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梁厝千秋业(上)

燕山脚下,闽江之滨。凭借着自隋唐以降的古迹遗存与厚重的人文积淀,梁厝村似一道显著的文化地标,伫立于白龙江与乌龙江交汇的冲积平原之上,安静且醒目。“史馆祠曹光州千古,茶洋石壁永里一祠”,一副宗祠柱联勾勒出永盛梁氏宗族千年的迁徙足迹,也道出梁氏一脉在闽地独特的历史分量。姑不论理学大师朱熹亲题之“贻燕堂”,也不说龙瑞寺的唐代基刻,单就《福州文庙历朝进士碑题抄录》中所记载的有名有姓的永盛梁氏先贤就足以让人心生敬佩:进士 43 人(其中梁厝村 27 人)、举人 35 人、仕宦 22 人,清、民国早期留学生 4 人……一脉外来宗族如何在福州扎下这样深厚的根基、拥有如此光耀门楣的世业?怀揣着崇敬,在一个冬日的晌午,我走进了它,透过那一幢幢禇墙黑瓦、庭台庙宇,从一条条耕读传家、诗书继世的祖训中去探寻一个家族成就的密钥。

1

2019 年底,当梁厝文化站站长梁振榕携九旬老母作为梁氏留村最后一家搬离仓山梁厝村时,这座村庄已不再是永盛梁氏生活聚居地了,它成为政府授权开发打造的特色历史文化街区。村口简介叙述了这个村子的前世今生,也勾画了这个街区未来发展的蓝图,正在修葺改造的梁厝村经历着又一次脱胎换骨,在半壁青葱半壁灰扬中迎来崭新篇章。

“诗书砥行励志常守”,浴德润身方能立名载道,重视家族世业的传承与荣誉是每位梁氏子弟的必修课。“追五世迁居隆兴纪岁,历四朝构宇永盛宗祠”,弘扬的正是“慎终追远,不忘所自”的精神。修建宗祠、家庙、文昌宫,重视族谱的编修增补,是永盛梁氏薪火相传的重要方式。在梁氏宗祠及族谱中有许多关于永盛梁氏来龙去脉的楹联。梁氏手抄族谱在序言中有录:“梁氏自固始入闽始茶洋继永福石壁迁永盛南之凤山。”清楚记载了自始祖梁宗宋天禧三年(1019)入闽以来的家族足迹:“任闽县主簿,秩满不归,遂隐居福州鼓岭茶洋”;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三世梁伯重公自茶洋迁徙永福石壁(今永泰赤壁);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五世梁汝嘉和胞弟梁汝熹从石壁分迁仓山城门。当年即设立了梅涧书院,朱熹题赠“贻燕堂”,后来成为梁厝宗祠堂号。元英宗至治二年(1322),梁厝十四世祖、翰林学士梁恩观奉旨返乡祭祖,续修家谱,把梅涧书院扩建为梁氏宗祠,增加了戏台、回廊、天井等;乾隆十三年(1748),龙南知县梁其光在家候选期间,主持了第七次重修,撰写谱序,拟定修谱事例十则,还编撰了梁氏历代仕宦题名名录,附录在族谱之中,以示后人铭记之意。至今,永盛梁氏族谱业已进行了 9 次增修。

永盛梁氏家族不断分枝散叶,后裔几经迁移聚散,分居闽侯、长乐、永泰、连江、琅岐镇龙台、闽安、罗源、福清和福州城内多地,并向外扩散。福州仓山城门梁厝是永盛梁氏单姓村规模最大、出名人最多之处,在相当长时间里承担着组织、统筹福州梁氏家族重大活动的事务。各分支相约,凡宗亲在外建村群居,对外一律统称“梁厝”,但凡见到在厅堂挂有“贻燕堂”三字,必是从梁厝村迁出的梁氏宗亲。永盛梁氏的教育基金面向所有分支,每个分支都会在族谱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梁氏宗亲和睦相处的文化凝聚力由此可见一斑。

永盛梁氏宗祠厅堂挂的“贻燕堂”牌匾

宗族的年岁流长并未如外界想象的伴随着世俗的积重难返,相反,在梁厝发展历史中,不乏先进的思维引领。比如对女性的尊重、对良善的坚持、对公平正义的追求等。在宗祠外的左墙角处,立有一块高近 1 米的石碑,上刻“违禁溺女光绪十五年五月上洲村”,下半部依稀可见“邹某罚”的字样。可见此为惩戒碑,立同公示。流传至今的楹联中还有鼓励训导女性的文字“荆布裙衩大家风范,瑟琴钟鼓盛世元音”“妯娌之间动乎礼法,宫壶以内肃若朝廷”,也有梁鸣谦自己为亡妻写的挽联“百年总有散场时就现在较量自合君亡留我在,万事即今挥手罢痛半生辛苦不知泪尽但神伤”,其学生为师母写的“此日衮师失母寒花瘦蝶尽归郎署悼亡诗”。南宋梁义姑终身不嫁,矢志抚孤,因而塑像入宗祠,位列祖先之前祭拜。清代梁学圭因为资友助学等义举,被乾隆皇帝赐“雍进士”。

梁氏宗祠正门两侧的墙上,各塑一只大象,象身由数百只陶瓷小酒杯镶嵌而成,这些杯体出自梁氏族人一家一户的贡献,据说取的是瓷杯立象(慈悲立乡)的谐音。梁厝村 137 号的“借钱楼”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原屋主开办钱庄,常在乡人困难时提供低息或无息贷款,有时债务到期,见当事人实在无力偿还,便会将借条债券当面销毁。钱庄内所备量具秤、斗,被乡人称作“公平秤”“公平斗”,乡中及附近各村若有经济纠纷,往往到此处借用称量校正。

