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导读(八)

41.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辽与金,皆称帝。元灭金,绝宋世。

【字词释义】

(1)炎宋:指宋朝,炎是火的意思。宋朝人认为宋太祖因为具有五行中的火德而得天下,所以称为炎宋。

(2)禅:古代天子巡守四岳,则有封禅,封为祭天,禅为祭地。因此把传帝位给贤者称为禅。这里指的是宋太祖接受周恭帝的禅让。

(3)十八传:指宋朝总共传了十八位皇帝。

(4)混:混乱。南北混指的是北方的辽、金、元等时常攻打中原,局势混乱。

    【译文参考】

赵匡胤接受后周禅让的帝位,建立宋朝,建都汴京,传了十八位皇帝后被元朝所灭。钦宗(九世)的时候,金人来攻汴京,把徽宗和钦宗都掳了去。宋高宗迁都杭州,此后称为南宋,高宗之前的称为北宋。宋朝时期,辽国、金国与元都入侵中原而形成南北混乱的局势。

北方的辽人、金人和蒙古人都建立了国家,自称皇帝。因为是游牧民族组织的国家,是很没有组织纪律性的。内部经常发生叛乱,自己称帝的很多。蒙古人联合宋朝的兵力合攻金国,把金国消灭后,铁木真也就是成吉思汗,他自行称帝建立元朝,直到他的孙子忽必烈时,便起兵把宋灭掉。

【问题讨论】

(1)你读过哪些史书?从中学习到什么?

(2)古往今来,上自三皇五帝下至五代(宋朝之前)发生的史事,包括君之圣愚,臣之贤奸,人之善恶,各世代的太平与动乱,全都在十七部史书中详细记载。我们可以从中明白国家兴盛与衰亡的原因,从而得到宝贵的智慧与教训。

    【故事天地】

    (1)宋史简介:

宋太祖赵匡胤原本是后周的将领,他奉命率军北上抵御契丹,行至陈桥驿时,将士拿出事先准备的黄袍,拥立他为皇帝。因此年幼的后周恭帝让位给他,宋太祖封后周恭帝为郑王。次年,太祖准备了丰盛的筵席宴请重要将领,酒酣之间,太祖劝告他们到地方买好田,建华宅,多置产业,安享清福。次日众将领皆称病辞官。这就是著名的“陈桥兵变”与“杯酒释兵权”的故事。

北宋初期主要的外患是北方的辽国与西北的西夏。太宗时辽国入侵,名将杨业在雁门关以数千兵力破辽的十万大军,开启历史上“杨家将”的动人事迹。北宋第一名将杨延昭(六郎)为杨业之子,杨业率军北伐时,延昭任先锋与契丹激战。厮杀中,延昭被乱箭射穿手臂,仍威风凛凛,率众大败契丹军。

真宗时,辽军在萧太后的亲自督军下进攻遂城,杨延昭以冰城奇计挽救城破之危。数年后,萧太后又率数十万大军南下,并趁虚绕道直抵澶州,宰相寇准深信延昭等将士之能,力主真宗亲征,宋军大振,辽国求和。宋辽订立“澶渊之盟”。

仁宗时西夏屡攻宋朝,当时有韩琦与范仲淹固守边疆,范仲淹看到西夏物资匮乏,而宋朝兵弱,因此提出以守代攻的策略,最后西夏称臣求和。范仲淹曾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

宋朝人毕升所发明的活字印刷是改变世界的重大发明。《梦溪笔谈》是沈括所写,记载了包括古代的数学、天文、医学、社会学与奇闻异事等包罗万象的内容,其中就记载了毕升发明活字印刷这件事。

神宗时名相司马光非常喜欢读史书,但是考虑史书过多,难以尽读,于是费十年之力编写了《资治通鉴》,以编年的方式记录重要史实。

金灭辽,并于钦宗时攻陷宋朝首都汴京,掳走了徽、钦二帝,史称“靖康之祸”。北宋终结。高宗即位,建都临安,南宋开始。名震古今的“精忠报国”岳飞就是此时之人。

南宋末年,蒙古兴起,忽必烈雄才大略,灭了宋朝建立元朝。时宋相文天祥宁死不屈,在狱中写下著名的《正气歌》,忽必烈招抚不成。文天祥就义之后,人们在他的腰带找到纸条写着:“孔曰成仁,孟云取义,从今而后,庶几无愧。”

(2)宋朝的杰出人才——岳飞

岳飞是宋徽宗宗宁二人年时出生的,由于出生时,正好遇上黄河泛滥成灾,百姓纷纷往南方逃难。岳飞的父亲就是在逃难的途中过世的。带着幼子的岳母,仍然坚强的随着人群往南方避难,他辛苦的抚养岳飞长大,母子二人就这么相依为命。岳飞在岳母的严厉教导下,不但用功,对于仁义道德,更是充分实践,所以年纪虽轻,却深晓民族大义。

