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知章《回乡偶书》:成年人的梦,一半是拼搏,一半是回忆

半卷诗书一窗月

每天七点,为你读诗

诗词曲赋,名著散文

关 注

作者:黎遇之

半卷诗书一窗月(H-chuyu1)原创

01

第一次科举,一战成名,金科状元

公元659年,贺知章出生于越州永兴,字季真,少年时便以诗文闻名于当地,但因为当时唐朝政权反复更迭,时局不稳,科举考试曾一度中断。
唐武后证圣元年(公元695年),贺知章36岁赴京赶考,和大多数诗人“屡战屡败”的战绩相比,他堪称“锦鲤王”——初战告捷,一举拔得头筹,顺利拿下当年金科状元,也是浙江省有史料记载以来的第一位状元。
他幸运吗?幸运!毕竟唐朝著名诗人当中屡考屡败的,就不止常建、罗隐,考了很多年终于考上的,也不止钱起、韩愈和孟郊。
科举之后,贺知章正式步入仕途,最开始的时候,他担任国子四门博士,后迁太常博士。

02

那年长安,他走过一个盛唐

初入仕途的贺知章以为在国子监只是暂时的,一旦有机遇,自己定能一展抱负,然而没想到的是,这一等,就是18年。
这个机遇,是他的表弟陆象先带来的。
陆象先,贺知章族姑的儿子,年龄上比他小五六岁。
可能因为贺知章从小好学,还不是那种闷头读书的“书呆子”,总之……陆象先一直是贺知章的忠实粉丝,十分欣赏表兄贺知章的风趣幽默和才学,还经常在公开场合“安利”表哥贺知章:
“贺兄言论倜傥,真可谓风流之士。吾与子弟离阔,都不思之,一日不见贺兄,则鄙吝生矣。”——《旧唐书·贺知章传》
 
