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 | 旧时六月六日习俗

文|刘时和

【原文】据东汉后期崔寔(shí)的《四民月令》记载:【六·三】是月六日可种葵。可作曲。其曲多少,与春酒曲同,但不中为春酒,喜动。以春酒曲作颐酒,弥佳也。【译文:这个月六日可收葵菜,可制作曲。其曲多少,与春酒曲相同,但不能作为春酒,(因其性能)喜动。以春酒曲制作保养之酒,更加好一些。】
【原文】据《宋史·真宗纪三》记载:大中祥符四年,诏以六月六日天书再降日为“天贶(kuàng)节”。在京禁屠宰九日,诏诸路并禁。【译文: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下诏:以六月六日天书再次下降,定为“天贶节”。在京师要禁止屠宰九日,诏令各个路(相当于省,下辖道、府、州、县)也要一并禁止屠宰。】
【原文】据《邵氏见闻录》记载:是日曝经书、图画。【译文:此日要曝晒经书、图画。】
【原文】据(宋代罗泌所撰)《路史》记载:鲧(gǔn)纳有莘(shēn)氏,曰志是为修巳,六月六日屠疈(pì)而生禹于僰(bó)道石纽乡,所谓“刳(kū)儿坪”。【译文:(三皇五帝时期)鲧娶纳了有莘氏,说标志是为修巳,后来以六月六日剖腹生大禹于僰道的石纽乡(现在的北川县),当地叫做“刳儿坪”的地方。】
【原文】据(宋)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记载:六月六日州北崔府君生日,多有献送,无盛如此。【yi 文:六月六日,是州北崔府君(十殿阎王麾下的首席判官)的生日,老百姓们多有礼物献送,无过于盛大如此的。】
【原文】据《关西旧俗志》记载:六月六日贮水净瓮,一年不臭。用做醋酱腌物,一年不坏。【译文:六月六日,贮藏水在干净的瓮坛中,一年都不会臭。用来做醋、酱、腌菜等物,一年都不会坏。】
民间也叫晒衣节,晒伏节,俗话说:“六月六,晒红绿。”也有叫“姑姑节”——“六月六,请姑姑”。】
【原文】据明代沈德符的《野获编》:六月六日,内府皇史宬曝晒列圣实录、列圣御制文集诸大函,每岁故事也。【译文:六月六日,内府皇史宬(要乘着大太阳)曝晒列圣实录、列圣御制的文集等诸种大函等书籍(以免生虫),成了每岁的故事了。】
【原文】据《洪雅县志·明嘉靖影印本》记载:六月六日,皆曝衣。田家为青苗赛。花溪则馈遺如岁除。【译文:六月六日,曝晒衣物等。种田人家要祭祀青苗土地。(该县)花溪地方则要互相赠送礼物如年末一样。】
【原文】据《雅州府(今雅安市)志·乾隆四年刻本》记载:六月六日“天贶节”,针灸收药,晒书画、衣物。【译文:六月六日为“天贶节”,县民们要针灸、收藏药物,曝晒书画、衣物等。】
【原文】据《巴县(今重庆市中区)志·乾隆二十五年刻本》529页记载:六月六日,为天贶节,针灸、收药、晒书画、衣物。凌晨汲水存储,作酱醯(xī)。制六麯,浴猫犬。【译文:六月六日,为天贶节,针灸、收药、晒书画、衣物。凌晨汲水存储,做酱醋等。制作六种酒母,洗浴猫犬。】
【原文】据《珙县志·乾隆三十八年刻本》记载:六月六日,祀中霤,曝书、晒衣服。【译文:六月六日,县民们要祭祀中霤(室中)之神,曝晒书画、衣物等。】