岳飞,喜读《左传》,武艺超群,有智谋,是难见的文武双全之人。他能以寡胜众,曾领兵八百大破五十万盗贼;在朱仙镇以五百骑亲兵,大破兀朮率领的十万金兵。郾城之战兀朮派出一万五千名所向无敌的“拐子马”军队,众将领都感到畏惧,岳飞从容的命士兵以刀入阵砍马足,而大破金兵,“拐子马”从此就废了。

宋徽宗时,金人常南下侵扰宋,岳飞也毅然投入宋泽的军队,努力为国家效力。他屡破金兵,立了许多功劳,深受长官激赏。精忠报国的岳飞,屡次击退金人的侵略,功绩彪炳。在即将攻入汴京,迎回徽、钦二帝时,被力主和议的秦桧的陷害。于一日降十二金字牌召还,诬以“莫须有”的罪名而屈死狱中。

42.舆图广,超前代。九十年,国祚废。太祖兴,称大明。纪洪武,都金陵。

【译文参考】

元趄的疆域很广大,所统治的领土,超过了以前的每一个朝代。然而它只维持了短短九十年,就被农民起义推翻了。

元朝末年,明太祖朱元璋起义,最后推翻元朝统治,统一全国,建立大明,他自己当上了皇帝,号洪武,定都在金陵。到明成祖即位后,把国都由金陵迁到北方的燕京。

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在于巩固和发展了多民族的统一国家,它使历来由少数民族地方政权统治的地区统一归于中央政府管辖之下,更加强了中央与地方、中原与边疆的联系及各民族间联系。

43.迨成祖,迁燕京。十六世,至崇祯。阉乱后,寇如林。李闯出,神器终。

【译文参考】

明朝共传了十六个皇帝,直到崇祯皇帝为止,明朝就灭亡了。明朝末年,宦官专权,天下大乱,老百姓纷纷起义,以闯王李自成为首的起义军攻破北京,迫使崇祯皇帝自杀,明朝最后灭亡。

44.清世祖,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由康雍,历乾嘉。民安富,治绩夸。

【译文参考】

清朝统一局面的完全确立(顺治帝迁都北京),以及此后十世君主后王朝终结的历史过程。清军入关后,清世祖顺治皇帝在北京登上帝座,平定了各地的混乱局面,使得老百姓可以重新安定地生活。

顺治皇以后,分别是康熙、雍正、乾隆和嘉庆四位皇帝,在此期间,天下太平,人民生活比较安定,国家也比较强盛。

【故事天地】明末风云:

明末时,闯王李自成将攻占北京,吴三桂奉派出守三海关,当时有人将名妓陈圆圆献给吴三桂,吴三桂对她自是疼爱有加。后来,李自成攻下了北京。吴三桂的父亲吴骧为了阻止李自成,决定将陈圆圆献给李自成,要吴骧劝吴三桂投降。吴三桂知道父亲在向他招降后,原本有些心动,后来听到陈圆圆已经成了李自成的妾,一怒之下,决定亲自南下攻打李自成。一场大战后,李自成眼看形势极为不利,便将吴骧杀了,接着又要杀陈圆圆。陈圆圆向李自成献计,要他往西逃,李自成才放了陈圆圆,而吴三桂虽然收复了北京,但清兵也在这时入了关。

45.道咸间,变乱起。始英法,扰都鄙。同光后,宣统弱。传九帝,满清殁。

【译文参考】

清朝道光、咸丰年间,发生了变乱,英军挑起鸦片战争。英、法两国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和法国神父被杀为由组成联军,直攻北京。

同治、光绪皇帝以后,清朝的国势已经破败不堪,当传到第九代宣统皇帝时,就被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

【故事天地】没落王朝:

自鸦片战争以后,各帝国主义国家相继侵略中国。强迫清朝政府签定了一个个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从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步成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清朝政府到了光绪年间,皇帝只是个空架子,而实权是操纵在慈禧太后手中,这个人称“老佛爷”的女人,十分专横,在她手中,中国的威名被完全丢尽了。

鸦片战争之后,带来了清朝末年一连串的内忧外患。当时掌大权的人如磁禧、李鸿章等人,缺乏新观念,一旦与西方的新文明接触后,一时无法调整自己的旧思想,就在许多沟通不良的情况下,使得中国的国土就这么被外人蚕食鲸吞了。光绪帝及慈禧太后死后,又宣统皇帝即位。这位年仅三岁的小皇帝,尚不知人事,当他身穿龙袍,端坐在王位上举行仪式时,竟吓得哇哇大哭起来。这时他的父亲只好在一旁哄他:“不要哭了,就快完了!”这句话似乎已说出了清朝的命运,宣统皇帝才当了三年就被孙中山先生所领导的革命军队推翻了,也使得中国正式步入民族时代。

46.革命兴,废帝制。立宪法,建民国。古今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

【译文参考】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的统治,废除了帝制、建立了宪法,成立了中华民国政府,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中国发展了五千年,经过了各个朝代的治乱兴衰,第一位由人民选出的总统诞生了。

