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系列 | 武侠小说的一种变形体:姚民哀的“会党小说”

现代武侠小说有一个重要的分支∶会党小说。
"会"指帮会,有帮会,就有江湖,有江湖就有武侠。
"党"是指政党,有政党,就有组织,有组织,就有秘闻。
《山东响马传》
1923年5月5日夜,6日晨,中国出了件轰动世界的大事。山东抱犊崮孙美瑶匪部联合各地土匪,在沙沟、郭庄一带袭击津浦路上行旅客列车,绑架了中外旅客百余人。这就是当时震惊中外的"临城劫车案"。
3个月后,姚民哀以此为题材写了《山东响马传》在《侦探世界》上连载。
1924年小说由世界书局出版,出版时编辑赵苕狂还找来12张照片刊登其上,每张照片旁各附赞词一篇,给每个人一个绰号,就是当时很有名的"响马照片"。
小说与其说是写"临城劫车案",不如说是借着写案例为山东抱犊岗孙美瑶土匪的点赞揭秘。
小说前5回基本上是江湖秘事的揭秘,第5回之后开始进入故事。小说借一个"赶脚史"之口讲述孙美瑶人生传奇。小说对孙美瑶等匪盗给予了同情与理解,对他的政治理想和社会理想给予了肯定。
这样的表述和创作态度使得"临城劫车案"变成了一个有组织有纲领的会党义举。由于小说的时效性很强,引起很多读者的关注,也给姚民哀带来了巨大声誉,给世界书局带来了巨大经济效益。
于是姚民哀在世界书局的督促下开始了一系列的会党小说创作。"会党小说"在他的手中再—次的兴起。
会党的兴起

清以来中国民间一直有着很多秘密团体,例如天地会、哥老会等,但是它们只能称作为"帮会"。孙中山1894年11月24日成立兴中会后,即与这些秘密团体联系。
由于反清复明的宗旨一致,这些秘密团体开始与孙中山的兴中会结合,它们开始被称作为"会党"。孙中山曾说∶
"余持革命主义,能相喻者,不过亲友数人而已。士大夫方醉心功名利禄,唯所称下流社会,反有三合会之组织,寓反清复明之思想于其中,虽时代湮远,几于数典忘祖,然苟与之言,犹较缙绅为易入,故余先从联络会党入手。"
孙中山于1904年1月赴檀香山。为了发动洪门人士参加革命并把洪门组织改造成为革命力量,那年1月11日,孙中山毅然加入了洪门国安会馆(会员名册至今保存在檀香山国安会馆中)。
他的加盟使洪门领袖和会众大为振奋,视为洪门的殊荣,除了热烈欢迎外,还授予孙中山"洪棍"的崇高职务("洪棍"为主管纪律的高级职务),大家热情地尊称他为"洪门大哥"。
为了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革命党人发动了多次武装起义,历次都有海外洪门成员回国参加,有的还是起义军的领导者和骨干成员。如 1895年广州之役、1900年惠州之役都是以洪门成员作为基本力量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大部分为洪门志士。
姚民哀的"会党小说"

