持着枪械大闹衙门,要求增加饷银。曾光不为所动,义正词严加以拒绝。这伙人见曾光软硬不吃,连忙收起枪械谢罪而去。曾光最后被赠银青光禄大夫,赐金鱼袋,封“开国男”,食邑三百户。
曾光五个儿子,其幼子曾均(字德固)因家族人口繁衍,土地局促,于南宋嘉熙元年(1238)迁居于郭溪,成为郭溪曾氏开基祖。到明永乐六年(1406),曾均后裔在村背建造陶瓷窑厂,由于郭溪的名字使用太多,便把村名改为窑堆背,后来慢慢雅化为“瑶堆”,世称瑶堆曾家。瑶堆曾家虽属诗礼名家,在近八百年的历史中,科举仕进的记载并不多,倒是行医经商者大有人在,瑶堆曾家也因此成为远近有名的富庶之村,一直延续至今。
乾隆朝时,有一位名叫曾嘉远(字方来,号朋池)的,早年丧父,家境贫寒,母亲无力支撑他上学。为了养家糊口,曾嘉远选择了学医,并终于学到了起死回生之术,成为一代名医。曾嘉远性格敦厚,孝亲睦友,想到丧父太早,家境贫寒没钱读书,失去科举仕进的机会,不仅对读书人十分客气,还与族人商量设立“规赠费”(助学基金),专门供寒门子弟读书上学之用。正所谓好心有好报,曾嘉远晚年身体康健,成为全村人爱戴的长者,还被推荐到朝廷,得了个“登仕郎”的封赠。他的儿子曾日胄(字文弼,号英堂),自幼耳濡目染,“参透岐黄之脉理,悟入个中之真机”,有手到春生、方传病除之技。光绪年间,瑶堆人曾佐育(字清和,号咏雩),兄弟三人居其次,幼好读诗书,因兄早逝,父亲又年迈,只得舍诗书而习岐黄,专习古今医书,果然精通脉络,操练奇方,活人无数,堪称“医中国手”。
行医济世的传统一直延续不衰,外出经商者也大有人在。嘉庆朝时,瑶堆人曾日升,自幼随父亲到威宁州(今贵州威宁县)经商,有端木遗风。在威宁时善与仕人杰士交游,厅堂之上,“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成为当地名人,钦赐正八品衔。又有曾日载、曾明佐等人远赴楚南镇竿(今湖南凤凰县)贸易;曾廷璋、曾廷映兄弟先是到四川,后又到谷城(今属湖北襄樊市)经从商;曾廷政自幼随叔父曾开先到贵州铜仁从商;曾明际(字云会)到建德(今属浙江)货殖……足迹遍布南方诸省,不仅在外面增长了见识,也为家乡带回了无数财富。
先贤的懿行,成为后世的楷模,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瑶堆人发奋进取。到了近现代,瑶堆曾姓再次出了一对名震华夏的父子,他们就是陶瓷美术大师曾龙升和曾山东。
曾龙升(1901-1964),字龙生,谱名圣忠。其父及几位兄长均从事木刻、油漆工作,因受家庭影响,从小就爱上了立体雕刻艺术。14岁时由叔父带到景德镇,在制瓷作坊学习陶瓷雕塑。经过长期的艰苦磨练,艺术技巧大进,开始闻名当地。其创作的《西藏佛》、《十八罗汉》、《济公》等作品,深受人们青睐。尤其是《孙中山》瓷像,更是生动逼真,曾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荣获金质奖章。建国后,曾龙升的创作热情更旺,l959年创作的《天女散花》、《汤显祖》、《文天样》、《王羲之》、《屈原》、《陶渊明》等一批瓷雕被选送北京陈列于人民大会堂。曾龙升的作品《大龙船》更是盖世之作,龙船长120厘米,宽30厘米,高56厘米,船上塑制了150多个现代各族人民的形象,人物虽高不过2.3厘米,却眉目清晰,各显风姿。《大龙船》问世后,不仅轰动了整个瓷坛,而且震惊了国内外,受到各界人士的高度称赞,成为国宝。1960年,田汉到景德镇观看曾龙升的作品后,挥笔写下热情洋溢的赞诗:“禹鼎凌烟笔意殊,曾家绝技蜚瓷都”。1959年,曾龙升被授予“陶瓷美术家”称号。
曾龙升作品《鲁林会》(网络图片)
曾山东(1926-2000),曾龙升之子,6岁时不慎落水得病,用药不当致终生聋哑。8岁正式随父学艺,在父亲悉心授导和严格要求下,克服生理缺陷,从复制开始,苦练基本功,14岁时便能独立创作。1952年进景德镇陶瓷美术合作社,进入创作黄金期,代表作有《降龙观音》、《七子罗汉》、《飘海八仙降八兽》、《伟大的胜利》、《三打白骨精》、《孙悟空奋战众天神》、《十二花神》、《三星下棋》等瓷雕,反映了他独特的创作才能,赢得了“瓷雕怪才”美誉。1961年荣获景德镇市人民政府授予“陶瓷美术家”称号。1980年,受命重塑《天女散花》,在反复推敲构思的基础上,呕心沥血完成了《天女散花》大型瓷雕,重新陈列于人民大会堂江西厅,从此名声大振。其作品或被国家著名博物馆收藏,或被作为国礼赠送外国贵宾。1994年,景德镇市委、市政府授予他“陶瓷世家”称号。
曾山东作品《七子罗汉》(网络图片)
回眸田畴,稻浪千顷香正浓。在瑶堆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曾氏族裔牢记祖训,不忘初心,以赤子情怀开创美好生活,传承文明力量。
资料来源:《曾氏重修族谱》、《孙渡街道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