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串通眼球内容观察论

中西医串通眼球内容观察论
 成都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  陈达夫
中西医结合,创造中国统一的新医学、新药学,也是伟大领袖毛主席交给全国广大医药卫生工作者的一项光荣的政治任务。是我国医药学发展的正确途径,是卫生战线上的一场深刻革命。
中西医两种学派,各具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两相比较又各有长短。就大体而言,西医借助现代先进科学仪器的检查,较中医能准确诊断疾病的部位,给很多疾病的疗效找到了客观的标准,但对病因病机的分析上失于机械,在治疗方法上较为单调。中医凭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几千年与疾病作斗争积累起来的经验,较西医更能从人的整体观念和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出发辩证的分析疾病的病因病机,在治疗方法上也觉丰富多采(彩),但对诊断上面尚欠科学。故中两医学应当互相取长补短,从中求同存异,逐渐统一认识,对我国人民的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这是全国中西医务人员共同的责任。
本人从事中医眼科工作已四十几年,从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体会到,历代中医眼科专著虽然对眼与脏腑的关系,作了比较详细的阐述,但基本上是停留在对外眼部分的认识上,而对内眼许多复杂的构造缺乏细致深入的探讨。解放以来,在党的中医政策的指引下和中西医结合方针的推动下,遵循毛主席关于“古为今用,洋为中间”、“推陈出新”的伟大教导,本人在内眼结构与脏腑的关系方面,作了一些大胆的探讨。
经过临床实践,于一九五九年即写有一份“西医学眼球内部组织内经脏象的结合”一文,继于一九六二年即写成“中西通眼球内容观察论”。十多年来,我院眼科运用这个理论,指导临床工作,治疗了大批眼病患者。实践证明,该理论与实际是相符合的。兹将串通内容作一报导,以供研究。不足之处尚希中西同人不吝教奋,赐予指正。
西医学的外眼部分(包括晶状体)古人已有正确的划分,在此不作赘述,其余组织分别串通分析于下:
一、西医学的脉络膜应属于中医学的手少阴心经

《内经·五脏生成篇》说:“心之合脉也”,又说:“诸脉皆属于目”,“诸血皆属于心”。从西医解剖生理来看,脉络膜又叫血管膜,脉络膜的主要构造是大、中、小血管层,它是视网膜处层主要供血的来源。在临床上,凡是一切脉络膜的病变,总应从手少阴经去着手治疗。
二、西医学的视神经和视网膜、虹膜、睫状体以及睫状小带均应于中医学的厥阴肝经

因为人身神经状类经筋,试观《灵枢·经筋第十三》则知十二经皆有筋,而《灵枢·经脉第十四》又说:“肝者筋之合也”。据此而论则人身神经应属于肝。视神经又何独不然?至于视网膜它的光学部分是由接受光刺激的神经上皮细胞,传达光冲动至脑中枢的神经节细胞和居于两者之间的,负责联络作用的双极细胞所组成,它是视神经的感应系统,自然也应归入肝经。
虹膜、睫状体以及睫状小带为何出归肝经?这是因为虹膜住于风轮的里层。古代中医已将它认作肝经,而睫状体及睫状小带都在风轮的范间内,紧接虹膜组织,所以也把它划在肝经。

三、西医学视网膜的黄斑区,应属于中医脏精华
《金匮·真言论篇》说:“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又《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说:“中央生湿,湿生甘,甘生脾,其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体为肉,在脏为脾,在色为黄”。西医学在用无赤光眼底镜检查眼底时,可以看见黄斑区是呈微黄色的,故名黄斑。从视网膜的解剖,生理得知,黄斑是视网膜高度发展的区域,它担负了敏锐的中心视力。故当其黄斑区病变时,必须注意脾经,又同时要兼顾视网膜所属的肝经。

眼中一切色,应认作中医学的足少阴
《五脏生成篇》说:“心之合脉也,其荣色也,其主肾也”。所以眼底色素得受生气时为橘红色,经解剖后则呈露其黑色。如系色素方面的病变总应看到肾经。如系脉络膜方面的色素就要从心肾上去辩证;如系虹膜、睫状体的色素,就要从肝肾上去施治;如系黄斑区的色素改变就医从脾肾上去着手治疗。
西医学的玻璃属于中医学的手太阴肺
《左传》载郑国子产是个博物家,他对人的看法说是:“人生始化百魄,既生魄,阳日魂”,意思是指男女媾精,精即成魄而为胚胎的意思。《素问·宣明五气篇》说:“肺藏魄”。张隐庵先生注释说是:“魄乃阴精所生”。则知魄之为物,实系真精,并非空无所指之说。人的眼睛,既是五脏六腑的精华,那么,眼球内面的精液,即是肺藏魄得来的真精,就可以把它认作玻璃体,玻璃体即应属于肺经。这种玻璃体能够稳定瞳中精珠(晶状体),辅助眼的视觉功能,要是玻璃体受病,则眼的视力也会发生幻变。所以《灵枢·大惑论》又说:“精散则视歧,视歧则见两物也”。


六、西医学的眼中房水,应看作中医学的足少明胆
《灵枢·天年第五十四》说:“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减,目始不明”。养生书中说:“肝开窍于目,胆司其明”。可见胆之于目关系不小。所以傅仁宇先生的:“目为至宝论”也认作眼内神膏,系胆中渗润精汁,外发于上,涵养瞳神之物。但是此种神膏为何一定要认作房水?这是因为胆附于肝,肝胆互为表里,而房水是在风轮内面,即西医学的前后房中,所以眼中房水应作是足少阳胆经。
或有人问:脏腑之说虽有根据,然而脏腑之上又何必要加上六经名称,岂不是画蛇添足吗?
我们说:目者五脏六腑之精华,而经络者实五脏六腑之道路,没有经络交通,则五脏六腑之精华,又从何而到达眼上?所以华元化说:“目形类丸,内有大络者五:心、肝、脾、肺、肾各主一络,中络者六,胆、胃、膀胱、三焦、大小肠各主一络也”。以上所述,之所以要在脏腑串通上加以六经各称,系为了表明中医治疗眼病不能离开六经,若干病症,都应从六经中去辨识,这种认识的方法,补足了前代的遗漏和缺憾,总括了眼球的全部内容。此虽系本人之管见,然而在中西医之间,能有通用语言,获得一致的认识,在医疗实践中,真正取得配合作用,对于治疗疾病是有不少补益的。
1975.11月

笔记:视神经萎缩  三阳经(太阳、少阳、阳明)
柴葛解肌汤:
柴胡四钱,葛根五钱,白芷四钱, 桔梗二钱,
黄芩四钱,生石膏五钱,白芍四钱, 羌活二钱,
甘草二钱
前后服用四十剂
二诊:视力恢复1.5,仍有头痛。上方去甘草加松节一两,炒白附子另包先煎三钱,胆南星一钱,草豆蔻二钱
三诊:松节一两,炒白附子另包先煎三钱,胆南星一钱,柴胡四钱,葛根五钱,白芍三钱,当归四钱, 川芎四钱,生地四钱,木瓜三钱
整理杨展礼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