【原文】据《屏山县志·乾隆四十三年刻本》记载:六月六日,曝书晒衣服,祀杨四将军及黑土神。【译文:六月六日,县民们要曝晒书画、衣物等。祭祀(最初源于湖南的中国水神,道教尊号为“九水天灵大元帅紫云统法真君水国镇龙安渊王灵源通济天尊”,诞辰日为六月初六)杨泗将军及黑土神。】
图自网络
【原文】据《盐亭县志·乾隆五十一年刻本》记载:六月六日为“天贶节”。针灸收药,晒书画、衣服。【译文参前】
【原文】据《井研县志·嘉庆元年刻本》记载:六月六日,谚曰:“六月六,晒衣服”。凡衣物受潮湿,于夏交秋而虫生焉,故衣服、书画恒于是月暴之。又,六月六日赛社神,祈谷也,曰秧苗土地。社中人咸在焉。扮影戏,燕饮醉饱,亦一日之泽也。【译文:六月六日,民谚说:“六月六,晒衣服”。凡是衣物遭受潮湿,在夏季交秋季之时,就要生虫,故书画、衣物等都恒定要在这个月进行曝晒。又,六月六日要进行赛社神,祈祷保佑谷物丰收,民间叫做“秧苗土地”。赛社中的人全部在场,要扮演皮影戏,宴饮吃得酒醉饭饱,也是一日休息的恩泽了。】
【原文】据《眉州属(今眉山市)志·嘉庆五年刻本》记载:六月六日“晒衣节”,士夫家出书籍暴之,以避蠹蚀。
【原文】据《江津县(今重庆市江津区)志·嘉庆九年重镌乾隆三十三年本》记载:六月六日,曝衣服、书帙于庭。
【原文】据《马边厅(今马边县一带)志略·嘉庆十二年刻本》记载:六月六日,曝书、晒衣服。祀杨四将军、黑龙土神。
【原文】据《江津县(今重庆市江津区)志·嘉庆十七年刻本》记载:六月六日,曝衣服、书帙于庭。【以上译文皆参前】
【原文】据《南溪县志·嘉庆十七年刻本》记载:六月六日为“天贶节”,曝书、晒衣服。祀杨四将军(俗称“镇江王爷”,舟人尤极虔祷)。是日宜晴。【译文:六月六日为“天贶节”,人家都要晾晒书画、衣物等。当地要祭祀杨泗将军(俗称叫“镇江王爷”,船工们尤其极是虔诚祈祷)。这一天适宜于天晴。】
【原文】据《洪雅县志·嘉庆十八年本》记载:士夫家出书籍曝之,以避虫蚀。
【原文】据《纳溪县志·嘉庆十八年刻本》记载:曝书、晒衣服,祀杨四将军。
【原文】据《夹江县志·清嘉庆十八年刻本》记载:六月初六日,镇江王会,又祀青苗土地,以祈年。【以上译文皆参前】
【原文】据《峨眉县(今峨眉市)志·嘉庆十八年刻本》记载:六月六日,祀青苗神,盖社公也。或谓祀赵昱及庞士元(庞统)。【译文:六月六日,要祭祀青苗神,也就是社公了。有人说是祭祀赵昱以及庞士元(庞统)的。】
【原文】据《彭山县志·嘉庆十九年刻本》记载:六月六日为“镇江神降诞”。楚人会馆演剧庆祝,凡舟楫、贩商者多攒金祭赛。“田祖会”亦初六日,农民置鸡豚、斗酒祀之,以祈稼收成。【译文:六月六日为“镇江神降生诞日”,两湖人的会馆要演戏庆祝,船主、船工、商贩们要多多攒钱祭赛神事。“田祖会”也在初六日,农民们要置办鸡猪肉、斗酒祭祀他,以祈祷保佑庄稼的收成。】
【原文】据《温江县(今成都温江区)志·嘉庆二十年刻本》记载:六月六日,晒书籍等物,以免蠹蛀。是日为“秧苗土地生辰”,各备香楮、牲体(醴)致祭,祈谷。【译文:六月六日,县民人家都要晾晒衣物、书画等,以免被蠹蛀。这一天是“秧苗土地生辰”,县民们都要各备香蜡钱纸和牲头醴酒等,进行祭祀,以祈祷保佑谷物的丰收。】