象先尝谓人曰:“季真清谈风流,吾一日不见,则鄙吝生矣。”——《新唐书·贺知章传》
很明显,陆象先是个硬核粉丝,不是那种只会瞎吹的类型。
公元711年,陆象先加授同平章事。就任后,陆象先向李隆基举荐的第一个人,便是表兄贺知章。
于是很快,短短5年,贺知章就从国子监老师升职到了门下省的起居郎,也就是专门负责记录朝政大事和皇帝日常。
但在门下省起居郎这个位置上,贺知章并没有待太久,因为他被调任进陕王府,陪五岁的李亨读书。
李亨,就是后来的唐肃宗。
公元722年,贺知章遇到人生第二个机遇……
这一年,张说征讨突厥叛军大胜,朝廷上下纷纷向张说献诗祝贺。贺知章也写诗将张说美美夸了一番:
荒憬尽怀忠,梯航已自通。
九攻虽不战,五月尚持戎。
遣戍征周牒,恢边重汉功。
选车命元宰,授律取文雄。
……
——《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
可能有时候,缘分就是这么奇妙。
张说性格刚烈,脾气暴躁,跟朝廷很多官员关系都不咋地,但也不知道为啥,可能“合眼缘”?反正,张说特别喜欢贺知章,非常喜欢那种。
喜欢到什么程度呢?有啥好事儿都带上他!比如……
公元723年,张说被玄宗皇帝任命为中书令,他一上任就立刻举荐贺知章参与编撰《六典》和《文纂》等书。
当然,也因为贺知章有真才实学,在编撰这些书的过程中,表现十分令领导满意,所以,还没等这些书修撰完毕,贺知章就从太常博士升职为太常少卿了。
不仅如此,两年后,已经66岁的贺知章又一次因为张说的关系,再次升职为礼部侍郎,并兼任集贤院学士,“一时两加荣命,足为学者光耀”
同一年,公元725年,宰相张说极力游说之下,唐玄宗决定前往泰山封禅。贺知章在此次封禅中,给出的建议让玄宗十分满意,而且封禅结束之后,贺知章又写了很多歌功颂德的封禅诗,他的忠心和文采再次使玄宗喜悦不已,于是贺知章又兼任了太子右庶子和太子侍读。
那么问题来了,他给的建议是什么?
原来这一次封禅在定日子的时候,朝堂上两派大臣吵了起来。
一派认为时间要定在清明,另一派认为时间要定在开国之日。
两派各说各有理,吵得玄宗一个头两个大,又不好偏袒哪一方。
这时贺知章说,“封禅,最重要的是一颗为民祈福的心,何必拘泥于时间呢?”
玄宗一听,简直太有道理了!既不得罪朝堂上的两派,又圆满解决了此事,玄宗对贺知章太满意了!
于是也懒得再听两派人废话,直接定了三天后封禅。
可见,张说屡次“关照”贺知章,也并非私心,而是贺知章真的值得有更好的机遇与平台去发挥他的价值。
公元738年,开元二十六年,太子李瑛被废杀,李亨被立为皇太子,此时贺知章已经80岁了。
这一年,贺知章再次荣禄加身,被升职为正三品的太子宾客、银青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因而人称“贺监”。
贺知章与其他大多数官员不同,他入仕较晚,在别的官员已经退休或去世的年纪,他的辉煌才真正开始。
03
人过中年,生一场病
看清生活的真相
贺知章一直是一个活得通透的人,作为唐朝诗人中最大的“锦鲤”,他的仕途可谓是顺风顺水,状元及第,官至三品,太子恩师……就连皇帝唐玄宗有什么事情,都常常听他的意见,但就是这么一个人,在一场病后突然“清醒”了。
如果不是86岁那年的一场病,也许,贺知章会这么一路顺风顺水到临终吧,毕竟他做事兢兢业业,沉稳大气,为人亦亲切随和,从不愤世嫉俗,批评时政,更不与统治阶级为敌,这就相当于职场上不犯错,偶尔有功,不争不抢,性格随和,和大家关系都不错的员工,不仅同事喜欢,老板也喜欢啊!
天宝三年(公元744年),86岁的贺知章病了,不同于以往的小病小痛,这一次,贺知章病得躺在床上,几乎不省人事。
上天终究还是眷顾这位当了一辈子“锦鲤”的老人,这场病,他熬过来了。
但这一次身体好些之后,时任秘书监的他立即上书唐玄宗(李隆基),请求告老还乡,想要在家乡颐养天年。
玄宗皇帝最初没答应,因为实在不舍。
贺知章的家人也劝,已经在长安居住了近五十年,家乡的事情早已不甚了解,加之老人身体不大康健,何苦折腾回去?
也许这场病,让他突然明白“树高千丈,落叶归根”。背井离乡的人,年纪越大,越深切地明白“故乡”的含义,“老家”在心中的重量,只有故乡,才能让他的灵魂有了归宿感。
于是贺知章多次上书请辞,并希望把自己在长安的房子捐为道观,对此,玄宗皇帝也是十分无奈了。
也许是君王的无奈,也许是对86岁老人的不忍拒绝,总之,玄宗皇帝允了贺知章的请辞,并亲自给道观赐名“千秋观”。
“天宝二年,太子宾客贺知章,……志期入道。朕以其年在迟暮,用循挂冠之事,俾遂赤松之游。正月五日,将归会稽。遂饯东路,……乃赋诗赠行。”
他还乡那天,玄宗皇帝在京城东门设立帐幕,与百官一同,设宴为贺知章饯行。
送行的人群中,除了玄宗李隆基,还有太子李亨,左相李适之,右相李林甫,以及三十多位“六卿庶尹大夫”。
为了表达不舍,玄宗皇帝还写诗来赞扬贺知章:
送贺知章归四明
遗荣期入道,辞老竟抽簪。
岂不惜贤达,其如高尚心。
寰中得秘要,方外散幽襟。
独有青门饯,群僚怅别深。
也许玄宗皇帝是真的爱才吧,在写完这首《送贺知章归四明》后,李隆基仍为贺知章的辞官离开而感到意难平,于是仍不住又写了第二首诗:
筵开百壶饯,诏许二疏归。
仙记题金箓,朝章拔羽衣。
悄然承睿藻,行路满光辉。
有了皇帝的带头,当时随行的文人们,纷纷写诗为贺知章践行,玄宗皇帝还当场让人整理并合编成册,亲自作序,再题上卷名,算是给贺知章的一份送别礼物。
人生仿佛一场大梦,梦里繁花锦绣,醒来只剩自己……
有人说:“我渐渐明白,我步履匆匆,脚步不停,其实不是为了走多远,而是为了回家。”
大概在贺知章看来,一场病,一梦醒,忙碌了一辈子,临到老了,只想回到生命开始的地方,回归心灵的宁静乡。
回到故乡,回到他一生的起点,也是他一生的终点。
04
人一旦过了中年,
最深的执念,是回家
现在每当人们想起贺知章,总会先想起《回乡偶书》和《咏柳》,虽然是著名大诗人,但他的诗歌今存共十九题二十首,包括断句一则。而真正让人们记住贺知章这个诗人的,却是那首家喻户晓的《回乡偶书·其一》。
唐天宝三年,久客异乡的游子,沿着记忆中的道路,重返故乡江南。
一别五十载,几多沧桑迟暮,唯有乡音不敢忘,却不曾想,村口几个孩童笑望着自己,问是哪里来的客人。
那一个瞬间,诗人是悲伤和苍凉的,自己竟成了故乡的客人……百感交集之下,他写了这首《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陆游曾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正是经典在此:这首诗展现的是一片化境,诗的感情自然、逼真,语言声韵仿佛自肺腑自然流出,朴实无华,毫不雕琢,在不知不觉之中把读者引入了诗的意境。
就连历代名家对这首《回乡偶书》亦是赞扬极高:
刘宏煦《唐诗真趣编》说:人皆知气象开展、音节宏亮为盛唐,不知盛唐中有如此淡瘦一种,却未尝不是高调。
王尧衢《古唐诗合解》说:此作一气浑成,不假雕琢,兴之偶至,举笔疾书者。
 