以上所叙述的是从三皇五帝到建立民国的古今历史,我们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可以了解各朝各代的治乱兴衰,领悟到许多有益的东西。

“读史使人明智”。如果把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当成一个大家庭的家谱,那么当我们回顾前人的经验时,可以从中吸取许多有用的东西。

【故事天地】第一任总统的诞生:

一项革命活动要从发起到成功,并不容易,除了要配合各种天时地利,最重要的还是人和。清朝末年,由于党政者的昏庸无知,招致许多西方国家的侵略,不仅国家命运未卜,人民的生活是更疾苦,在这种情形下,才有了孙中山先生领导革命军起来推翻清朝政府的事迹。

由于当时百姓早已唾弃清朝的虚弱无能,于是,革命的号角一响,有志之士便纷纷响应,经过烈士们抛头颅洒热血,终于推翻清朝,建立了民国。1950年,由孙中山先生组织的同盟会,首先提出“中华民国”的国号。“中华民国”的称号,是孙中山先生一生中重要的贡献之一,1912年,临时政府成立参议院后,才正式决定以它为国名。 

47.史虽繁,读有次。史记一,汉书二。后汉三,国志四。兼证经,参通鉴。

【译文参考】

读史可以使人明智,鉴以往可以知未来。中国和历史书虽然纷繁、复杂,但在读的时候应该有次序:先读《史记》,然后读《汉书》。第三读《后汉书》,第四读《三国志》。

读的同时,还要参照经书,参考《资治通鉴》,这样我们就可以更好地了解历史的治乱兴衰了。

【故事天地】读史使人明智:

培根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物理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各有特色,合称四史,是中国相当重要的学史必读的书。

《史记》是我国汉代大思想家司马迁所著,是我国第一本史书,从传说中的黄帝一直到汉武帝时代共几千年的历史,内容丰富,许多历史故事都出自这本书。

《汉书》只记载西汉的历史,不像《史记》贯通了好几个朝代,所以《汉书》是本“断代史”,由东汉班固所著。

《后汉书》记录的是后汉(东汉)时期的事,由南朝刘宋时的范晔所著。

《三国志》记载的是东汉灭亡后,三国时代魏、蜀、吴三国形成鼎立局面时的激战、斗智故事。主要人物还有桃园三结义里的英雄们,故事一直延续到被晋统一。后来,明代的罗贯中就是根据《三国志》,写了一本家喻户晓的小说——《三国演义》。《三国志》是由晋朝的陈寿所著的。

《资治通鉴》叙述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多年的历史,有以史为鉴戒的的思想,所以叫《资治通鉴》。

48.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

【译文参考】

凡是读史书的人都要细心研究、考察历史事实的资料,这样才能通晓古今发生的事件,就好像是亲眼目睹一样的清楚明白。

而且读书时要心口相应,不仅要用口朗诵,还要在心里思考。而且要早晚勤奋读书,才会学有所得。

【故事天地】

(1)春秋齐国太史的故事:

《左传》上记载,齐国的大臣崔杼杀了淫乱无道的齐庄公,齐国太史伯秉笔直书说:“崔杼弒其君”。崔杼大怒,杀掉了太史伯,然后命其二弟太史仲记载这件事。太史仲毫不犹豫,写下的仍然是这五个字“崔杼弒其君”,于是也被杀掉。三弟太史叔继承兄长遗志,再次写下“杼弒其君”,又被崔杼所杀。太史伯最小的弟弟太史季与三个哥哥一样视死如归,仍旧写“崔杼弒其君”,并对崔杼说:“据事直书,史氏之职也。失职而生,不如死!”崔杼被其正气所震慑,放弃了歪曲历史的想法。当太史季出门时,看到另一位史官南史氏手持竹简而来,便问他来此何干?南史氏说:“我担心你也被崔杼杀掉,无人记录史实。”说罢将手里的竹简给太史季看,上面也是如实记载着“崔杼弒其君”。

(2)春秋晋国董狐的故事:

董狐是春秋时晋国的史官。当时晋灵公暴虐无道,不但聚敛民财且任意残害臣民,执政大臣赵盾多次劝谏,他不但不听,反而蓄意杀害。他派人刺杀未遂后,接着又在宴会伏兵击杀,也没有成功,赵盾不得已被迫出逃。当逃到边境时,听说晋灵公已被其族弟赵穿杀死,于是返回晋都继续执政。

董狐以“赵盾弒其君”记载此事,以示笔伐。赵盾解释说灵公是赵穿杀的,不是他杀的。董狐说:“你身为执政大臣,逃亡未离国境,回到朝中不讨伐弒君乱臣,如果说这件事与你无关,谁会相信呢?”

当时史官的“书法”是依礼义记载的,从各种迹象显示赵盾不但与弒君脱不了关系,且身为执政大臣不讨伐弒君乱臣,也不合乎礼义的原则,故董狐定以弒君之罪。对此,孔子大加赞扬,认为董狐是古代的良史。这种“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为后世正直的史官坚持不懈的继承下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