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友兰:我八十年的四个读书经验

文章来源于《那时的大学》,冯友兰 等著,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5年9月,第162-166页,原标题为《我的读书经验》。

◉ 我的(读书)经验总结起来有四点:(1)精其选,(2)解其言,(3)知其意,(4)明其理。

◉ 可以把书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要精读的,第二类是可以泛读的,第三类是仅供翻阅的。

◉ 怎样知道哪些书是值得精读的呢?自古以来,已经有一位最公正的评选家,有许多推荐者向它推荐好书。这个选家就是时间,这些推荐者就是群众。

◉ 现在我们所称谓“经典著作”或“古典著作”的书都是经过时间考验,流传下来的。这一类的书都是应该精读的书。

◉ 在读的时候,先要解其言。这就是说,首先要懂得它的文字;它的文字就是它的语言。我所说的解其言。就是要攻破这一道语言文字关。

◉ 从前人说,读书要注意字里行间,又说读诗要得其“弦外音,味外味”。这都是说要在文字以外体会它的精神实质。这就是知其意。语言文字是帮助了解书的意思的拐棍。既然知道了那个意思以后,最好扔了拐棍。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得意忘言”。

◉ 上面所说的“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之下,还可再加一句“意不尽理”。所以读书仅至得其意还不行,还要明其理,才不至于为前人的意所误。

◉ 会读书的人能把死书读活;不会读书的人能把活书读死。把死书读活,就能把书为我所用,把活书读死,就是把我为书所用。能够用书而不为书所用,读书就算读到家了。

我的读书经验

我今年八十七岁了,从七岁上学起就读书,一直读了八十年,其间基本上没有间断,不能说对于读书没有一点经验。我所读的书,大概都是文、史、哲方面的,特别是哲。我的经验总结起来有四点:(1)精其选,(2)解其言,(3)知其意,(4)明其理。

先说第一点。古今中外,积累起来的书真是多极了,真是浩如烟海,但是,书虽多,有永久价值的还是少数。可以把书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要精读的,第二类是可以泛读的,第三类是仅供翻阅的。所谓精读,是说要认真地读,扎扎实实地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所谓泛读,是说可以粗枝大叶地读,只要知道它大概说的是什么就行了。所谓翻阅,是说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不要一句话一句话地读,也不要一页一页地读。就像看报纸一样,随手一翻,看看大字标题,觉得有兴趣的地方就大略看看,没有兴趣的地方就随手翻过。听说在中国初有报纸的时候,有些人捧着报纸,就像念五经四书一样,一字一字地高声朗诵。照这个办法,一天的报纸,念一天也念不完。大多数的书,其实就像报纸上的新闻一样,有些可能轰动一时,但是昙花一现,不久就过去了。所以,书虽多,真正值得精读的并不多。下面所说的就指值得精读的书而言。

《中国哲学史》

怎样知道哪些书是值得精读的呢?对于这个问题不必发愁。自古以来,已经有一位最公正的评选家,有许多推荐者向它推荐好书。这个选家就是时间,这些推荐者就是群众。历来的群众,把他们认为有价值的书,推荐给时间。时间照着他们的推荐,对于那些没有永久价值的书都刷下去了,把那些有永久价值的书流传下来。从古以来流传下来的书,都是经过历来群众的推荐,经过时间的选择,流传了下来。我们看见古代流传下来的书,大部分都是有价值的,我们心里觉得奇怪,怎么古人写的东西都是有价值的。其实这没有什么奇怪,他们所作的东西,也有许多没有价值的,不过这些没有价值的东西,没有为历代群众所推荐,在时间的考验上,落了选,被刷下去了。现在我们所称谓“经典著作”或“古典著作”的书都是经过时间考验,流传下来的。这一类的书都是应该精读的书。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发展,这些书之中还要有些被刷下去。不过直到现在为止,它们都是榜上有名的,我们只能看现在的榜。

我们心里先有了这个数,就可随着自己的专业选定一些须要精读的书。这就是要一本一本地读,所以在一个时间内只能读一本书,一本书读完了才能读第二本。在读的时候,先要解其言。这就是说,首先要懂得它的文字;它的文字就是它的语言。语言有中外之分,也有古今之别。就中国的汉语笼统地说,有现代汉语,有古代汉语,古代汉语统称为古文。详细地说,古文之中又有时代的不同,有先秦的古文,有两汉的古文,有魏晋的古文,有唐宋的古文。中国汉族的古书,都是用这些不同的古文写的。这些古文,都是用一般汉字写的,但是仅只认识汉字还不行。我们看不懂古人用古文写的书,古人也不会看懂我们现在的报纸。这叫语言文字关。攻不破这道关,就看不见这道关里边是什么情况,不知道关里边是些什么东西,只好在关外指手划脚,那是不行的。我所说的解其言。就是要攻破这一道语言文字关。当然要攻这道关的时候,要先作许多准备,用许多工具,如字典和词典等工具书之类。这是当然的事,这里就不多谈了。

从前人说,读书要注意字里行间,又说读诗要得其“弦外音,味外味”。这都是说要在文字以外体会它的精神实质。这就是知其意。司马迁说过:“好学深思之士,心知其意。”意是离不开语言文字的,但有些是语言文字所不能完全表达出来的。如果仅只局限于语言文字,死抓住语言文字不放,那就成为死读书了。死读书的人就是书呆子。语言文字是帮助了解书的意思的拐棍。既然知道了那个意思以后,最好扔了拐棍。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得意忘言”。在人与人的关系中,过河拆桥是不道德的事。但是,在读书中,就是要过河拆桥。

