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到人间草木知。面对春色,我们怎么能不怦然心动呢……
【散文】 春到人间吟成诗
这几天来,看多了北方的春色,不禁想起南宋学者张栻的诗词《立春偶成》: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尤其这句“春到人间草木知”,用了极平常的字词,娓娓道出春天的草木葳蕤之景,且以拟人化手法直通人心。草木有本心,自然和人类一样能感知季节的变换。
北京郊外,家门口的的花儿竞相开放了。特别是一种叫“榆叶梅”的树,先开花后长叶,枝头开起花来一串串的,像是密密挨挨的冰糖葫芦串儿,很是抢眼。以我俗世的眼光来看,以为是桃花的一个品种呢。查了一下资料,榆叶梅,又叫小桃红,因其叶片像榆树叶,花朵酷似梅花而得名。
清明前后,小河两岸的榆叶梅盛开了,一树树的花儿如此鲜艳夺目,真是点亮了不少人的眼睛。一家少儿画馆的同学们也来了,他们在河边支起了画架。在女老师的指导下,描绘着天地之间美丽如画的景致。
真不知道有多少孩子是真心喜欢美术的?如果仅仅是家长的强迫所致,这眼前的美景其实是挺可恨的,因为被动做事必然是无趣的。
而审美是需要距离的,更需要发自内心的欣赏。当孩子们全身心投入到这场记录春天的行动之中来,本身就该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于是,面对此情此景,我趁兴写了一首小诗《画春天》:
青草渐绿的河岸上
榆叶梅开了
如红彤彤的云彩一团团
却被一位美女画家
幸运地遇见
她又引来了一群孩子
安静地写生和欣赏半天
一枝枝彩笔
蘸满七彩的调色板
快来看吧
花儿正次第开在笔下和指间
他们的作品带回家
定格了这个春天最美丽的片断
还有此时此地的心情
和睁大的孩子们审美的双眼
徘徊在小河的边上,还有一排排高高大大的丁香树。一簇簇白丁香、紫丁香呀,连着那浓得化不开的香气,简直要把我给迷倒了、熏倒了。
小河两岸,还有不少常年痴迷不散的垂钓者。他们各自占据有利地形,在天地之间默守。碰巧,我透过一片榆叶梅树林的缝隙,看到一位岸边专注的垂钓者。于是,我抓起手机,拍下了这一幕。我感觉他该是世界上幸福的人,被鲜花簇拥的垂钓者呀。
一路前行,当我路过一座废弃小码头的时候,自然想起故乡巴河的码头,想起故乡的人和事。恰好手机朋友圈中不少朋友展示:长江两岸成片成片的油菜花开了,草籽花(学名紫云英)开了,桃花开了,梨花开了等等。
可以想见,无数返乡祭祖和踏青的人们,在这浓浓的春色之中,多少会驱散清明时节笼罩四野和笼罩人心的哀愁。
于是,我即兴写下了一首小诗《古渡涌春潮》,以寄托我对远方故乡的无限深情和爱恋:
我们相遇在长江畔的巴河
同一座长满青苔的古渡之上
巴人在这里哭泣
思念鄂西的故土和梦中的爹娘
诸葛亮在这里大笑
点燃赤壁之战的大火一片汪洋
苏东坡在这里迎接
子由送来一家老小驱散了惆怅
陈友谅在这里扎营
决战马背上的民族却败给了朱元璋
宰相姚明恭在这里布下水寨
也挽救不了大明王朝注定的灭亡
文弱的书生从这里一次次赴考
嘉庆皇帝钦点状元名字叫陈沆
留学日本的汤化龙从这里出发
议会共和输给了袁世凯的帝梦黄粱
诗人闻一多从这里登岸
报告了华北沦陷清华园的书桌无法安放
红旗下无数学子从这里进城
点亮了农家的眼睛和无限希望
时间,终不允许我们相遇呀
这座古老的码头默认了一笔笔历史旧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