【原文】据《三台县志·嘉庆二十年刻本》记载:六月六日,“天贶节”。拜祖先墓,奠肉化纸,与清明同,外携水饭一盂,谓之“送渴汤”。家晒书画、衣服。【译文:六日,为“天贶节”,县民们要拜祖先墓,酒肉祭奠,焚烧纸钱,基本上与清明节相同。另外还要携带一盂水饭,叫做“送渴汤”。家家都要晾晒衣物、书画等。】
【原文】据《华阳县(今成都市中心五城区东部)志·嘉庆二十一年刻本》记载:六月六日,人家晒书画、衣物。谚曰:“六月六,晒衣物”。【译文参前】
【原文】据清嘉庆时期著名学者张澍撰写《蜀典》记载:苏颂云蜀地之人六月六日制豨莶(Xī Xiān)丸。【白话文:北宋中期宰相、药物学家苏颂说,蜀地之人在六月六日要制作豨莶丸(用于治疗风湿痹痛、筋骨无力、腰膝酸软、四肢麻痹、半身不遂、风疹湿疮等病)。】
【原文】据《大竹县志·道光二年本》记载:六月初六日祀神农,大宴乐数日方止。各乡村也于是日宰杀鸡鸭,以血涂纸钱,歃(shà)田亩,谓之“祭田祖”。【译文:六月初六日,县民们要祭祀神农,大办宴乐要数日方止。各乡村也要宰杀鸡鸭,以其血涂抹纸钱,插在田土中,叫做“祭田祖”。】
【原文】据《隆昌县志·道光三年刻本》记载:六月六为“天贶节”。针灸取药,晒书画、衣物。凌晨汲水,存作酱醯(xī)、制六曲、浴猫犬等类。
【原文】据《綦江县(今重庆市綦江区)志·道光六年刻本》记载:六月六日为“天贶节”。晒书画、衣物。
【原文】据《忠州直隶州(今重庆市忠县一带)志·道光六年刻本》记载:六月六日为“天贶节”。针灸收药,晒书画、衣物。凌晨汲水,存贮作酱醯、制六曲、浴猫犬。
【原文】据《新津县(今成都新津区)志·道光九年本》记载:六月六日,“晒衣节”,士庶家皆出衣服、书籍曝之,以被蠹蚀。
【原文】据《安岳县志·道光十六年本》记载:六月六日,士民晒书画、衣物。【以上译文皆参前】
【原文】据《德阳县(今德阳市)新志·道光十七年刻本》记载:六月六日为“晒经会”,釋子陈佛经晒于日中,礼佛者亦云集,唯县西高斗寺演戏最盛。【译文:六月六日为“晒经会”,当地的寺庙中和尚们要在烈日下翻晒经书,佛教徒们也云集在寺中。唯有县城西面的高斗寺演戏最为盛大热闹。】
【原文】据《中江县新志·清道光十九年刻本》记载:六月六日,妇女登灵皈寺,经楼翻晒经书。此皆沿习久者也。【译文:六日,当地的妇女们要登山去灵皈寺烧香拜佛,各寺庙的藏经楼都要翻晒经书。这些都是沿袭已久的习惯了】
【原文】据《江油县(今江油市)志·道光二十年刻本》记载:六月六日,俗语“六月六,晒衣服”,凡衣物受潮湿于夏,交秋而虫生,故衣服、书画恒于是日曝之,然亦不自今日始。又,是日为赛社神祈谷节,曰“秧苗土地”。社中人,咸扮影戏,宴饮醉饱,亦一日之泽也。
【原文】据《新都县(今成都新都区)志·道光二十四年刻本》记载:六月六日,为“天贶节”。曝衣服、书㠸(kù)于庭,以免霉虫。
【原文】据《金堂县志·道光二十四年刻本》记载:六月初六日为“镇江会”。
【原文】据《阆中县(今阆中市)志·咸丰元年刻本》记载:六月六日墓祭,谓之“送渴汤”。
【原文】据《南充县(今南充市)志·咸丰七年刻本》记载:六月六日“王爷会”。相传杨四将军斩蛟得道封为镇江王,凡村市建有王爷庙者,是日率演戏酬神,醵饮而散。
