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进拴|读《我的丁一之旅》

【郭进拴原创】读《我的丁一之旅》

史铁生 (1951-2010),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思想家。1958年入北京市东城区王大人小学读书,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初中部。而后,于1969年到陕北延安地区"插队"。三年后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北新桥街道工厂工作,后因病情加重(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回家疗养。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2002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写有著名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 。 2010年12月30号下午16点,因突发脑溢血,经抢救无效于12月31号3点46分离开人世。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他的《病隙碎笔》作为二OO二年度中国文学最为重要的收获,一如既往地思考着生与死、残缺与爱情、苦难与信仰、写作与艺术等重大问题,并解答了"我"如何在场、如何活出意义来这些普遍性的精神难题。当多数作家在消费主义时代里放弃面对人的基本状况时,史铁生却居住在自己的内心,仍旧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仍旧坚定地向存在的荒凉地带进发,坚定地与未明事物作斗争,这种勇气和执着,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和关怀。在《务虚笔记》推出十年后,史铁生又献上新长篇小说《我的丁一之旅》,主题却是其以往作品回避的"性与爱情,这一对千年不死的游魂。"作者通过发生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不同的人、不同的时代爱情故事,探寻从性意识最初的懵懂到性爱-情爱-爱情之间扑朔迷离飘忽不定的轨迹。主人公丁一的故事是小说的结构主体,其间穿插了姑父的故事、依的故事、娥的故事、秦汉的故事、丹青岛的故事等等。这些故事既是现实的、好看的,又被赋予寓意,有很大的想像空间。《我的丁一之旅》删节版在《当代》上一经发表,就有很多读者表示,期待看到史铁生十年磨一剑的完整版。“简单地说,爱情是这部长篇中重要的主题。故事从爱情的本原写起,描述了流落到人间后,亚当与夏娃互相寻找的过程。”该书的责任编辑杨柳表示,一个在轮椅上生活了30多年的作家,对于情与爱,在他与众不同的人生中最孤独的感动和最冷静的思考,都浓缩在《我的丁一之旅》,尤其是诗性的语言十分洁净,值得读者细细品味。《当代》编辑曾这样向读者推荐史铁生的新作:“不仅因为他的作品受人尊重,不仅因为他的文章让人怀念,不仅因为他的身体使人揪心,不仅因为他必须付出十倍的努力百倍的艰难。”据杨柳介绍,近四年以来,史铁生每周都要去医院做三个半天的透析,写作的时间很有限,但他对生命的思考从未间断。据悉,原书约36万字,分为156个小节,由于篇幅有限,在《当代》刊发时被删节一半,但为了体现作品的结构原貌,删节后仍保留了原标题序号。“自从伊甸分手,自从那无花果叶飘然而至,遮蔽了我们的信物,抑或其实是遮蔽了爱恋者独具的语言……我们就成了别人”在书中,史铁生这样写道。一向低调的史铁生对新作并未多言,只是表示希望用作品来说话,但从他自己设计书封这一点就可看出他对新长篇小说充满了情感。已看过全书的王安忆、陈村均表示,除了对史铁生的毅力钦佩之外,这部作品的文本价值也值得关注。陈村说:“我相信这很可能是一本会引起文学界广泛争议的新长篇。在书中作者对性做了深入的拷问,这是他以前的作品中回避或点到即止的。”陈村还认为这是一部实验性相当强的作品。他表示,《我的丁一之旅》比《务虚笔记》更务虚。“首先,他将虚实关系处理得很别致,作者将一个人拆成三个人,以'我’,'史铁生’、'丁一’三个人物同时或交叉出现,试图从不同层面或角度来理解人。其次是它的结构打破了时间和空间,写到人和灵魂的对话、动作等,有些抽象。”这是一部独特的,耐人寻味的现代爱情小说。小说家和思想者的史铁生用洁净优美,富于诗意和理性的文字描写爱情,性和性爱,追溯爱情的本原,探寻爱情的真谛和意义。那些灵与肉的纠缠,性与爱的排演,那些孤独的感动和温情的抚慰,那些柔软的故事和坚硬的哲理,无不给人以情理之中的体验和意料之外的启示。