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石 || 桥东扶桥盛家:犹忆先贤盛温如
沙湖公园四面环水,中间一洲,环洲湖光潋滟,风光秀丽,人文鼎盛,被誉为“小瀛洲”。历史上,此间有一盛姓村庄集族而居,故称为盛家洲。南宋期间,盛家洲出现过一位著名教育家温盛如,盛家洲也因此名噪一时。
关于盛温如,在丰城文史界名气很大。盛温如(1138-1219),名璲(谱上叫之璲),字温如。因为“温如”的名字出现得较多,所以他的名讳倒被世人忽略。旧版《丰城县志》记载:盛温如“少有大志,时方摈程氏学,温如独宗其说,以圣贤自期。领淳熙乡荐。会盗贼起,温如举义兵擒渠魁数十人,盗阻山负固谋再举,温如单骑往,喻以祸福,盗骇散。定赏功,授奉节郎。以亲老辞,创书院盛家洲,颜曰'安乐庐’。朱晦庵过访其家者三,屡赠以诗。”大意是说,盛温如少有大志,很早就接受正统的儒学教育,通五经文学,中淳熙四年(1177)乡贡进士,后赘为宋孝宗赵眘的东床快婿。当时遇到灾民叛乱,盛温如组织义军前往御敌,捉住了叛军的首领数十人,其余叛军躲进山寨,负隅顽抗,图谋再起。盛温如独自骑着一匹马,当面向叛军晓以利害,把叛军都吓散了。朝廷论功行赏,封盛温如“奉节郎”的职衔。没多久,盛温如以父母年迈为由辞去官职,回到家乡,创建盛家洲书院。
当时的理学大师朱熹久慕盛温如的名声,曾经三次登门拜访,每次都有赠诗。《初过盛家洲赠温如公》诗云:“昔年闻说盛家洲,今日从容到此游。万顷波光涵宇宙,数椽书屋老春秋。”《二过盛家洲》诗云:“欲复问何处,行迟稍认门。路随幽草入,巷与绿杨分。市静人初远,言忘意独存。所经得贤俊,犹足慰斯文”。等到他第三次到盛家看望老友,已是三年之后了,朱熹因卷入一些政治纷争而苦恼,因此《三过盛家洲》颇有感慨,写道:“渺渺丰城剑,回头忆旧游。晴江罗远树,宿莽乱中洲。宝剑今鳞甲,神光尚斗牛。他年还记得,此夜一扁舟。”
盛温如“为人刚毅,力行仁义,以身率物”,与当时丰城名士于革(字去非,号竹国,南宋淳熙八年进士)、刘克(字实之,号月屋,衡州监狱淮东提刑)号称“丰城三杰”。三人均与朱熹交游甚厚,朱熹力倡书院,在荣光书院讲学期间,三人均往书院讲学,用实际行动支持朱熹办学。朱熹三访盛家洲时,与盛温如、于革泛舟同游,作《同温如竹国舟中晚眺》诗:“昔日丰城剑,寒光射斗牛。江山馀秀杰,人物尚风流。二妙今安匹,孤帆各倦游。还家问师友,折节慕前修。”
关于盛温如,流传着一个“买东西”的典故。相传有一次朱熹拜访盛温如时,盛温如很高举,忙让家人招呼朱熹,自己提着个篮子准备出去。朱熹随口问了一句要去哪里,盛温如想了想说,去“买东西”。朱熹是以穷理致知研究学问的人,听了盛温如的回答很好奇,就想问个究竟。盛温如不慌不忙地解释道,按照“五行”的说法,东方属木,西方属金,南方属火,北方属水,中间属土。篮子是竹做的,盛火会烧掉,装水会漏光,更不会盛土,只能装木和金,所以叫买东西,而不是叫“买南北”。经盛温如这么一说,朱熹连连点头,觉得这个说法很在理。“买东西”一词就此流传开来,成为购物的代名词。