【原文】据《璧山县(今重庆市璧山区)志·同治四年刻本》记载:六月六日为“天贶节”。收药,晒书、曝衣、制酱醯,制六曲。
【原文】据《巴县(今重庆市中区)志·同治六年刻本》记载:六月六日为“天贶节”。针灸收药,晒书画、衣物。凌晨汲水存贮,作醯酱,制六曲,浴猫犬。
【原文】据《合江县志·同治十年本》记载:六月六日,晒衣服,储水作酱。
【原文】据《重修成都县(今成都市中心五城区西部)志·同治十二年刻本》记载:六月六日,人家晾晒衣服、书籍、字画,云不生蛀。乡间农民设醮祀田祖。
【原文】据《筠连县志·同治十二年刻本》记载:六月“天贶节”,六月六日。针灸家人采药,民间皆晒书,曝衣物。
【原文】据《绵州(今绵阳市)志·同治十二年刻本》记载:六月初六日,“天贶节”。针灸、收药,晒书画、衣物。
【原文】据《彰明县(今已并入江油市)志·同治十三年刻本》记载:六月六日,农祀土地,家晒衣物。
【原文】据《会理州(辖今四川省会理县北部及会东、宁南、米易、德昌以及攀枝花市全境。)志·同治十三年刻本》记载:六月六日,士民们家中曝衣、晒书于庭。
【原文】据《铜梁县(今重庆市铜梁区)志·光绪元年刻本》记载:六月六日,人家晒书画、衣服。
【原文】据《彭水县志·光绪元年刻本》记载:六月初六日,士民曝书帙(zhì)、衣服于庭。
【原文】据《定远县(今武胜)志·光绪元年刻本》记载:六月六日,晒衣服、书籍。
【原文】据《合州(今重庆市合川区)志·光绪四年刻本》记载:六月六日,各家晒书画、衣物等物。
【原文】据《蒲江县志·光绪四年刻本》记载:六月六日晒衣。士大夫家兼暴书籍。
【原文】据《射洪县志·光绪十年刻本》记载:六月六日为“天贶节”。针灸家入山采药。民间皆晒书、曝物。
【原文】据《增修灌县(今都江堰市)志·光绪十二年刻本》记载:六月六日,各乡场祭杨将军庙,沿河尤盛。【以上译文皆参前】
【原文】据《丹棱县志·光绪十八年刻本》记载:六月六日,“晒衣节”。士夫家出书籍曝之,以避蠹蚀。村民薅秧,田歌四起。【译文:六月六日,晒衣节。士大夫和读书人家要曝晒书籍,以避蠹蚀。乡民们要薅秧,田歌四处而起。】
【原文】据《太平(今万源)县志·光绪十九年刻本》记载:六月六日,陈书画、衣服于烈日中晒之。造酱、造曲者,亦于是纷纷矣。【译文参前】
【原文】据《黔江县志·光绪二十年本》记载:六月六日,曝书帙、衣服。俗以是日晴雨占收天旱涝,颇验。【译文:六月六日,县民们要曝晒书籍、衣物。当地习俗,是以此日的晴雨预卜收割时候的天气旱涝,据说颇有效验。】
【原文】据《梁山(今重庆市梁平)县志·光绪二十年刻本》记载:六月六日为“天贶节”,曝衣服、书帙于庭,以免霉虫。是日,双桂堂通翻藏经。【译文:六月六日为“天贶节”,县民们要曝晒衣服、书籍于庭院中。这一天,名寺双桂堂要通翻藏经(以避虫蠹)。】
【原文】据《盐源县志·光绪二十年刻本》记载:六月六日,士人曝衣晒书。【译文参前】
【原文】据《叙州府(今宜宾市)志·光绪二十二年本》记载:六月六日,祀中霤,曝书及衣服。【译文:六月六日,县民们要祭祀中霤(室中)之神,曝晒书画、衣物等。】
