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电批零倒挂、发电成本高企,广东电力市场难题何解?

“恳请客户理解共渡难关”“紧急呼吁暂停广东电力市场交易和结算的建议”“广东电力市场发展建议”……自今年5月底广东电力现货市场结算试运行收官至今,广东多家售电公司联合发布多份报告,试图为“售电圈”普遍亏损踩下“刹车”。

几乎同时,广东省能源局、国家能源局南方监管局联合发布《关于防范化解广东电力市场零售合同结算风险指导意见的通知》。该文件指出,近期以来,由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全球流动性宽松以及市场预期等因素叠加影响,国内煤炭、天然气价格超预期上涨,导致发电成本大幅上升,广东电力批发市场交易价差快速收窄。部分售电公司与电力用户购售电合同采用固定价差模式,存在批零倒挂风险。

批零倒挂,即批发价高于零售价,同一商品贵买贱卖。除批零倒挂外,售电公司还面临什么市场风险?造成其大面积亏损的原因何在?作为“电改潮头”的广东电力市场该如何化解风险?

(文丨本报记者 赵紫原)

“批零倒挂风险加剧,

售电公司亏损严重”

广东电力交易中心今年3月发布的《广东电力市场2020年年度报告》显示,2020年广东电力市场售电公司整体亏损面为2.1%。记者注意到,与去年的数据相比,今年售电公司亏损面从年初就已扩大。广东电力交易中心此前发布的《关于2021年1月份广东电力市场结算情况的通告》称,1月售电公司亏损占比超过32%。

据了解,售电公司亏损主因是批零倒挂。广东某售电公司负责人坦言,售电公司和用户错误预估了当前的供需形式,仍以去年供大于求的用电形势低价签约,并未反映真正的供需关系。“其实从去年湖南拉闸限电,以及今年初各省相继宣布电力供给存在'硬缺口’开始,就可预判供需形势偏紧。”

中嘉能首席交易官张骥指出,售电公司本来想在今年5月现货市场结算试运行期间“补血”,却导致了集中亏损。“今年5月,为准备迎峰度夏,广东省安排了大量机组和输变电检修。同时受天气影响,上半年华南地区干旱严重,水电出力大幅减少,加上经济形势向好,5月气温比常年偏高,广东负荷增长远超预期,导致电力供不应求,现货价格高位运行,售电公司亏损严重。”

除主观原因外,售电公司集体“叫苦”也有客观原因。“并非售电公司都认为'市场等同于降价’,而是在广东交易系统内长协和月度价差只许填负值,即市场设计只允许降价、不能涨价。售电公司的选项只有两个,要么不签、要么低价。”上述售电公司负责人表示。

现货试运行收官后,批零倒挂现象仍不见好转。“6月,价差月竞有效供需比虽由1.2上调为1.3,但出清价为-19.1厘/千瓦时,创历史新低。换言之,虽然6月月度竞价增加了供给量,但价差持续收缩,加剧了售电公司批零倒挂。7月,政府减少供给量的同时,价差也再度缩小。叠加运营、人工等成本,亏损幅度仍在扩大。”该负责人透露。

“发电侧成本同样高企,

供需紧张倒逼规则逐步完善”

记者了解到,去年5月及今年8月,广东现货市场结算试运行期间产生了数十亿元的高额“阻塞费用”。

上述售电公司负责人表示:“去年这块'烫手山芋’由发电侧主体分摊,今年则由售电公司分摊。简单将阻塞费用分摊给任意一方都有失公允,售电公司作为代理商没有结算权,只收取微薄的价差代理费用,难以承担全部分摊责任。”

广东某发电企业人士告诉记者,售电公司分摊,是因为广东发电侧已无利可让。“发电企业亏损面同样不小,已签订的中长期合同基于此前相对较低的煤价。雪上加霜的是,今年5月广州沿海电厂标煤价格达1300元/吨以上,内陆电厂标煤1600元/吨以上,煤价创下近十年新高。而且,本次现货市场并未给予发电侧容量补偿。”

中信证券分析师李想认为,在当前的高煤价、强需求环境下,市场需要接受高上网电价水平,以保障迎峰度夏期间电力供应的安全稳定。“即使渡过本轮煤价上涨带来的电价压力后,综合市场分析,预计国内电价仍面临上涨压力。”

中电联7月8日发布的《中国电力行业年度发展报告2021》指出,在减碳背景下,“十四五”我国用电呈现刚性、持续增长,电力行业面临自身达峰和支撑全社会尽早达峰的双重任务。

电价上涨趋势明显,需求刚性持续增长,电力市场该如何建设?上述发电企业人士指出:“2004年,东北区域电力市场'开市’,由于种种原因最终暂停,这与价格传导机制不畅不无关系。如今,电力体制、配套工程、市场体量均发生了很大变化。减碳背景下,供需紧张更应该加强电力市场建设,价格上涨驱动各市场主体主动增加供给,关键是价格如何传导、机制如何完善。如何平衡各方利益、平稳建设市场,正在倒逼政府逐步完善市场规则建设。”

“政府营造公平市场环境,

售电公司需增强避险能力”

售电公司如何纾困?张骥指出,当前很多售电公司并不具备与电力现货交易相适应的交易技术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售电公司参与现货市场,亟需引进和培养具有电力市场和金融知识背景的交易人才。”

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智库中心主任夏清告诉记者,“中发9号文”对售电公司的定位,不是简单通过买卖电量降电价,这些完全可以通过发电侧竞价实现。“售电公司盈利靠的就是准确'把脉’市场,其从业人员需要夯实专业知识发挥真正的价值,要及时准确预判宏观经济形势。政府需要完善市场规则,建议用户和售电公司签订基于煤价的价格浮动机制。”

“真正的市场就是没有门槛,谁都可以进入,但能留下的,肯定是抵御风险能力强、专业性突出的售电公司。”一位政策研究人士表示,“本次价格高涨,市场主体和政府均未准确预料,民营售电公司唯一的自救办法就是'强身健体’。”

据了解,目前广东电力市场管理委员会主要由发电企业及发售一体的售电公司组成,独立售电公司没有话语权,市场规则走向及资源配置难以满足各方市场主体的诉求。

张骥认为,抵御市场风险是售电公司的天职,需要警惕的是政策性风险。目前政策和规则的不稳定、不公平、不及时也是造成售电公司大面积亏损的客观原因。“例如,广东交易规则中的中长期电量比例限制仅约束用电侧、不约束发电侧,规则制定过程没有独立售电公司参与。对此,需要政府部门调整部分规则,打造公平的交易平台。”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