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湖任老屋
后湖任是我母亲的娘家,位于武汉江夏山坡街一处靠近梁子湖的村庄。老屋则是后湖任一栋两围四户清光绪年间修建的古建筑,容纳了我童年2岁至5岁之间的大部分光阴。
老屋坐落在村头的西边。在它的西边十米开外,有一片约200平方米大池塘。池塘边上有棵像船一样的歪脖树,树下有一处由青石板砌成的码头。无论春夏秋冬,村里姥姥、舅妈、阿姨们都在这里淘米洗菜洗衣,大人们在此聚集的时候嘴也不闲着,每天家长里短,谈到兴奋处,还不是传出一阵阵惊天地泣鬼神的夸张笑声。
每到夏天,青石板码头和歪脖树就成了小伙伴练习跳水和“狗刨”的地方,小名叫“明里”和“墩半”的两位小伙伴都是村里数一数二的游泳高手。据说明里曾被家人送到体校练过一阵子,回来就成了指导老师。从入水姿势到水里憋气技巧,他先在岸上分解,再带我们到池塘里练习。然而并非所有小伙伴都能掌握他的技术,我便是其中之一。
对于游泳,我直到现在都觉得自己是菜鸟,水性差且胆小,有时只能坐在池塘边帮小伙伴照看书包或衣物。有年夏天,几个小伙伴玩得兴致特别高,趁我不注意,他们有的抬我手,有的抬我脚,合力将我直接扔进深水区。“啪”地一声,我感觉自己先是像一块门板一样跌落在水面,接着又像一个秤砣一样沉入水底。沉水一刹那四周的水声咕咕一片,我一阵手刨脚蹬,手忙脚乱地将自己托浮上水面后,听到的是岸边小伙伴们幸灾乐祸一片笑声。
其实,游泳除了危险还是有艺术的。从墩半那里,我们听说过一种跳水叫燕式。据说是他在大人们的跳水比赛上见过一次。虽然他也说不清楚燕式该怎样跳,他也跳得不像燕子,但那也是我听到的最美的术语,从他当时手足舞蹈的描述里,我想应该是一种能把跳和飞、水和天揪在一起的姿势吧。
我一直认为,后湖任老屋和村西池塘,甚至和人一样,都是有生命的,至少与一个个生命体相连。这个生命体里就有我的姥姥、姥爷、小姨,还有众多邻居们。老屋东西两围四户,姥姥家在西围的西南片,邻居桂林家住西围西北片,两家都各有一间容纳上百人的堂屋,两家堂屋之间还隔着一间宽三米长约十米的天井,春天下雨天时,我喜欢独自站在旁边,闭目倾听雨水从天井入口的布瓦上嘀嗒嘀嗒地滴在青砖石板铺成的地上,雨滴时快时慢,像天上的乐师用一个个美丽动听的音符,演奏一首首春天的曲子。桂林家6个兄弟姐妹较多,我猜这也是他们家的房间比姥姥家的3间还多3间的原因吧。
东围住着文武兄弟和丘舅舅两家。文武兄弟家在东围的东北角,丘舅舅家则在东围的东南角。东围的房间我很少进去,只是在夜间和村里其他大人们一起去蹭看《霍元甲》、《乙未豪客传奇》、《上海滩》等电视剧时偶尔坐坐,当时我的注意力在电视屏幕上,对房间结构以及房间里的摆设没有什么印象。印象比较深的倒是东西两围贯通的一条老巷,老巷的通风比较好,夏天是大人们纳凉集中地,小伙伴们则在此或搬起左右腿玩斗鸡,或用土块画玩三角棋或丢沙包的格子。
现在经过老屋,有时,我会偶尔想起冬日早晨里,透过南边的窗户洒进姥姥家厨房的阳光,是那样的金黄温暖,像极了春天在此之前派来的使者;有时,我也会偶尔记起姥姥当年为我买第一双皮凉鞋,却被我在当天中午趁她们午休时将凉鞋后拌剪掉的事来,当时姥姥一口咬定是老屋的其他大朋友指使我这么干的,于是拉着我挨家挨户质问的情形至今历历在目;有时,我还会想起病倒后的姥爷,临终前他有气无力地躺在竹椅上,拉着我流泪的样子。一辈子重男轻女的姥爷在上天堂前,家里还有我这么个男孩守着他,我想他当时的眼泪是因为自足和幸福吧。
有关后湖任老屋的故事,在我脑海浮现的永远是温暖、快乐的那部分。它就像一把偌大的“大伞”,护佑着东西两围男女老少的日子。春天挡雨,夏天遮阳,秋天避风,冬天躲雪。
在老屋的庇护下,东西两围的领居们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每天一大早,它“吱呀”地一声打开大门,便打开了一天崭新的生活;每天晚上它“吱呀”地一声关住大门,便关住了一家人的红火。
老屋是我们最忠实的伙伴,我们说的话,它都记着;我们做过的事,它都看着。每户人家里有多少生老病死、人间哀乐,每户人家里有多少悲欢离合,人间故事,它只看,永远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