【原文】据《蓬溪县续志·光绪二十五年本》记载:六月六日,称“王爷生日”。王爷者,秦蜀守李冰,载在祀典之“通祐王”,然不知其谁何也,曰王爷而已。近水业贾必祭之。或演戏,甚者至逾旬。士民曝书帙、衣裳。【译文:六月六日为王爷生日。王爷就是秦代蜀中太守李冰,载在祀典中称作“通祐王”。然而(一般人)不知道是指谁人了,叫做王爷而已。近水做生意的,必定要祭祀他。或者要演戏,甚至于超过十天的。士子和县民们要曝晒书画、衣物。】
【原文】据清末的《成都通览》记载:初六日,做“王爷会”。是日,俗传为镇江王爷生期,凡迷信水险者,均虔诚礼拜。如米碾户,干菜行、药材帮、柴行、炭行、木行、纸帮,无不设筵待客。或演戏,或念经。惟船帮尤为迷信,是日无论何人均不开船,醵资在王爷庙演戏酬神。犍为县竹根滩之王爷庙,尤热闹。
【原文】据《绵竹县(今绵竹市)志·民国九年本》记载:六月六日,祭夏禹王,俗名“王爷会”。晒衣、储水窨(yìn)酱。【译文:六月六日,县民们要祭祀夏禹王,民间习俗叫做“王爷会”。这一天要曝晒衣物,储水窖藏制作酱醋之类。】
【原文】据《合川县(今重庆市合川区)志·民国十年本》记载:六月六日,世称“王爷生日”。王爷者,秦蜀守李冰,载在祀典称通祐王。然民不问谁何也,曰王爷而已。近水业贾必祭之,或演戏,甚至逾旬。县属三江,均有是庙,城居、乡居悉祭于家,是日备牲醴焉。士民家曝书帙(zhì)、衣裳。【译文参前】
【原文】据《丹棱县志·民国十二年本石印本》记载:六月六日,晒衣节。士夫家出书籍晒之,以避蠹蚀。是日,商贾祀镇江神。【译文:六月六日,晒衣节。士大夫和读书人家要曝晒书籍,以避蠹蚀。这一天商贾们要祭祀镇江神。】
【原文】据《简阳县(今简阳市)志·民国十六年铅印本》记载:六月六日,人家晒书、晒衣物。谚曰:“六月六,晒衣服”。
【原文】据《广安州(今广安市)新志·民国十六年》记载:六月六日,晒书画、衣物,不蠹。谚云:“六月六,晒衣服”。
【原文】据《长寿县(今重庆市长寿区)志·民国十七年本》记载:六月初六,晒衣、作酱。
【原文】据《涪陵县续修涪州(今重庆市涪陵区)志·民国十七年本》记载:六月六日,曝衣,抖晾书籍。乡间演傀儡,祀川主、谷神。收玉蜀黍米,刈早稻。【以上译文皆参前】
【原文】据《渠县志·民国二十一年本》记载:六月六日,民家各暴其衣服、器物,名为“晒服日”。又于是日碾米为末,和以药饵,蹂踏成曲,以之酝酒,视常曲为嘉,又名“制曲日”。【译文:六月六日,县民各家要曝晒衣物、器具之类,习俗叫做“晒服日”。又要在这一天碾米为末,合上药饵,蹂踏成曲,用来酿酒,比平时制作的酒曲要好得多。所以,这一天又叫做“制曲日”。】
【原文】据《雅安县(今雅安市)志·民国十七年本》记载:六月六日,古“天贶节”,曝衣及书画,杜虫食。
【原文】据《合江县志·民国十八年本》记载:六月六日,晒衣服,储水作酱。【以上译文皆参前】
【原文】据《大邑县志·民国十九年本》记载:六月六日,曝书画、晾衣服。城西十余里高堂山祝“蓥华老祖神诞”。远近进香者接踵于道。【译文:六月六日,县民们要曝晒衣物、书画等。城西的高堂山,县民们要庆祝“蓥华老祖神诞”。远近进香者简直是摩肩接踵于道上。】
