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亲戚关系越来越淡?老祖宗总结了两句俗语、句句经典
为何亲戚关系越来越淡?老祖宗总结了两句俗语,句句经典
人们通常用“血浓于水”,来形容两者之间的亲密关系,对于具有血缘关系的双方来说,尤为如此。古有周天子赐封各方“亲戚诸侯”,最后结果如何,不必多说。
时光回到现代,映入眼帘的则是各种兄弟反目成仇,亲戚愈发疏远的现实,其实这种情况古来有之,为此老祖宗也是总结了两句俗语,还是那句话“道理全在书上做,做人却在书外”,咱们一起来看一看老祖宗如何看待“亲戚关系越来越淡”这个问题吧。
三年不上门,当亲也不亲
这句话出自《西游记》当中,完整的语句是这样的,“三年不上门,当亲也不清嘞,你与他相别五六百年,又不曾往还杯酒,又没个节礼相邀,他哪里与你认什么亲耶?”《西游记》虽然是一本神怪小说,但是其中涉及的民俗文化还是非常有道理的。在封建社会里,宗族势力盘根错节,许多大姓家族在地方一枝独秀。辗转来到现代,这些大姓家族基本上早已没落,可是每个小家的亲戚朋友还是非常多的。
在孩提时代,“走亲戚”是一件最让人高兴的事了,不仅能够认识很多看着陌生却有血缘关系的小伙伴,在临走时主人家总会拿出一定量的红包奖励小孩,这个时候父母一般不会阻拦,图个喜庆。
当然事后红包大多进了父母的口袋,而且父母还会跟你说是帮你保管的,小孩子拿钱容易丢。或许万般不舍,但迫于强权的压力咱们总是妥协的一方。如今长大了,这类事情却早已成为了过去,现在就算自己把钱给父母保管,父母可能都不会要了。
在曾经乡里,结婚对象基本是媒人牵线,不会离得很远,很多的时候都是同村是从小玩到大的小伙伴,最多也就是隔壁村的。两人结为夫妻之后,乡里乡亲的本就认识,家离得也近。逢年过节一大家子还能凑几桌麻将。
可现在就不一样了,在如今讲究独立自主的年轻人眼里,介绍对象那都是万不得已的选择。经过漫长的恋爱长跑步入婚姻殿堂,天南海北的两个人结为夫妻,这不仅仅意味着二人相爱终于修成正果,更是代表着两个家族成为了亲家。若是隔得远,逢年过节走个亲戚可能都要坐几天的车。在古代,距离最容易产生思念,然而在现代距离却最容易产生疏远。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出自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在第一百二十九章中提到,意思便是说天下人为了利益会蜂拥而至,也会为了利益而各奔东西。
普天之下,芸芸众生,虽然古人有云“天同覆,地同载”但终归生来有别。有人生来即坐拥天下,有人生来却是贫寒人家。人间多是不患寡而患不均,为了补充自己的不均,便要为此而奔波。
利益是每个人都会追求的东西,别说自己不动心,那是伪君子。在儒家学说中曾有过利和义的辩解,最后得出的结论,取义而舍利。当然这里的“义”必须是“大义”,如果是虚假的朋友情谊那还要三思而后行。不可否认,现代社会非常功利,赤裸裸的几近没有遮拦,在追追求功利的道路上,很多人走着走着就迷茫了,就像迷路的孩童,不知到底该往何处,难道人生这一辈子只为挣钱而活?
钱,不知不觉间已经成为了衡量一个人成就高低的标志。却不见那些为国家科技发展作出贡献的科学巨匠,那些为文学史上添上浓墨重笔的作家伟人,他们图什么,图利?显然并不全部,但也绝对有之。
最后,路在自己的,脚下怎么走全看自己,有时候为了利益而慌不择路,匆匆而行,在适当的时候不妨停下来问一问自己,可否忘了初心?人生旅途,总会有那么些孤独的时刻,在那些时候,不妨联系曾经的亲戚朋友,或许只是嘘寒问暖的几句客套话,但起码让自己知道在这个世界上,跟自己流着相近血液的人并非只有自己一个,你说呢?
俗语可信,却也不可全信,这就是一种传统文化。中华文明拥有数千年历史,一些规矩和文化并不见得适合现代。所谓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说的就是如此。所以大家没有必要将俗语当作迷信,只是在听到这些话的时候,多一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