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367)控制自己的身体之弱点
易经(367)妄念之身
人的肉身不过一付臭皮囊,同样具备肉身的动物,有比人更能飞的,有比人更有力量的,为什么人能成为地球之主宰?因为只有认真去掌控并了解自己的肉身是什么?而掌控自己的身体,则需要有非常理性的力量。艮卦说先控制自己的身体,称之为“止”。
失其所止,此身为味色声臭之身,身得其所止,则此身为践形尽性之身。
六四,艮其身,无咎。
周公曰:六四以阴居阴,时止而止。凡一身之中,思不乱营,官不乱役,视听言动,与夫欲恶丧,俱无所感于外,亦无所动于中,一于止而止者也,为艮其身之象。如是,则心与理俱,静不失时,而此身皆止道光明之身矣,何咎之有?
有个成语叫无动于衷,最早就是来自这个“无动于中”,本来是指不为外物所动,能具备极其强的定力。
周文王写易经本来就是祖训心法的意味,他希望其子孙后代能够修身齐家,修身的法门就是诚意正心这些东西,而艮卦讲控制力,讲自控力就是讲修身之志。周公对这爻作解读,是从视听言动起的。
我们今天失去很多当年周公教成王读易的经典,学界一直有人怀疑有人改写了周公教成王而成楞严。
楞严是从一个故事开始的,佛祖的弟弟阿难出去托钵,被一个美女所迷,佛主让文殊菩萨去将阿难给找回来。就问他,你好不容易保持的戒体为什么会被迷失了真心?
阿难说,对方太美了,自己愿意化作一座石桥,受五百年风吹,500年日晒,500年寂寞等待,只为她能从桥上走过。
佛主说,你有这个想法是从哪里来的?
阿难说是心里?
佛主说:心在何处?
这个一个大的问题?我们一直认为自已有心,那么心在哪里?在里面还是在外面?或者在中间?阿难被佛主问住了。
最终佛主用各种证明,让阿难明白自己不过是被身色所迷,浮云遮眼,而行掩耳盗铃之事。这段情节起伏曲折,极其深刻,讲身体的过程,讲到了色声香味触法,其表现出来的不同形式。每一种形式都会迷人心智。
开智是极难的,这才是一种开始。
艮卦呢?周公几句话,讲了色声香味触法这些不同形式对人影响,从而将人判决成某一类,知或不知,惑而不惑!
动和不动,这好像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认为自己是自由的,其实并不清楚自己会被各种欲望所控制的身体会偷偷下指令。
象曰:艮其身,止诸躬也。
孔子曰:六四艮其身者,岂必绝天下之物,而后为得所止哉?盖众动萃于厥躬,而妄动亦起于厥躬,惟是从躲藏之方动,而有我之私,即止之而不行,奚有躁动之失乎?
孔子在很多解释上是继承了周公的说法,同时又有与周公不同的概念,孔子没有在色声味触这些地方留下一些入门级的心法,这个程度上给了后来的佛家。
而艮卦的数语有点金刚经的直接,止诸躬其实就是“不住相”。
我们一直会认为自己在很多地方,有着极其明智的行为,其实呢,我们自己却没有控制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