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有一奇怪的石缝,相传每日都会流出一碗米,是怎么一回事?
《偈一》曾言:“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作为外来宗教,虽佛教并非起源中国,但其独特教义成为无数国人信仰对象,推动中华文化实现全新发展。
从古至今,中国人民始终对粮食有着一种独特的敬畏之情,毕竟若无粮食的帮助,我国社会很难实现稳定发展。古代封建社会中,受到生产技术及条件的限制,国家粮食产量并不足以支持全部人民享受富足生活,基于这一原因,古人对粮食的渴望远超现代百姓。
曾经,福建地区出现过这样一个奇怪的石缝,民间传说,这一石缝内每天都会流出一碗米。对于当地百姓而言,这一碗米无异于是来自上天的馈赠。这一石缝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为何看似普通的石缝,会有着如此特殊的功能呢?
福建省内,出米岩远近闻名,在这一景区内有着一块带有石缝的岩石,这一特殊岩石便是民间传说中能够流出大米的“出米岩”。相传,早在唐朝时期,一位高僧便在这一岩石旁边修建寺庙,对佛祖加以供奉。出于对佛祖的敬畏,当地许多民众纷纷来到寺庙内参拜,祈求得到佛祖保佑,实现粮食的丰收。
宋元之际,这一寺庙几经兴废,直至明朝万历年间,这一寺庙方能得以重建,并再次成为当地百姓参拜的重要去处。通过了解古代历史便会发现,明朝晚期,受到特殊气候的影响,许多百姓颗粒无收,失去生活来源。此时,国家内部统治动荡,无数农民揭竿而起,希望以起义战争的方式,为自身争取更多生存资源。
一次偶然机会下,出米岩旁的僧人发现,寺庙旁的石缝每天都会流出一碗米。起初,这位僧人感到非常震惊,毕竟在他的认知当中,并不知道石缝里能够出现大米。但这位僧人却并未过多在意大米的来源,在他看来,石缝流米的情况无异于是佛祖对民间的馈赠。如此一来,僧人便与寺庙中的其他人一起等待着大米的出现,当大米从石缝流出后,他们便会将其带回寺庙,用于僧人的日常生活。
当僧人得知百姓的悲惨遭遇后,便决定将寺庙内的大米拿出救济百姓,凭借着石缝内流出的大米,当地僧人与百姓顺利熬过天灾。后期,出米岩的名声越来越大,而百姓均将出米岩做佛祖对民间的馈赠。
许多人听闻这段传说后,纷纷赶赴福建地区,希望亲眼目睹出米岩的神奇之处,但许多人来到福建后,却发现出米岩已经不再能够流出大米,而关于出米岩不再流米的情况,民间则有着两种传说。
曾经,有人认为之所以出米岩会停止流米,与僧人贪婪的行为密不可分。明朝统治时期,随着出米岩的名气越来越大,许多吃不上饭的百姓皆来到寺庙中等待僧人施舍,一位僧人认为出米岩流出的米量过少,便将石缝凿宽,以求获得更多的大米。但当石缝变宽后,却再无大米流出。许多人得知此事后,均认为这是佛祖对贪婪之人的惩罚。但对于现代人而言,这一传说显然并无切实依据作为支撑,毕竟佛祖是否存在尚未可知。
而另一种关于出米岩不再流米的说法,便有着一定的理论作为支持。通过分析出米岩的位置便会发现,它所靠近的很有可能是皇家秘密安排的粮仓,在石缝的影响下,粮仓内部破损,粮仓内部的大米每天均会流出一碗。当流出一碗大米后,粮仓内外压力平衡,使得大米不再流出。后期,粮仓内部的粮食越来越少,当国家有关部门得知此事后,便将粮仓内部的破损之处修补完整,如此一来,出米岩自然无法流出大米。
后世对出米岩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可以确定出米岩所在位置,便是古代社会中的粮仓,而出米岩流出的大米,则均来自于粮仓当中。虽关于出米岩不再流出大米的推断,均有着一定的漏洞,但可以确定,出米岩中流出的大米并非佛祖对民间的馈赠。
结语
虽在现代社会研究古代历史的过程中,曾有人认为所谓的出米岩不过是民间杜撰的传说,并无切实依据作为支撑,但从出米岩的传说中便能发现,古人对粮食有着极高的崇敬之意。
现在中国社会发展的进程中,随着我国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升,基于部分先进科技的帮助,我国民众早已摆脱饥饿的威胁,并过上富足生活,但粮食产量的提升,并不意味着民众可以肆意浪费粮食,无论在哪个年代中,均需对粮食持有一定的敬畏之情。
参考资料:《出米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