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推荐】脑梗死后同向性偏盲案

脑梗死后同向性偏盲案

患者,女,65岁,于2019年8月5日就诊。

主诉:双眼视物模糊伴视野缺损1年余。

现病史:2017年10月13日无明显诱因突发行走不稳,次日左侧肢体肌力下降至0级,急送至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就诊,急查头颅MRA提示:右侧颞叶、基底节区、放射冠区急性脑梗死灶;两侧中动脉M1段中段以远部分闭塞;左侧大脑中动脉A1近段、右侧大脑后动脉P1段管径中、重度节段性变窄。经系统治疗后,仍遗留左侧肢体活动欠利。出院后,患者自觉双眼视物较前模糊,双侧视野较前减小,书写出现患侧忽略,行走不稳,时常不能躲避患侧障碍物,为求进一步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遂至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就诊。

入院时查体:对光反射右侧存在,左侧稍迟钝,双眼睑无下垂,眼裂大小正常,眼球各方向活动正常,眼震正常,双侧瞳孔3 mm,调节及辐辏反射正常。角膜明,前房清,瞳孔圆,晶体轻度混浊,眼底视盘色红界清、C/D=0.4,黄斑区结构反光存在,动脉稍细。2019年8月7日完善相关检查:视力:右眼0.5,左眼0.6;眼压:右眼17.4mmHg(1mmHg=0.133kPa),左眼14.9mmHg。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提示:双眼黄斑区结构反射清晰。视野检查:右眼:MS[dB]13.4,MD[<2.0 dB]13.1,sLV[<2.5 dB]9.6;左眼:MS[dB]13.6,MD[<2.0 dB]12.9,sLV[<2.5 dB]9.9,提示:右眼颞侧、左眼鼻侧视野缺损(图1A、图1B)。

头颅MRA:右侧颞顶枕叶、基底节、放射冠区陈旧性梗死灶;脑桥小腔梗灶;脑萎缩;双侧大脑中动脉狭窄、闭塞,右侧大脑前动脉A2-3段、右侧大脑后动脉狭窄。

刻下症:神清,精神可,双眼视物模糊伴双侧视野缺损,书写及行走有患侧忽略,左侧肢体活动欠利,胃纳可,二便调,夜寐安,舌淡红、苔白腻、边有齿痕,脉细涩。

西医诊断:脑梗死后同向性偏盲;双眼白内障。

中医诊断:青盲(气虚血瘀证)。

针刺取穴:方案一:百会、风池、攒竹、瞳子髎、球后、血海、足三里、合谷、太冲;方案二:视区及视联络区(头皮针穴),新明1(耳垂后皮肤皱襞中点)、上健明(睛明穴上5分)、承泣、太阳、阳池、太溪、光明。

操作:患者取坐位,攒竹、球后、瞳子髎、上睛明及承泣穴均选用0.25mm×25mm毫针,余穴均选用0.25mm×40mm毫针。百会,平刺21mm。风池,向同侧外眼角针刺32mm,行提插捻转手法使针热感向眼区或前额放射。视区,速进针至帽状腱膜后向下平刺21mm;视联络区,同法向对侧斜刺13~21mm,头皮针操作时每穴需快速捻转2~3min,捻转频率200次/min,以产生局部酸胀感为度。攒竹,向上健明方向透刺21mm。瞳子髎、太阳,向后平刺13mm。球后、上健明、承泣直刺13~21mm,针感向目眶内放散。新明1穴,斜向上刺入21~27mm,加以小幅度捻转提插,促使针感向太阳穴或眼区放散,提插幅度为1~2mm,捻转频率180次/min。阳池透外关,平刺17~32mm。余穴常规针刺,以提插捻转补法为主。针毕,方案一中取风池、瞳子髎,方案二中取新明1、太阳连接G6805-2低频脉冲治疗仪,连续波,频率2Hz,强度以患者舒适为度。方案一与方案二交替使用,每次留针20min,每日治疗1次,治疗5d后休息2d,14d为一疗程,每个疗程后休息10d,共治疗3个疗程。

