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对话张瑞:半导体从业20年,却在英特尔内部做起“教育创业”
作者 | 包永刚
编辑 | 王亚峰
与张瑞的对话,约在了一个午后,他刚刚结束了一场关于行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主题报告。报告中张瑞分享了他在做“战略”和“生态”的过程中,收到的来自企业、从业人员和学生的真切反馈。
点点滴滴的声音汇聚在一起,仿佛开启了一幅画卷的绘制,而这幅画卷正是英特尔公司,也是他本人所致力于的围绕创新的“人才”、“产业”和“社会”的生态,颇有“尽小者大,慎微者著”的意蕴。
谈话展开后,张瑞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一个极具感染力的人,很容易感受到他对事业的热情和极高的专注度。
1
半导体行业专家从“企业”到
“生态”的思考
张瑞2002年进入半导体行业,曾在包括瑞萨、飞思卡尔(现恩智浦)在内的世界领先半导体公司担任关键技术和管理职务, 2015年加入英特尔,参与英特尔中国在芯片领域的战略制定和执行。
“英特尔是一家领先的高科技公司,也是一个有情怀的公司。”张瑞对雷锋网说,“英特尔已扎根中国36年,在英特尔颇为自豪的事件中,你既可以看到其在推动技术变革和促进技术包容方面的积极影响力,也可以看到诸如2019年志愿服务156000+小时,以及为中国累计培训教师270万人等信息”。
英特尔战略合作与创新业务部,作为英特尔推动科技创新和开放合作,打造创新生态,促进产业落地的部门,与张瑞所想投身的工作方向不谋而合。张瑞谈起他在英特尔的主要工作。
“当我们思考产业发展的时候,要看产业中的企业创新。而企业的创新,一定离不开专业人才培育与创新平台支持。”张瑞说,“如果将产业、企业和人才放在一起思考,从做生态的角度来促进创新就变得清晰起来。”
做生态既需要资源,更需要情怀。经过全面的考虑,在英特尔中国和全球产品事业部以及重庆相关部门的支持下,2018年,英特尔亚洲唯一、全球最大的FPGA创新中心落户重庆,张瑞兼任总经理,目标正是培育生态,激发创新。
与张瑞主导的理念一致,自成立以来,英特尔FPGA中国创新中心就一边搭建创新平台——英特尔全球最大的FPGA云加速中心,一边致力于培养专业人才——计划三年培养一万名FPGA工程师。
多年的专业经历让张瑞深刻理解,人才作为科技创新的核心要素,在高速发展的产业面前日益凸显其巨大影响。与此同时,从企业到高校,对创新平台的需求也日益高涨。
于是,张瑞就这样闯入了人才培训,步入教育领域。
2
“闯入”教育领域
智能时代,科技与每一个人或组织都息息相关,在提升生产效率,让生活变得更美好的同时,数据量也呈指数级增长。FPGA作为芯片界的加速明星,具备灵活可编程、低延迟和低功耗的特性,在加快数字化、智能化的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但FPGA的使用门槛较高,对人才依赖严重。据第三方数据,中国FPGA相关人才大概只有两到三万人,美国大概有40万左右,人才匮乏已成为制约FPGA产业发展的首要因素。
国际数据公司(IDC)与英特尔FPGA中国创新中心联合发布的《FPGA产业发展现状及人才培养研究报告》显示,超过70%的被访企业或机构认为目前中级水平以上的工程师严重不足。
技术出身的英特尔半导体专家张瑞早早关注到了这一潜在的人才问题。出于推动产业发展和企业创新的初衷,张瑞率先采取行动,推进人才培养。自英特尔FPGA中国创新中心成立之初,便将人才培养视为企业创新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立下“三年培养一万名FPGA人才”的目标。
“我感觉自己在英特尔内部做教育的创业。” 张瑞如此形容自己在人才培养上的投入。
对于张瑞而言,FPGA的技术不是挑战,难点在于完全陌生的人才培养。
“2019年初创新中心开始运营的时候,我们规划好了进度。但很快就发现,人才培训与我们想象的不同,难度很大。”张瑞说。
英特尔FPGA中国创新中心-IDC报告揭示了挑战所在,60%的受访人都认为高校培养FPGA人才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缺乏培养体系,难以满足学生培养,以及理论与实际脱节,其它挑战包括学习门槛高、学习周期长、缺乏师资力量等。
人才教育不同于技术研发,以成熟工程师思维设置课程并不适合在校师生。张瑞举了一个例子,今年3月份,FPGA创新中心网站上的大部分教学视频替换为调整后的新版本,原因是之前版本的视频是企业和工程师理解的初级课程,与高校教育之间的衔接有差距,学生和老师反馈很难听懂。
在经过反复的调研和探索之后,创新中心工作团队开发了一套人才培养的 “独门秘籍”:结合高校人才教育现状和企业需求,整合高校教育资源和企业技术资源,建体系、创平台、开课程、出教材。
“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结合了众多高校相关专业领头老师的建议、生态合作企业的人才需求以及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张瑞介绍,“除了培养体系,课程和教材也都是在工程师、大学教授等的共同协作下录制和出版。”