上面所说的“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之下,还可再加一句“意不尽理”。理是客观的道理;意是著书的人的主观的认识和判断,也就是客观的道理在他的主观上的反映。理和意既然有主观客观之分,意和理就不能完全相合。人总是人,不是全知全能。他的主观上的反映、体会和判断,和客观的道理总要有一定的差距,有或大或小的错误。所以读书仅至得其意还不行,还要明其理,才不至于为前人的意所误。如果明其理了,我就有我自己的意。我的意当然也是主观的。也可能不完全合乎客观的理。但我可以把我的意和前人的意互相比较,互相补充,互相纠正。这就可能有一个比较正确的意。这个意是我的,我就可以用它处理事务,解决问题。好像我用我自己的腿走路,只要我心里一想走,腿就自然而然地走了。读书到这个程度就算是能活学活用,把书读活了。会读书的人能把死书读活;不会读书的人能把活书读死。把死书读活,就能把书为我所用,把活书读死,就是把我为书所用。能够用书而不为书所用,读书就算读到家了。

《中国哲学简史》

从前有人说过:“六经注我,我注六经”。自己明白了那些客观的道理,自己有了意,把前人的意作为参考,这就是“六经注我”。不明白那些客观的道理,甚而至于没有得古人所有的意,而只在语言文字上推敲,那就是“我注六经”。只有达到“六经注我”的程度,才能真正地“我注六经”。

作者简介 

冯友兰(1895~1990),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著有《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贞元六书》等。

图书封面选自作者出版作品。

(0)

相关推荐

  • 经学的历史起源

    关于经学的起源,"古文派"与"今文派"有着不同的观点,而核心是围绕着孔子与"六经"的关系问题. 今文派认为"六经"皆孔子 ...

  • 你呀,有多久没好好读书了?

    ​很少推荐别人看什么书,最近看的一本<念楼学短>,钟老爷子说了,起初是为了"课孙"的,可是眼见自己的孙子辈,都已长大成人,于是就有了编辑成册,分享给大家的想法.我上学时 ...

  • 吾虽不善书,晓书莫如我。苟能通其意,常谓...

    吾虽不善书, 晓书莫如我. 苟能通其意, 常谓不学可. 貌妍容有颦, 璧美何妨椭. 端庄杂流丽, 刚健含婀娜.

  • 跟李计忠学八字:第八十九节  四柱岁运定婚期(一)

    跟李计忠学八字:第八十九节  四柱岁运定婚期(一) 坤造:癸丑  戊午  甲午  乙亥 大运:辛酉        流年:丙子 99年命主请我预测时,我看出她96年冬天结婚的,她证实是在96年年底结婚的 ...

  • 李淳大字八十四法(四)

    有思考,才有收获. 大字结构八十四法,第七法,叫二段. 这一类的字,要分为两半."较其长短,微加饶减".比较这两部分的长短,(本来作为独体字时较短的)稍稍加长一点,(本来作为独体字 ...

  • 卷三百五十四 ◎兵部八十五

    ○槊 <通俗文>曰:矛丈八者谓之槊. <晋书>曰:刘迈,毅之兄也.迈字伯群,少有才幹,为殷仲堪中兵参军.桓玄之在江陵,甚豪横,士庶畏之,过於仲堪.玄曾於仲堪厅事前戏马,以槊拟仲 ...

  • 卷三百五十三 ◎兵部八十四

    ○戟下 <世说>曰:旧制三公领兵入见,皆交戟叉颈而前.初,曹公将讨张绣,入见天子时始复此制,公自是不敢朝见.(一出郭颂<世语>.) 孙盛<异同难语>曰:太祖尝私入中 ...

  • 认知世事(六百八十四)

    人几乎都会犯错误,对错误的态度常常显示一个人的品格. 敢于忏悔,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错误,才有机会改正和进步. ---------------------------------------------- ...

  • 老中医奶奶的故事(八十四) 体内有湿病痛多,去湿良药薏苡粥

       看曾奶奶频道 ,选择曾氏调养堂治未病,让天下无病! 老中医奶奶的故事(八十四)体内有湿病痛多,去湿良药薏苡粥 有好几个博友都说到自己体内有湿,体胖,让我问问奶奶有什么好的方法解决.我也问过奶奶, ...

  • 第一百八十四个故事——谈谈女人

    <论语>里说,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 这是男人说的话,还是一个伟大的男人说的. 还是先来看看那些作家手中的女人吧. 我最喜欢的是王小波笔下理想化的女人,当男人们还在痛苦得猥琐着时,女人早已凭 ...

  • 词话楹联第八十四期

    24,作者: 梦蝶秋 同题蜘蛛 经纬智何多,谩张罗网杀机伏: 风云谁可主,试看螳螂捕食争. 又见一滴水评: 梦蝶秋老师这一联是抓住蜘蛛捕食这一个点进行切入,上联很形象,似乎已看到一只在网上准备狩猎的蜘 ...

  • 词话赏析第八十四期

    [清平乐]旅途 文/夕颜 江山秀丽,瑶水连天碧.多少风光收眼底.一曲高歌惬意. 张张脸笑盈盈,周遭软语娇声.一片温馨无限,此时与世何争. 定远点评: 1.清平乐为常见词牌,很多诗词大家皆填过此调,留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