治疗2个疗程后,患者自觉视野较前增加,视物模糊较前减轻。治疗3个疗程后,患者自觉视野范围较前明显增大,视物较前清晰,书写时无明显患侧忽略,行走时可避让患侧障碍物。2019年10月9日眼科复查:视力:右眼0.5,左眼0.6;眼压:右眼15.4mmHg,左眼13.7mmHg。OCT提示:双眼黄斑区结构反射清晰。视野检查:右眼:MS[dB]15.7,MD[<2.0 dB]10.9,sLV[<2.5 dB]11.0;左眼:MS[dB]18.7,MD[<2.0 dB]7.9,sLV[<2.5 dB]8.3(图2A、图2B)。

患者后因出国探亲中止治疗,随访1个月,诉视力及视野基本同末次出院时,无明显患侧忽略,行走较前平稳。

按语

脑卒中后同向性偏盲是卒中常见并发症,既往文献显示20%~59%的卒中患者会出现视野缺损。同向性偏盲会造成认知、书写、阅读、行走及其他活动障碍,使康复效能降低,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上常以营养神经、行为康复训练或借助外用设备补偿视野缺损,但目前有限的循证证据均质量低下,尚无标准有效的治疗手段,我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中亦未纳入视觉障碍功能的康复治疗策略。

本案患者是脑梗死导致的同向性偏盲,病程已超过1年,是慢性视觉损害。四诊合参,属中医学“青盲”(气虚血瘀证),治以益气活血、通络明目之法。百会,乃一身之宗,百神之会,《证治准绳》认为神失是青盲的病因之一,取百会意治神振阳,以益气血。胆涩乃《证治准绳》认为青盲的另一病因,胆涩则神膏衰,目不明,故取胆经风池、瞳子髎及光明以通胆经之气。风池为足少阳与阳维之会,有通窍明目、疏导眼部气血之功。风池向同侧外眼角针刺,使用提插捻转手法使针感向眼区方向传导,以达到“气至病所”之效。目之精华在瞳子,瞳子髎位于目外眦骨隙中,为胆经之源,是足少阳、手太阳及手少阳三脉之会,可行气益睛。取胆经络穴光明以疏胆气明目,又寓上病下取之意。攒竹、球后、上健明、承泣均位于眼区,可疏调局部气血、通经明目。太阳,经外奇穴,重在活血通窍。视联络区位于视区两侧,与视区同高宽约2寸之长方形区域,左右各一,其与视区联用可刺激视觉中枢,尤适于因脑血管意外后引起的视觉障碍。新明1为眼病效穴。本案基础疾病乃中风,故配体穴时重升阳补虚,祛滞逐瘀,阳池储三焦气血,透外关可促三焦阳气通散脏腑,又可助脏腑之精上注养目。又取血海、足三里、太溪以养气血、补脏虚,从本论治。本案辅以四关穴,合谷主气,太冲主血,此对穴可调阴阳、畅气机、活血明目。虑及本案患者病程已长,眼病难治,仿明清治眼病之法备及两套处方,两方并行,多经多穴,以促疗效。同时患者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两方轮替又可避免反复频繁刺激眼区相同穴位而增加眼部血肿及其他针刺意外的风险,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本案患者为老年女性,基础疾病多,脑血管病变范围广、血管条件差且病程较长,基于良好的循经感传效应,短期针刺治疗便使患者视野较前明显增加,同时纠正了患者的书写及行走患侧忽略,增加了患者进一步康复的效能,让患者对康复治疗重拾信心。值得关注的是,本案提示脑卒中后遗症期(即使病程超过1年)合并同向性偏盲的患者视野仍有进一步改善或恢复的潜能。

来源:黄馨云,顾侃,王慈,张仁.脑梗死后同向性偏盲案[J].中国针灸,2021,41(02):175-176.

(0)

相关推荐

  • 偏盲的发病原因

    病因 (一)颈动脉瘤 颈内动脉的动脉瘤可引起对侧或双侧视野的缺失.还可引起偏瘫.意识水平的下降.头痛.失语症.行为异常及单侧的感觉消失. (二)枕叶损伤 枕叶损伤的常见症状有不完全同侧偏盲.盲点.视物 ...