该书的故事从爱情的本原写起,描述了流落到人间后,亚当与夏娃互相寻找的过程。"自从伊甸分手,自从那无花果叶飘然而至,遮蔽了我们的信物,抑或其实是遮蔽了爱恋者独具的语言……我们就成了别人。"在书中,史铁生这样写道。《我的丁一之旅》的文字依然充满史铁生的标记,古典、诗意、灵动,在看似散漫实则缜密的结构里,精心构筑了一个睿智空慧的哲思世界。"我"、"史铁生"、"丁一",三体合一,实乃身器和心魂互相寻找的一人。史铁生在《我的丁一之旅》中将灵魂的“我”从肉体的丁一中提炼出来,让“我”跟丁一对话,这一写法我不陌生,因为我有过同样的感受。人的肉身里灌注了灵魂,便与其它别的生命区分开来。不是所有人都关心灵魂的成长,这是少数人的事;也不是多数人被限制了权利,而是他们自动放弃了,他们认为肉体是真实的,灵魂是虚无缥缈的,前者是可信的,后者子虚乌有、不值一提。我关心肉体更关心灵魂,只因为前者是后者的前提我才关心,否则我会摒弃这具皮囊。作为肉体的“我”,有生理的需要;“我”是作为灵魂的我,须以精神为滋养。更多的人通常关心我,在意“我”的不多。只盯着我而忽视“我”的人是不完整的,甚至可以说不成其为人,只是行尸走肉。“我”必须依附于我才能存在,如果受到我的极端关注也可脱离我而存在下去,前提是我必须赋予“我”以价值、以其独特性而为别的“我”所承认。“我”也偶尔保养我,因为我一旦有个病啊灾的“我”就会受到波及,为了“我”能正常地运转就得定期地打理我,比如合理的饮食与适度的锻炼。在行魂与人形之器的多次对话中,史铁生在小说里对题目“我的丁一之旅”作以解释:“所以我来丁一。丁一是众多路途中的一条,而非平均。丁一是独具的心魂而非典型人物。丁一是具体的命运而非抽象的时代。丁一是一段不可重复的历史,而又是一切历史的征兆。因而'我的丁一之旅’也不止是反映与再现,而更是寻找与探问——寻找与探问生活的可能,或寻找与探问本身的种种可能。”史铁生用了好几节的篇幅、以古体诗的语言一唱数叹形器与行魂的搭错车。行魂离身而去,海阔天空的神游之后带来灵魂的喜悦;魂不守舍是对形器的不满意?肉体乃人形之器,有的无魂入住,有的进了兽魂。魂器不匹配尤在两魂两器相遇时闹出乱子,演出一幕幕人间悲剧。我在文一之旅,灵魂便打上了“文一”的痕迹,在文一的人形之器中压模出了特属“文一”的思想。我们关心最多的是人形之器的情况如何,百般呵护它可别得什么毛病,有点儿痛痒就惶恐不安地求医问药,而当灵魂惶惶不可终日时,愚钝的就从肉体寻找突破口,以一时感官之娱欺骗麻木的心灵,聪明的从内心深处找原因,然后解放自己。“当永远的行魂离开丁一,继续其恒久的旅途时,生命将分作两路:一路灰飞烟灭,一路与我同行。何以与我同行?一个姑且的生命除非锤炼成一缕美丽的消息,方可成为永恒的乐章,就好比一切噪音都将灰飞烟灭,惟那些美丽的故事万古流传。”“灵魂即那千古不尽的消息,有如江河,不断地诞生,不断地有所汇合,即兴地蔓展与必然地流传,编织成一张玄奥莫测的网……而在其一个网结上,我伫望丁一。比如丁一是一个网结,我便是其牵牵连连不知何来何去的千丝万缕;比如丁一是这张网的一部分,我则牵系于这网的全息。”史铁生接着写道:“有时候人会忽然间觉得自己长大了,怎么回事?肉体是不可能长大得那么快的,但是心魂能!心魂一旦融入那千古流传的消息里去,一个人就会忽然间觉得自己长大了——尤其是当你从那纷乱的流传里听出了某种亘古不变的消息,或从那芜杂的历史中看见了某种永恒难解的事物之时。”“一个久历沧桑的行魂也可能被雕磨得狡猾,倒不如一个崭新的生命来得纯真、率直了!我开始懂得了更新的必要:上帝之所以一次次更新生命,就是怕这漫长的行旅或丰富的经验,会把纯真和率直、惊讶和荒诞,一并改造成老奸巨滑与神机妙算;那样,你就会看什么都正常——就像有部电视剧的标题:动什么别动感情。”“无边无际的雷同宣告着行走的无效,宣告着想象的枯竭与希望的湮灭,同时宣告着他者或别人的珍贵。你渴望别人,渴望我们一向所惧怕的:别人。”“灵魂,曾经以'我’的名义,和'你’分离……”丁一的行魂与娥的对话,以为发现了夏娃。灵魂的袒露才有肉体的袒露,后者不是前者的条件,只是结果。灵魂能够赤诚相见,肉体的裸露又有什么?史铁生以那丁之名在思考戏剧的形式从现实渴望实现,歌唱乃是心灵意图冲破身器的束缚——“囚于身器的心魂在击壁而歌。”“真正的戏剧应该是生命的另一种可能,现实之外的种种可能,或者说是不可能中的可能。就因为现实中有那么多的不可能,所以人才有梦想,有幻想……也所以才有了戏剧。也就是因为梦想和幻想是那样的不现实,人们才想看看在另一种时间里它能不能实现。……戏剧,就是这样一种时间,它能够偿还你被白昼所劫掠去的心愿。戏剧,说到底是这样一种心愿:使不可能成为可能,让不现实可以实现。”“心魂并没有性,心魂只有别,所以心魂的团聚怎么能是单单地依靠着”性感“呢?”“别处无非是别处的此地,此地不过是别处的别处。”“肉体是一条边界,你我是两座牢笼。一次次心荡神驰,一次次束手无策。一次又一次,那一条边界更其昭彰。……所有的词汇都已苍白。所有的动作都已枯槁。所有的进入,无不进入荒茫……”