另有一段更有意思的趣闻,说的是朱熹与盛温如之间“心送”的故事。相传,朱熹与盛温如最后一次分别,盛温如把朱熹送出巷口,目送老友离去。朱熹的仆人不满地说,盛先生太没礼貌了,客人走了也不多送两步。朱熹笑着说,盛先生一定还站在巷口没回去。仆人不信,悄悄往回去看,果然看到盛温如一动不动地立巷口,默默地注视着他们离去的方向。这就是挈友之间的“君子之交”,也见证了二人之间高尚纯洁的友谊。
盛温如被视为和朱熹一样闻名的丰城理学名家,在他去世后的数百年间,其影响力还在持续发酵,成为历代官员和士绅仰慕的名人。到嘉庆十二年(1807),丰城县令杨道南在盛家洲书院的原址建造了一幢读书人应考的房屋,叫“考棚”。考棚对门墙外,立有一块碑亭,上嵌“朱夫子访盛杰士讲学处”的横匾。清道光四年(1824),县丞姚敏德和盛氏后代对这一古迹进行重修,上镶嵌大石碑四块,并刻有“朱夫子访盛杰士”的诗文。清代末年,科举制度停止后,考棚失去了它的功能。民国时期,县政府先后在此设教育局、建设局、县立工厂和江西省第一、第十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以后房屋内部年久失修,门前石碑也遭破坏。建国后,此地拆建成县水电局仓库,考棚仍保留大部分。而丰城盛氏,也已经分迁至各地,其族裔蔓延至省内外乃至国外。
丰城盛氏,是江西盛氏的重要一支。其先祖盛庭范,于唐宣宗时(846-859),自南畿宦游浙江安吉县,赘翰林学士令狐绹(795-879,后为宰相)之女,落籍安吉,生子盛安昌。盛安昌生子盛桢,官南昌刺史,于是在南昌安家,成为江西盛氏始祖。盛桢生子三,老大盛钟,守父遗业,仍居南昌;老二盛镃,徙居临川白坊渡;老三盛钱(976-1048),一次游历丰城,见丰城地方繁富,风俗醇厚,于是举家迁往丰城,住在东门之内,因此盛钱成为丰城盛氏真正的开基鼻祖。盛温如即是盛庭范的九世孙,也就是盛钱的六世孙。盛温如功成归隐后,筑别业于沙湖洲上,因此叫做“盛家洲”,这也是盛家洲地名的来历。盛温如十五传盛伯禄,盛伯禄生子二人叔沂、叔筠,盛叔沂析居扶梨桥,称作扶梨桥盛家(今桥东盛家村);盛叔筠析居赛头,称作赛头盛家(今小港盛家村)。
扶梨桥盛家(也叫扶桥盛家),位于丰乐线路旁,距城市不到十分钟路程,交通十分便利。大约在明末清初迁入扶桥之后,仍然传承祖训,惟耕惟读,克忠克孝,虽然很多人秉赋颖异,童子试屡拔前茅,无奈科举唯艰,阻断了他们步入仕途的梦想。于是,很多人选择放弃科举,转而以“计然之术”(经商致富之道)改变命运,最初赢得乡人的尊重。早在乾隆年间,便有名良奉(字粦行)者,因“桑弧失志”(失去了纵横天下的机会,指未能中举),干脆弃儒从商,不到十年就“累数千金”,衣锦还乡。又有名仕名(字纹光)者,也因父亲去世,家道中落,不得已弃儒从商,“至陶朱之富”(做生意赚了大钱),返乡后饮酒赋诗以娱天年。道光年间,有名达贞者,幼年失怙(丧父),只得弃读从耕,弱冠后跟人学习岐黄之术,在家乡种植回生之草,炼成换骨之丹,活人无算……
前尘往事,不过是过眼云烟,淹没于浩瀚历史天空。但有些东西是永远不会被淹没的,譬如渊源世系,譬如秉赋气质,譬如家风庭训,以及骨子里流淌着的生生不息的华夏文明。
资料来源:《盛氏重修族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