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通译15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论语 · 卫灵公》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写的时候忘记 题款,是用 图片编辑补上的

译文

  子贡向孔子问道:“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呢?”孔子回答说:“那就是恕(宽容)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相当有名,经常会被截取出来,并扩展了使用的范围——自己都不稀罕的事物、做不到的事情,就不要给或让别人去做了。可是,己所欲,就可以施于人吗?己所欲,就一定是人所欲吗?这恐怕是个问题。

记得有个故事,一对夫妻,吃鱼的时候,丈夫每次都把自己认为好吃的鱼肉给妻子吃,自己吃鱼头,这样过了大半辈子,一次妻子病了,丈夫问她想吃什么,她说想吃鱼头,以前在自己家里的时候,最喜欢吃鱼头了……

读到这里,你是不是也一声浩叹——爱  施   错了位!所以现在流行一句话,懂比爱更重要……

其实施于人,重点不在己,在于人!

己所不欲的或许正是人所欲,也可以施,反过来,己所欲的,却又未必可以施。

就像另外一句成语——不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可是以君子之心也度不了小人之腹的!常说的换位思考,要时时处处落实才对。

这似乎有点复杂了,谁让咱们生在崇尚中庸的国度呢!西方人的哲学指导思想是两极分化的,要么天堂要么地狱,中国人却一定要在两极的中间寻找平衡的支撑点。而平衡只能是相对的,是动态的,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都需要重新制衡。

施也一样,要有度。

常有这样的例子,一个人饥寒交迫的时候,送给他一顿饭,他会感激不尽,但如果天天免费为他供应,他便会习以为常,忽然切断供给,或者会让他反生怨恨之心。

而中国的父母亦往往对子女“施”爱过度,不仅仅体现在衣食住行的关心照顾上,包括对事物的看法和选择上,父母们也常常会有意无意的以“己所欲”而施与子女。所以,中国子女就业是以自己的兴趣爱好为主,经常会被父母干涉,而中国式的恋爱关系首先要先过“丈母娘”或“婆婆”关……

……

呃,再回到论语的原意上,宽容一些,不欲或所欲的,都不强加于人,其实也蛮简单的!由复杂而回归简单,或者说从复杂里提炼出简单,也是我们所要必经的路径!

—— end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