唐汝询在《唐诗解》道:摹写久客之感,最为真切。
 
宋宗元也在《网师园唐诗笺》里赞扬道:情景宛然,纯乎天籁。
但对于贺知章来说,这些生前身后名,都已是飘渺云烟,他最惦念的依旧是故乡……
也许在很多时候,人一旦过了中年,在历经生活的种种之后,难免会有一种深深的疲惫感,可能在某个瞬间,想要放下一切,想要回家,回到故乡,记忆深处的那个家。
可惜,贺知章在这个他念了一辈子,迟暮之年终于归来的故乡,没有真正颐养天年,因为就在他回到故乡的这一年又病了,这一次,这个在外漂泊大半生的游子没有熬过去,终究长眠在了故乡的青山绿水里,实现了落叶归根……
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他在镜湖故居过着安宁的生活,我想,他这一生是无憾了吧,因为《回乡偶书·其二》中他说: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作者简介】黎遇之,愿在充满忙碌的生活里,寻一隅静处,清茶一盏,闲书一本,读一首诗给自己,聆听万物的声音,本文由“半卷诗书一窗月”原创发布,转载请联系授权,加读者群可后台回复关键词“加群”。

(0)

相关推荐

  • 李白: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李白: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写李白,纯粹有点自讨苦吃的意味,一是他早就被人写了个通透,写他的文章是车载斗量,论著是汗牛充栋,要写出新意,那是想也别想:二是他的诗作太多,故事太多,被人欣赏之处太多,一 ...

  • 下等人薄情,中等人深情,上等人......

    文 | 有书不雨亦潇潇 · 主播 | 阿成 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 公元744年,当时的大唐正值盛世之巅,四海豪杰都梦想着跻身长安,求一世功名. 然而,一个在长安生活了近五十年的老人却嚷嚷着要 ...