【原文】据《灌县(今都江堰市)志·民国十九年本》记载:六月六日,昔人相与曝衣,今则无是。唯学校暑假沿袭新章,夏令旅行已成惯例。吾邑擅江山之胜,他乡之结队而来者,络绎于途。学子皆见猎心喜,岁必出游。【译文:六月六日,以前县民们要曝晒衣物,现在已经没有了。唯有学校暑假沿袭新章,夏令旅行已成惯例。本县擅江山之胜,他乡人们结队前来本县的,络绎不绝在路途中。学子们皆见猎心喜,每年都必定要出游。】
【原文】据《名山县(今雅安市名山区)志·民国十九年本》记载:六月六日,晒衣服。按,晋郝隆七夕曝腹庭中,曰晒我腹中书。又,阮咸家贫,邻人七夕竞晒衣服,咸以长竿晒犊鼻裤于上以玩之。今移六月六日,未知所出。又,临水人家有治王爷会者。《帝王世纪》:“六月六日神禹生”。《梦华录》亦云镇江王生。俗之治会,殆根于此。【译文:六月六日,县民们要曝晒衣物等。该县志按:晋代郝隆是七夕曝腹于庭中,曰:“晒我腹中书”。又,阮咸家贫,(有钱的)邻居们七夕日都竞相曝晒衣服,阮咸也用长竹竿晒了一条犊鼻裤,以此来开玩笑。现在改移在六月六日,不知所出是什么缘故?另外,邻水人家有举办王爷会的。据《帝王世纪》言:“六月六日神禹生”。《东京梦华录》亦说是镇江王爷生。习俗的办会,大概根源就是这个吧。】
【原文】据《三台县志·民国二十年本》记载:六月六日,“天贶节”。荐麦、瓜于祖庙。扫墓与“清明”同,外携水饭一盂,曰“送渴汤”。家晒书画、衣服。舟行者举王爷庙之祀(王即蜀守李冰,敕封通佑王)。农民亦醵金醮社公(即八蜡司啬之神,俗谓之“青苗土地”),祀而饮。竿白纸符于田塍(chéng)以驱蟊贼。各乡神会具举,有燃巨烛大于柱者。【译文:六月六日,为“天贶节”。要荐奉新麦与瓜类给祖先神位。扫墓与清明节相同,另外要携带水饭一盂,叫做“送渴汤”。家家都要曝晒书画、衣服。行船的人们,要举办王爷庙的祭祀(王爷即是秦代的蜀守李冰,敕封通佑王的)。乡民们也要凑钱祭祀社公(即是八蜡司啬的神,习俗叫做“青苗土地”),祭祀后饮酒吃肉。在田埂上立起竹竿,挂上白纸书写的符箓字样,以驱除蟊贼。各乡都要举办神会,有点燃巨烛如同柱子般大的。】
【原文】据《绵阳县(今绵阳市)志·民国二十一年本》记载:六月六日,为“天贶节”。本祭夏禹王。后世不察,乃有“镇江”、“靖江”之分,名“王爷会”。是日有晒书、晒衣,造酱、醋等事。【译文:六月六日,为“天贶节”。(当地县志认为)这本来是祭祀夏禹王的。后世不曾察明,于是就出现了“镇江”、“靖江”的分别,都名叫“王爷会”。这一天,县民们有晒书、晒衣,制作酱、醋等的习惯性事务。】
【原文】据《万源县志·民国二十一年本》记载:六月六日,称“天贶节”。人咸以衣服、书籍于烈日曝之,谓免蠹。
【原文】据《华阳县(今成都市五城区东部)志·民国二十三年本》记载:六月六日,人家多陈书画、衣服于烈日中曝之,云可避虫蚀。乡间早稻成熟以祀祖,名曰“荐新”。【以上译文皆参前】
【原文】据《乐山县(今乐山市)志·民国二十三年本》记载:六月六日,晒衣、曝书。祀青苗神,盖“社公”也,蜀民或谓祀赵昱及庞士元,今俗皆曰“川主会”。【译文:六月六日,县民人家要曝书、晒衣物。祭祀青苗神,就是“社公”,蜀地人民或者说是祭祀赵昱以及庞统的。现在的习俗都叫做“川主会”。】
【原文】据《安县志·民国二十七年石印本》记载:六月六日,为“天贶节”(刘注:看来此节从宋代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针灸收药,晒书画、衣服等物,造酱醋、酒曲,各处皆同。【译文参前】
