昧字

未,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果树枝叶正茂、但还没结果。昧,金文



(未,枝叶茂盛)


(日,阳光),表示茂盛的枝叶遮蔽阳光。篆文

调整成左右结构。造字本义:动词,草木遮蔽阳光而使之黑暗,使看不见。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未”

简写成

。金文异体字

用“心”

代替“日”

,表示心灵被遮蔽,即内心不明智,黑暗昏惑。未见世面为“蒙”;内心黑暗为“昧”;缺乏心智为“愚”;无知且迟钝为“蠢”。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昧,爽,旦明也。从日,未聲。一曰闇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昧,即“爽”,表示日出后天地敞亮。字形采用“日”作边旁,采用“未”作声旁。有一种说法认为,“昧”是“闇”,关门不见天日。
形声字。初文从"未"在"日"上,"未"为声旁兼会意。古文字经常颠倒偏旁,至《说文》小篆又演变为左"日",右"未",与隶书、楷书无别了。免簋有"昧爽"(《集成》8.4240)之语。《说文》:"味爽,旦明也。一日阁也。"所以"昧"字的本义就是天色将明未明之形。又由此引申出"暗昧"、"昏庸"之义。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