  • 脑动脉瘤夹闭术后脑梗死,脉络膜前动脉梗死

    后交通动脉瘤是神经外科和神经血管介入组最常见的动脉瘤之一,总体上是第2常见的动脉瘤,占所有动脉瘤的25%,占全部颈内动脉瘤的50%.目前显微镜下手术夹闭仍是治疗后交通动脉瘤的主要方法. 在临床工作中发 ...

  • 多发脑梗死性痴呆的症状,多发脑梗死性痴呆的症状是什么

                     多发脑梗死性痴呆症状 常见症状 1.MID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患者有多次缺血性脑卒中事件病史,脑梗死局灶性定位体征,如中枢性面舌瘫,偏瘫,偏身感觉障碍,肌张力增高,锥 ...

  • 脑梗有什么症状?

    病情分析:脑梗主要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壁变厚.血管腔变狭窄,有的远端血管出现闭塞,导致血管供应区的脑组织发生缺血性的坏死.根据梗塞的部位不同,表现的症状各不一样.患者额叶出现梗塞的症状,表现的是 ...

  • 【当期推荐】背部循经叩刺结合“七神针”对卒中后焦虑障碍和脾胃功能的影响

    背部循经叩刺结合"七神针" 对卒中后焦虑障碍和脾胃功能的影响 中风后焦虑障碍(poststroke anxiety disorder,PSAD)是一种器质性焦虑障碍.目前临床对P ...

  • 脑梗死后大笑不止治验一例

    脑梗死后大笑不止治验一例 患者高某,女,71岁,2019年8月17日初诊 患者7月1日,因为表情淡漠,语言迟钝,入院看诊,行颅脑CT检查,被诊断为脑梗塞,经过治疗好转.现在主要痛苦表现为阵发性的大笑不 ...

  • 卵巢癌术后化疗后汗漏不止案

    卵巢癌术后化疗后汗漏不止案    崔某, 女, 86岁(1933年生).    初诊 2019-9-7 卵巢ca术后,行化疗2次,(一次腹腔化疗药物冲洗,效果不好,改用静滴化疗药物),身体极度衰弱,几 ...

  • 鼻咽癌放疗后重症鼻炎治案

    李女,三十七八岁.不幸得鼻咽癌,西医二次放疗后,口腔糜烂,粘膜即生即脱,食咸酸等刺激东西皆痛,无舌苔,胃纳不佳,身体羸弱. 前段时间感冒,电话求诊,云鼻塞,发热,口干渴,但不恶寒.给予下方服一剂,热已 ...

  • 脑梗死后,脱水剂能常规使用吗?这3张图一看就懂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脱水剂在脑卒中治疗中应用. 在临床的卒中治疗中,脱水剂还是很常用的.一见到患者有梗死,就立即使用脱水剂,这是对的吗?对于脱水剂的量也是一成不变?本篇文章主要来探讨这些问题. ...

  • 【当期推荐】温针灸翳风穴治疗孕期周围性面瘫伴耳周疼痛疗效观察

    温针灸翳风穴治疗孕期周围性面瘫 伴耳周疼痛疗效观察 特发性面神经炎,又称周围性面瘫,以一侧面部表情肌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发病重者会伴有耳周区域的持续疼痛,甚者牵及颈枕部,其发病不受性别.年龄等 ...

  • 马老师治疗输卵管结扎后下腹胀验案一则 -- 马氏妇科

    高楚楚 初诊:2014年12月15日.翁某某,41岁.因"输卵管结扎后下腹胀6年"就诊. 患者输卵管结扎后下腹胀已6年,无法穿紧身裤,不能多食,常须卧床.平素月经规则,周期30天, ...

  • 面部外伤后遗肿胀不消案 – 经方派

    Z女士,49岁,2019年11月6日来诊,主诉车祸导致面部外伤,出院后两月面肿不消,痛痒不舒. 病史:于两月前车祸摔伤面部,当时整个面部充血肿胀眼底出血.被紧急送医院后,经检查左眼眶骨折,脑震荡,左眼 ...

  • 流感后乏力纳差案 – 经方派

    作者/钟连江 浙江省桐乡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Yx,女,70岁. 主诉:"咳嗽.咳痰.乏力.纳差1周"于2019.2.24入本院内科治疗. 病史:患者一周前受凉后出现鼻塞.流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