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中巷1号|也曾热闹过的中操场、灯光球场
2021年5月21日《盐城晚报》的第8-9版刊发的本公众号一组关于盐中巷1号老校园的文章。
如果按照当下的规划设计标准来看,当年的校园是缺少规划的。大操场被家属区包围着,中操场在路边,灯光球场在校门外。
大操场,不大,更不标准,却是一届届同学喜爱去打卡的地方。
上一篇文章,着重是写了大操场的热闹。学生上学的时间里,操场是热闹的。假期里,操场也同样是热闹的,特别是寒暑假的下午时段,不仅是本校的学生会带着球来活动,还会有成年人到操场上来活动呢——那个操场是没有围栏的。
其实,当年的大操场也有宁静的一面的。
那些年,有住校生的班级当然是要上晚自修的,没有住校生的班级也会开放教室让有需求的同学来上晚自修。与进入到21世纪学习了“兄弟学校”的先进经验不同,那个时候的晚自修是没有老师到教室里“坐班”的。晚自修期间,同学们如有需要也可以离开教室,或是到办公室去找老师请教问题,或是觉得有些累了,到外面去让头脑清醒一下。大操场,在晚自修的时间段,常会有些同学在里面走走,或独自一人,或三两好友,走走谈谈心。晚自修结束了,也会有同学在跑道上跑上一两圈,或是走个一圈半圈的。与白天的喧闹不同,晚上,大家在操场上还是相对安静的。
细心的人,一定会发现,上面的两张图片不是盐中巷1号校园里的大操场啊。
是的。这是后来成为“凌桥小区”的市体育场。那是标准的400米跑道,还有个主席台,因为市里的一些大会要在这里召开的。
这个体育场,就像是我们校园的一部分。1982年,我工作第一学期的校运动会是在这里开的。
也许,正因为这个操场是标准的,又差不多就是我们学校的,校园里的操场标准不标准也就不太在乎了。
今天再来说说也曾经热闹过,1980年代中期便从校园里消失了的两个活动场地。
这是中操场。
当年,我们也曾有过不解的,这位于双走廊教室与东西大路之间的操场,并不见得比西南楼前面的那块空地更大,为什么,这里叫“中操场”,西南楼前面的却没有“操场”的名份?论面积,西南楼前到平房教室之间肯定要比这中操场更大的,何况,当年学校的一些大会不是在大操场召开,就是在西南楼前召开,并没在中操场上开过。
或许,就因为中操场有两组篮球架子?但是,相较于大操场场边上的篮球场,这里因为离教师办公室太近了,如果不是学校的“官方安排”的体育活动,同学们似乎更喜欢在大操场上的球场打球。
1983年底,开建这个校园里的第一座四层的教学楼——第一教学楼。中操场被侵占了。
中操场还能有些图像资料,灯光球场似乎从1980年代初就基本上没怎么用过。至少,我1982年来到这个校园工作,就没认真地进入到过灯光球场去看过一次比赛,更没见到过那球场上面的灯光亮过。
灯光球场,在西校门外,盐中巷南侧。
我到学校来工作的时候,球场就被一堵墙围着。隔墙,能看到里面的篮球架,能看到篮球架子上面用于挂灯的几根铁丝绳。
从上面的这张照片能看到,在前后两支队伍之间的地方,曾是进入灯光球场的门。
这好像是门的地方,是墙。
也是在1983年前后吧,教育局与学校用灯光球场的地皮建起了宿舍楼。
灯光球场,再也无法亮灯光了。
就在准备写这一篇的时候,曾长期活跃在篮球场上的健将,在多少届校友中享有盛名的“黑白二赵”之一,“黑赵”,我们语文组的前辈赵天民先生离世了。我无缘一睹他们当年的风采,工作之后,却常听到“黑赵”、“白赵”们当年在球场内外的事情。“黑赵”赵天民先生,在八十高龄还在篮球架下活跃着的呢。我想,当年的灯光球场,肯定是他们的舞台。
后来,学校在盐中巷的北侧相继建了一号宿舍楼和二号宿舍楼,1980年代末期,市里又将体育场改造成了一个在当时算是高档的住宅小区,校园与体育场之间的一条通新洋港的小河也填埋了。
应了某年本市中考的作文题了,“变化,在我身边悄悄地发生”。
真希望老校友们能在留言里多说说当年的中操场、灯光球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