【原文】据《巴县(今重庆市中区)志·民国二十八年本》记载:《云笈七签》云:“七日暴皮裘,可以避蛀”。今俗六月六日暴书画、衣物,未知所出。又,《帝王世纪》:“六月六日神禹生。”《梦华录》:“镇江王生,舟人治王爷会”,即本于此。【译文:道书《云笈七签》记载:“(七月)七日暴晒皮裘,可以避免虫蛀”。现今习俗六月六日暴晒书画、衣物,未知其所出处。又,据《帝王世纪》记载:“六月六日为神禹生日。”《东京梦华录》说:“镇江王生日,舟人都要治办王爷会”,即本源于此。】
【原文】据《西昌县(今西昌市)志·民国三十一年本》记载:六月六日,暴衣、晒书。谚云:“六月六,龙晒骨”。是日俗以儿童出外,恐遇蛇不利。【译文:六月六日,县民人家要曝书、晒衣物。当地的谚语说:“六月六,龙晒骨”。这一天习俗认为儿童们出外,恐怕遇到蛇,有所不利。】
【附录·补充资料】据笔者2012年游览西昌青龙古寺时得知,相传始建于明代万历四十五年(公元1617年)的该寺与暗河相通,暗河是东海四太子小青龙前来游览邛都的通道。昔日每逢干旱时节,小青龙常常显圣来保佑黎民百姓,降雨抗旱。县民们于是在此建寺祭祀小青龙,故名“青龙寺”。至今每年六月初六,百姓们仍然要到此处举办祭祀活动。
【原文】据《重修彭山县(今眉山市彭山区)志·民国三十三年铅印本》记载:六月初六日“王爷会”,双江口王爷庙岁必演戏。【译文参前】
【原文】据《新繁县(今已并入新都区)志·民国三十六年本》记载:六月六日,人家多陈书画、衣服于烈日中暴之,谚云:“六月六,晒衣服。”《野获编》:“六月六日,内府皇史宬(chéng)晒曝列圣实录、列圣御制文集诸大函,每岁故事也。”今之六日晒书,盖本此俗。
又,以是日为“蓥华祖师诞”。县之河屯场旧有“蓥华会”,演剧为神寿。复有诸商麇集,乡村男女均往观焉。【译文:六月六日,县民人家多要陈列书画、衣服于烈日中暴之,谚语有:“六月六,晒衣服”之说。据明代沈德符撰的《万历野获编》记载:“六月六日,内府皇史宬要晒曝列代圣上实录、列代圣上御制文集等诸种大函,每岁都成了故事了。”现今之六日晒书,大概就是源本于此习俗。
又,当地以这一天为“蓥华祖师诞辰”。县里的河屯场旧时有“蓥华会”,人们要演戏为神祝寿。又有各种商贩们聚集进行商贸活动,各乡村的男女老少们也就要前往观看、游览的。】
【附录·补充现代资料】
丹棱县老峨山每年农历六月六前后传统朝山会盛况空前。1980年代后,当地还专门编排出唢呐、龙灯、狮灯、花灯、莲箫、高桩平台等活动,把游山与经济贸易旅游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夹江县在唐代千佛岩下,至今还可见到水域居民的“六月六踩莲花会”。四乡的香客集聚一处,口唱莲花调,象征性地踩着“莲花”过“河”。
郫县三道堰镇的古城武术源远流长,据说早在三国蜀汉时代就已开展,到民国时期形成了传统的“六月六”擂台赛,远近的武林高手都会在这一天汇聚古城,切磋武艺,故在川西坝子上又有“小少林”之称。

- 关于我们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