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张姓的认知
"张"字千百年来是有演变过程的。开始,左边是个弓,右边是个人。
它的意思是人拉开了弓,准备发射。
张姓的始祖叫张挥,是黄帝的后裔(可能是黄帝的曾孙),他发明了弓箭,被君主封为"弓正",掌管弓箭制造。张挥生活、工作在河南濮阳,封地在河北清河。
张氏的图腾,显示的是擅长制作弓箭的人,进而成为氏族名、姓氏、地名。
张姓的人口数量仅次于王、李二姓,在中国姓氏中排在第三位,人口总数达到九千五百多万。
张姓没有当过皇帝的。要说有,是在天上,据说玉皇大帝姓张,叫张友人,又称张百忍,所以又把张姓称为"天姓"。
张姓的历代名人可不少,例如:
战国有张仪;西汉有张良、张耳、张苍、张骞、张世安;东汉有张道陵、张衡、张仲景、张角、张鲁;三国:魏有张辽、张郃、张绣,蜀有张飞,吴有张昭;唐朝有张柬之、张亮、张公瑾、张九龄、张巡、张旭、张说;北宋有张永佑、张载;南宋有张弘范、张致;元末有张士诚;明朝有张居正、张宏、张惟元、张献忠、张杰绪;清朝有张廷玉、张问陶、张之洞。等等。下面简单的说说几个杰出的代表人物。
战国时期秦国的外交家、传奇谋士张仪。
先是刺杀秦始皇未遂,后来辅助刘邦成功建立西汉、又能够激流勇退的留侯张良。
东汉"南阳五圣"之一的天文学家、文字家张衡。
东汉的道教祖师张道陵天师。
东汉末年,"南阳五圣"之一,写出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的医圣张仲景。
古代南阳(宛)包括现河南省南阳市及周边地区,因在伏牛山南而得名(山南为阳)。"南阳五圣"为:谋圣姜子牙、商圣范蠡、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智圣诸葛亮。
三国时期蜀国的"五虎上将"之一,勇武过人的猛将军张飞。
张良的后代,为唐朝"开元盛世"做出重大贡献的贤相、诗人张九龄。
唐朝中期的书法家、狂草的开山祖师、"草圣"张旭。
明朝的"救时宰相"、改革家张居正。
晚清的重臣、洋务运动的领袖、湖广总督"香帅"张之洞。
张姓氏族最早活跃在河南濮阳和河北清河一带;到西周宣王时期,张伯、张仲辅佐周宣王,使西周能够中兴;秦朝是张姓向四周发展和繁衍的重要时期,张姓在秦时进入四川,楚汉战争时张姓进入甘肃、宁夏等地,张姓人口迅速发展到整个北方、四川和西北地区;西汉时张良的后代经陝西、河北、江苏,渡过长江,进入江南地区,到达浙江、江西、福建等地;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不止,张姓人群向南方和东南迁移,西晋末张姓人群进入东北及渤海湾地区;唐宋时期,张姓向湖广、云贵地区移民;明朝时期曾多次从北方移民到南方,有的张姓还从广东进入台湾等地区。
由于战乱,全国人口不均,需要从人口稠密的地方,向人囗稀疏的地方移民。明朝从朱元璋开始,从人口稠密的山西省洪洞县,分四批向全国各地进行了大规模的移民。
古代的移民大迁徙都是步行长征。
到全国各地开枝散叶。
张姓的郡望在全国共有26个(郡望指某个地区的名门望族):清河郡、范阳郡、太原郡、京兆郡、南阳郡、敦煌郡、安定郡、襄阳郡、洛阳郡、河东郡、始兴郡、冯诩郡、吴郡、平原郡、河间郡、中山郡、魏郡、蜀郡、武威郡、犍为郡、沛郡、梁郡、汲郡、高平郡、河内郡、上谷郡。
张姓的"堂号"(一个姓氏的特殊标志)全国有136个。
总堂号是:清河堂(张挥的封地在河北清河,他的后代多居住于此,并从此地迁往全国各地区。)
分堂号有:百忍堂、金鉴堂、孝友堂、亲睦堂、冠英堂等等。
门楣题辞和宗祠对联也有很多,如:
金鉴家风(典出唐朝张九龄),
百忍传家(典出唐朝张公芝)。
九居世泽(张公芝九世同居),
百忍家声(张公芝写"忍"字百余)。
西都十策(典出北宋张齐贤),
金鉴千秋(典出唐朝张九龄)。
齐家公艺(典指张公艺善治家),
治国子房(典指张良辅刘邦)。
张姓始祖张挥仙逝于帝丘(今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现有张挥公园、张挥墓。
祖国各地有很多张挥持弓的塑像。
张氏寻根祭祖的活动不断。
河南濮阳与河北清河都是张姓的祖源地。
世界"张氏总会"的代表们参加祭祖大典。
张姓在几千年中,涌现出众多非常杰出的名人,其中有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医学家、天文学家、军师、战将、画家、书法家、诗人等等,为中华民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张姓在中华姓氏中,确定是具有重大影响的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