  • 少年说||欣欣(38):回乡偶书

    一个离开自己家乡好久好久的中年人,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刚从火车上下来,他发现新农村建设变化得真大.原先的平房学校,现在变成了二层楼的新学校,还多了一个大操场.之前的小溪,现在已经成为了花草茂盛.绿树丛 ...

  • 落纸写旧诗(7)---贺知章《回乡偶书》

    落纸写旧诗(7)---贺知章<回乡偶书> 回乡图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我解] 树下野狐新弹曲    哪个旧人如我回 ...

  • 唐诗-咏柳-贺知章

    咏柳 唐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相关常识: 作者:唐代的贺知章在武则天担任皇帝期间,参加科举考试,中了状元,也就是进士第一名.他做过太子侍读. ...

  • 阅尽盛唐繁华,最好命的诗人说人生就是醉一场

    人生就是醉一场 作者绿衣 1. 说起唐朝诗人,你不会想到他, 毕竟李白.杜甫不用脑子想, 他俩的名儿会自个儿冒出来, 再不济也是想着王维.杜牧, 这两人的诗小学课本里选得多, 尽管经常被张冠李戴到李杜 ...

  • (启书原创)大唐故事之诗狂贺知章(第三集)

    总有一些惊喜,等着你 阅读本文前,了解故事背景,可能要复习前两集(点击链接前往): (启书原创)大唐故事之诗狂贺知章(第一集) (启书原创)大唐故事之诗狂贺知章(第二集) 三 大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公元 ...

  • 一半流年,一半清欢,谁踏花拾一段锦年,枕梦觅一场安好?

    流年烟火,你是我眉间散不去的殇. 往事经年,你是我心上淡不去的暖. 倾我一生一世念,许你花开未凉,雨落倾城. 要一个雨天,清风细细,疏烟淡淡,在江南落花的人家,煮一壶茶,想一个人,饮一杯暖,念一段远去 ...

  • 成年人的活着:一半理解,一半算了

    时间开始把语言推进,努力开始把自己送到明白,每一个今天,胜过十个未来. 没有人阻止你的选择,但是你得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每一个选择,都得用两倍的代价来偿还. 多少事,错过了自己的自尊,多少选择,让自己失 ...

  • 真正成年人的世界里是如何面对另一半出轨这个问题的。

    大家好,我是江晓. 现在爽文爽电视剧太多了,大家喜欢爽,看得爽看得过瘾才能火.什么叫爽呢?总体就是婆媳关系大战里媳妇儿不再是三十年前<渴望>里圣母的刘慧芳了,找了凤凰男把他能管得服服帖帖, ...

  • 卢紫梦 | 一朵花,一半在人间 一半在水中央

    作者简介:卢晓莲(卢紫梦.紫梦.子卿)一个简单,喜欢在文字里消遣的女子.有诗歌,小说发表于各刊物与网络,曾获过全国爱情诗歌征文一等奖与三等奖:第五届"中华情"全国诗歌金奖. ➜审核 ...

  • 人到中年,一半妥协,一半坚守

    闲云谷 峰下闲云云上松,珍兰奇蕙伴节丛:不忍移爱进瓦罐,卷书抱坛迁谷中. 994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中,已到中年.漫漫长路中,有过成功的喜悦,也有过失败的痛楚.清点清点那些身后走 ...

  • 一半烟火,一半清欢!古风句子

    南山之南,一为相思,二为情浓,世俗变换,无常一梦,奈何雨,人情多变,爱屋及乌,这便是一阵风华,韶华离别,古井难忘,此生至此,难敌天涯,一阵风,一阵雨,一段年华,无极天,人情赋,别别繁华,安之若素. 离 ...

  • 一半真假,一半无情,一半生死,一半相信,一半付出,精辟

    一半世界,一半精彩,有一半无奈,也有一半恩情,人相遇,心相遇,半杯茶,一辈子情. 借了一半的青春,还了一半的付出,感动的一半,一生的祝愿,所谓的下半辈子,前半辈子,只是生死相依,无缘相许. 一半是真, ...

  • 做人要一半聪明,一半糊涂

    三度先生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