(0)

相关推荐

  • 阿让:趁着灵魂还在

    小时候,母亲告诉我,活着的人身上都附着灵魂,灵魂是个很细很小的东西,类似于蜘蛛,它整天在人身上爬来爬去的.但灵魂也很容易脱离人的身体,受了惊吓,或者情绪起落,灵魂就会飞掉.人在离世前的若干天,灵魂通常 ...

  • 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丛书《我的丁一之旅》读书笔记

    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丛书<我的丁一之旅>读书笔记 <我的丁一之旅>,史铁生著.这部小说除了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丛书外,还入选新中国60年长篇小说典藏. ...

  • 互换 || 作者:子良

    互换 作者:子良 我本来是有灵魂的 附着我有血有肉的躯体 却因一次偶然的邂逅 被你悄俏地偷走 你也有一颗纯洁的灵魂 活灵活现镶嵌在你娇小的肉体中 可上帝告诫他的孩子 一个生命只能赐予一个灵魂 于是你偷 ...

  • 中国诗歌报选稿中心每周优秀作品代表作2018年10月8日-10月14日(新版)

    关注中国诗歌报(中诗报),让诗歌点亮生活!让诗歌温暖人生! 中国诗歌报选稿中心编辑部 主编:白向洋 副主编:王才干 编辑:绿色紫藤 美编:李云 中国诗歌报★与您结伴同行 一.最美汉语诗歌 回乡书 文/ ...

  • 2017.7.29

    Diary 果然运动还是Zumba 最有趣了,由于最近的喜好,突然发觉zumba 跳起来很是嘻哈,每次一到牙套复诊我就喜欢用身体别处的疼痛来麻痹自己的牙疼,比如疯狂运动之类的,只是现在没机会跑十公里, ...

  • 郭进拴|读《汪曾祺籍》

    郭进拴原创文学评论:读<汪曾祺集> [郭进拴原创]读<汪曾祺集> 前几天,我收到了由汪曾祺和汪朝亲笔签名的限量珍藏版十卷<汪曾祺集>. 为纪念汪曾祺先生逝世二十周年 ...

  • 郭进拴|读《汪曾祺集》

    郭进拴原创文学评论:读<汪曾祺集> 郭进拴  [郭进拴原创]读<汪曾祺集> 前几天,我收到了由汪曾祺和汪朝亲笔签名的限量珍藏版十卷<汪曾祺集>. 为纪念汪曾祺先生逝 ...

  • 郭进拴|读徐迟《我的文学生涯》有感

    最近网购了一册由百花文艺出版社推出的徐迟先生的<我的文学生涯>,这个版本里穿插了几十幅徐老各个文学时期的相关图片. 一 东苕溪出天目山之阳:西苕溪出天目山之阴.二溪会合于湖州,就改称苕霅( ...

  • 郭进拴|读《走向乡村振兴》想到的

    [郭进拴原创]读<走向乡村振兴>想到的 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走向乡村振兴>,讲述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历经八年决战脱贫攻坚.走向乡村振兴的故事.该书重点 ...

  • 郭进拴|读李春雷报告文学有感

    [郭进拴原创]读李春雷报告文学有感 李春雷是以<钢铁是这样炼成的>(2001年3月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在文坛上崭露头角的. 到二十世纪末,我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将近二十年,尽管取得了举世 ...

  • 郭进拴|读《我是我的神》有感

    [郭进拴原创]读<我是我的神>有感 邓一光,男,1956年8月生于重庆市,蒙古族.当过知青,工人,新闻记者,自由写作者,文学刊物编辑,现为武汉文联专业作家,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武汉市文联 ...

  • 郭进拴|读《风云初记》有感

    [郭进拴原创]读<风云初记>有感 孙犁(1913-2002),原名孙树勋,笔名林冬苹.孙芸夫.河北安平人.1933年毕业于保定育德中学.研究生.1936年参加工作,任安新县同口镇小学教师, ...

  • 郭进拴|读《雪城》有感

    [郭进拴原创]读<雪城>有感 <雪城>是作家梁晓声写于1988年的一部百余万字的长篇小说,主要讲述了几位北大荒知青重返城市后的生活.全书分两册,上册的时间发生在1979年末到1 ...

  • 【智泉聊书】【中国作协会员】郭进拴丨《南丁文集》读后感

      <南丁文集>读后感   作者/郭进拴     <南丁文集(全5卷)>是2006年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南丁原名何南丁,安徽蚌埠人.1950年开始发表作品,1956年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