姚民哀的"会党小说"以1923年的《山东响马传》为始点,以1926年的《荆棘江湖》为成型,以1929年、1930年的《四海群龙记》和《箬帽山王》为成熟,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列。
他的小说的会党性质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他的小说之中都有一个组织,这些组织做的基本上是侠义之事;
二是他的小说人物都或多或少有着清末秘密党团和秘密帮会的知名人士的影子,而且具有高超的武功;
三是小说中穿插着大量的帮规行规的介绍,写的是"内部组织盗匪种种秘幕"。
1929年他的小说《四海群龙记》在《红玫瑰》上连载时,赵苕狂作序说姚民哀的小说"党会为经,武侠为纬,珍闻秘史,洒洒洋洋,独树一帜"。这样的评价基本上说出了姚民哀"实事-会党小说"的特点。
真正的侠客都是独行的,而姚民哀的小说中的侠客不仅隶属于一个组织,而这个组织都有一个明确的纲领。
《四海群龙记》中有一个"三不社",即∶一不做官,二不为盗,三不狭邪。其准则的第一条就是∶"带有革命色彩之无产阶级,与根深蒂固的资产阶级开始奋斗。奋斗结果,现尚未定。"
《箬帽山王》中有一个"箬帽党"。为什么叫"箬帽党"呢? 党魁杨龙海说∶
"因为吾中华是农业国,顶要紧的是得到农民的信仰,其次就挨到各厂家的大小工人。据俺的思想,我党要做到,凡是戴箬帽的农、工两项男、妇都信从了本党,才算贯彻党义,达到成功目的,故而叫做箬帽党。"
这些"党义"显然是作者根据道听途说的当时一些政党的"党纲"编撰出来的,写在小说中,倒增加了不少组织色彩。
姚民哀的小说多以人物为中心写江湖秘事,这个人物有往往已有很多故事在民间流传。在《箬帽山王》的《本书开场的重要报告》中,姚民哀向读者显示了一下他肚子里的"货"。他说∶
被我探访确实的秘党历史,以及过去、现在的人物的大略状况,也着实不少。
除了已经说过的孙美瑶、峒坑的四大王、姜伯先等之外,尚有杭州的马德芳、顾瑞哥,吴江何家六、震泽倪财宝、江阴章少良、南京苏大官、江北伏虎、潘凯渠。
南通薛老四、无锡沙大、海州云北、徐州桑海山、浒浦葛绣锦、如皋泰州杨家老九,老十,老十一,十三兄弟。
安徽鲍老四、营口计庆星,以及过去的人物如余孟亭,夏竹深,曾国璋,刘贵驹,李,三、郜三、马永贞的妹子、夏小辫子的女儿,范高头的妻子等人所干的事迹。
倘经一位大小说家连缀在一起,著作一部洋洋洒洒的鸿篇巨著,可以称为柔肠侠骨,可歌可泣,足有令人一看的价值。
谁有本领将这些人和事连缀起来写一篇鸿篇巨著呢? 非姚民哀本人不可。
根据探访来的这些"秘党历史"的实事写作,小说就有了"揭秘"的性质,而读者的兴趣也就在对这些传奇人物故事的探秘中。
姚民哀小说另一个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在描述会党秘史时对江湖切口的介绍。
作者确实对江湖相当熟悉,说起江湖切口来如数家珍,就是人物介绍也是很地道的江湖语言。小说《四海群龙记》中说到邓国人每次都能做开香堂的代表,之所以有这样的资格,除了他仗义疏财之外,还在于他对帮规的熟悉。
作家有这样的描述∶
"好在他自己本帮虽属嘉北分支嘉兴卫,其余各帮,如江淮泗总帮、嘉海卫帮、新河四帮、新河六帮、枕前帮等船有多少,兑粮若干,停何处,装兑哪里粮米,进京打什么旗帜,平日扯何种旗号,吃什么水,以及正副三堂六部,七飞八走,粮船共有多少帮次,船上多少钉,多少眼,三般家法,十大帮规,有眼无钉,无钉无眼三块板,三棵倒栽树,七叉九弯三不到,三刀八相八仙庵等秘密法规,国人肚子里都滚瓜烂熟,尽可为人代表慈悲。"
这样的语言频频出现,小说自然会散发出浓厚的江湖气息。
姚民哀其人

姚民哀是常熟人,其父善评弹,常常登台演出。
9岁时,姚民哀就随父在江浙城乡奔波,也时常登台演出,人称"大小朱"(其父随舅姓朱)。晚清时在南社与革命党人相识,参加了南社、光复社以及中华革命党。当时的革命党为推翻满清政府,与各地的秘密会党关系密切,姚民哀身浸其中,参加过很多秘密会党的反清活动。
这样的活动不仅给他提供了创作题材,也决定了他的政治立场。他笔下的秘密会党均具有高昂的爱国主义精神,即使写绑匪的《山东响马传》也是褒奖有之,他将匪首孙美瑶写成了一个现代宋江,将这些绑匪的所作所为写成"官逼民反"。
在《四海群龙记》和《箬帽山王》中就更是正面歌颂那些秘密党人如何为国为民舍生忘死,如何扶弱惩强济世济民。《四海群龙记》写镇江"三不社"首领姜伯先的革命活动,其事迹处处暗指当时镇江的革命党赵声的事迹,只是将赵声写成了青红帮首领。
据说,小说发表后曾经受到那些革命党人不满。《箬帽山王》写姜伯先死后,同志杨龙海到太湖继续结党革命的事迹。
这样,他的小说就有一个模式∶ 会党加革命。丰富的清末民初的秘密会党的事迹(虽然不少是虚构)和正面地评述秘密会党历史地位(虽然不少是褒奖过头)使得姚民哀的会党小说有了一定的历史史料价值。
说评弹出身的姚民哀将小说也写成了"评弹体"。
用评弹的方式写小说好处是将小说情节关键处发挥得淋漓尽致,总能"抓住"读者。缺点是结构很散漫。
评弹开头都有一个与主体故事相接相离的小故事,评弹如此设计目的是为了留住先来剧场听书的听众。
姚民哀的小说也是如此,先说上一段小故事,而且常常笔一荡就是几章。这样的写法要不是有丰富的会党秘史穿插其中吸引读者,实在是很难读懂。
1949年以后,中国的武侠小说称作为"当代时期"。中国当代武侠小说将江山与江湖结合在一起,可以称作为"历史武侠小说"。首先将中国武侠小说拉进当代的是朱贞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