所有的工作都是从零开始,给张瑞和他的团队带来了不少挑战,但张瑞却对人才培养的激情越来越高。
“这两年多在FPGA创新中心的工作,和我过去20年专注的半导体关系没那么大,但我却越来越觉得自己在做一件非常重要且有意义的事情。”张瑞有感而发。
3
从人才培养到社会责任感
和使命感
“解决人才培养的难度不是我做人才培养热情越来越高的原因。”张瑞说,“开始投入大量精力在人才培训的主要原因是受到学员们一次次的激励。”
张瑞有一个习惯,在每期学员学习了一段时间之后,会在学员不知道他是谁的时候与学员们聊天,希望得到一些负面的反馈以便进一步提升。“但每次学员给我的反馈都非常正面,而且让我很感动,让我对做培训热情越来越高。”张瑞有些意外。
英特尔FPGA中国创新中心脱产培训班如今已经是第四期,每期都有让张瑞印象深刻的学员。一期班一位李姓学员在参加FPGA创新中心的系统培训之前,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没有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在学习英特尔FPGA中国创新中心的系统课程中,通过与英特尔工程师、大学教授的交流指导,逐渐具备了完整的知识体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毕业后这位学员选择加入创新中心,并成为了二期、三期学员最喜爱的老师。
相比学电子通信的李同学,三期班学员李同学所在的医学信息工程专业离FPGA更加遥远,但她大四的时候通过网络对FPGA有了粗浅了解,后来,一次宣讲会让她了解到英特尔FPGA中国创新中心,经过多方考量后选择了创新中心的脱产培训班。从脱产培训班毕业时,李同学拿到了多家公司的FPGA相关岗位录取通知。
“这些真实发生的事情对我来说有巨大的冲击力。能够让非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毕业生选择从事FPGA相关的工作,能够让对自己工作不满意的毕业生有重新选择更好工作的机会,并且看到他们用对待高考的态度全力以赴,三个月的时间每天从早上九点学习到下午六点,甚至晚上十点,这让我深受鼓舞。” 张瑞激动地说道。
“不能说参加培训班改变了学员们的命运,但至少我们致力于做的事情帮助他们改变了人生的轨迹。我们的培训有重要的价值。”
统计数据显示,英特尔FPGA中国创新中心脱产培训班毕业的历届学员都获得了FPGA相关岗位的录取通知,同等条件下,脱产培训班学员月薪较重庆2019年应届毕业生平均招聘薪资高约75%。
除了来自学员的反馈,合作伙伴的反应也让张瑞颇为意外。在得知英特尔FPGA中国创新中心的人才培养项目之后,多家企业的负责人纷纷找来,“要求”在学员结业前提前面试学员,以抢占人才招募先机。甚至有知名企业,招到了一期班的毕业生之后,在二期班学员毕业之前,要求在创新中心设置招聘专场,并招走半数准毕业学员。
6月22日,针对企业人才招聘难、人才匮乏的痛点问题,英特尔FPGA中国创新中心与多家生态合作伙伴签订了 “人才培养及输送战略合作备忘录” ,正式启动人才输送端的产业生态合作。
随着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英特尔FPGA中国创新中心的培养体系以及专业人才证书体系也逐步成熟。培训体系除了脱产培训班,还有面向企业可定制的工程师培训课程。张瑞认为,脱产培养和企业定制培养的FPGA人才无论对于产业的价值还是生态的长远发展,意义都更加重大。
专业人才证书体系分为初级、中级、高级软件/硬件方向、专家级总共4个级别。2020年,全国超过70所高校及企业学员成功考取证书,已经实现了从重庆辐射全国。目前,英特尔FPGA中国创新中心的FPGA视频课程注册人次已超过万人,报名参加培训的学员超过5000人。
“将产业、企业和人才放在一起做生态,时间越久,我感受到的是越强烈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感。”张瑞说,“当我们看到学员通过自己的学习步入了更理想的职业发展之路,看到企业招聘到合适的专业人才推动创新,行业蓬勃发展,将来推出更加智能化的产品和解决方案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我最深的感触是自己能作为社会的一个个体,积极地影响到一些人和事,为他人和社会做出微薄的贡献”。
张瑞说:“做教育是长期的投入和工作,但是我觉得非常有价值。有了人才,加上我们领先的FPGA硬件能力,我们英特尔FPGA中国创新中心可以培育生态,加速创新,成为创新的孵化平台。”
张瑞透露,英特尔FPGA中国创新中心未来还会培养AI人才。
在对话结束之际,张瑞分享了他的信念:培育人才,孵化创新,益于产业,惠及社会。
4
写在最后
从总体负责英特尔FPGA中国创新中心的运营和研发,并参与英特尔中国在芯片领域的战略制定和执行,到跨界“人才培养”,张瑞将自身经历称之为从“企业人”和“产业人”,走向“社会人”,对社会责任感的认同度也越来越高。
张瑞渐入佳境的“教育创业”,让我们看到了教育激发的热情以及其社会价值所在。
本文由雷锋网原创,作者:包永刚。申请授权请回复“转载”,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