正是在这些良好道德风尚的引领下,梁厝形成了崇尚“瞻天文自当稽所信,观时事犹可大有为”的经世致用“实学”风气,产生了一大批奉献乡里、报效国家的栋梁之材。比如主张重治鸦片囤贩之地、以“收香港为首务”的两江总督梁章钜,“敦崇孝悌、平易近人、乐于助人”的海门直隶厅同知梁孝熊,马江海战 23 英烈,黄花岗义士梁祖榆,“二七”烈士梁甘甘,《地下航线》主人公原型梁宝通,闽东工农游击队员、红军烈士梁仁钦,矢志“航空救国”导弹制造的福州市机械工业带头人梁振中……

永盛梁氏宗祠正门

2

“从 1019 年先祖入闽到 2019 年迁离梁厝已经整整 1000 年了,这 1000 年中更朝迭代、沧桑巨变。很多古迹要么拆掉了,要么经历了整修、重建,但是,真正流传于梁厝村始终不改的是'书香世业’的文化底蕴,我们崇尚耕读传家,也叫诗书继世,这也是自古以来,梁厝文教发达、科第繁荣、地灵人杰、英才辈出的重要原因。”说起梁氏一族对文教事业的重视与投入,已退休的中学高级教师梁振榕如数家珍。

据载,永盛梁氏入闽始祖梁宗公原本就是北宋太祖赵匡胤朝翰林修撰词部侍郎梁周翰的小儿子,书香门第让梁氏家族形成了尊师重教的家传。五世祖梁汝昌与朱熹乃科考同窗,同登王佐榜,相交甚好,并将梁汝嘉引见给朱熹,相为讲学。仓山永盛南里凤山(即后来的燕山)就是当年朱熹帮梁汝嘉与胞弟梁汝熹选择迁居的“风水宝地”。梁汝嘉在梁厝村开办梅涧书院,一边垦田造屋,一边因陋就简办书院,也曾邀朱熹前来讲学。此后,历世梁公遍请名士名师前来讲学之风延续了数百年。宋代梁厝村科举隆兴,每科开榜都有多位梁氏族人上榜,以至于当时竟有“无梁不开榜”之说,可见文风鼎盛。为培养子孙崇文向学风气,提倡惜字如金,清光绪年间,永盛梁厝村私墅学堂先生还自发组织“惜字会”,劝导乡人重视文化教育成果,不仅自己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还派人到乡间捡拾收集字纸,抚平审阅,有用者存留,无用者入“惜字炉”焚化。

永盛梁厝崇尚教育,除了走出去请进来之外,也自己办学,私塾、公学未曾间断。不论是“梅涧书院”“燕山书斋”“燕山学堂”,还是“梁厝公学”“梁厝公立小学”“梁厝中心小学”“梁厝小学”,历朝历代以梁厝为中心开办的学堂始终接续着教书育人的传统。也正因为如此,催生了一批名臣要员、学者专家。如清内阁侍读学士、太常寺卿梁上国,清代翰林院编修梁运昌,以及两江总督梁章钜、江苏海门直隶厅同知梁孝熊、科技翻译家梁鸣谦、植物病理学专家梁训义、药物化学专家梁敬钰、蜜源与昆虫授粉专家梁诗魁等。书法家梁敬泗、语言学家梁玉璋等人就出自梁厝小学。中国导弹与航天技术重要开拓者之一、导弹总体和发动机技术专家梁守槃和物理化学家、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所长梁敬魁两位中科院院士则让梁厝村获得“院士摇篮”“一村两院士”的美誉。除了专门开设展厅传扬功勋之外,梁厝村还设立了永盛梁氏教育基金,专门鼓励考上大学的梁氏优秀学生。千年书香氤氲,凝练了一个家族独特的文化气质,铸就了世代相承的家教家风。

“中间中规千古留名,勤读诗书万世师表”“家法本豫章三䇲楹书长食德,祠基依沙合千春社酒共扬芬”“醴泉无源芝草无根人贵自勉,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民生在勤”“尊于古训乃有获,乐乎天命复奚疑”“德义既高不慕䘵爵,文章斯美故有师承”“毕万在斯知其将大,随会至是可与有为”……走进永盛梁厝的宗祠文庙、古寺旧宅,人们随处可见许多有名无名的楹联诗作,那些刻在石柱上的、拓在木板上的、印在书籍抄本上的俳句楹联、格言书帖,对仗工整、用词考究,不乏华美隽永、立意高远的佳作。据说梁厝村中无论大家小户、平民显贵,都喜欢书写、张贴楹联,甚至连标语横幅都讲究对仗、押韵、朗朗上口。通过梁氏家族流传至今的族谱古籍不难发现,这些文字无异于家教家训,也正是永盛梁氏家族教育子孙的一种方式。梁章钜的祖父梁剑华曾撰联述志:“甘守清贫,力行克己;厌观流俗,奋勉修身。”其父梁上治更是以格言联为训子之道,《楹联丛话》记载:“章钜少承庭训,先父每为人书楹帖,必用格言,书一联云:'非关因果方为善,不计科名始读书。’呼章钜语之云:'汝知此联意义之深厚乎?我所书,乃自修要旨也。’终身用之不尽矣。”

永盛梁氏宗祠外的“违禁溺女光绪十五年五月上洲村”石碑

刊于《闽都文化》2021年第三期

微信编辑:林瑶佳

(0)

相关推荐

  • 烟雨四月又清明 追远慎终话宗祠

    烟雨四月又清明 追远慎终话宗祠 (朱诗向 摄影并文) 参天大树必有其根,环山之水必有其源.中国的宗祠文化源远流长,宗祠和姓氏密切相连,也是各姓氏子孙追本溯源.寻根问祖.传承家族优秀品质.激励后人拼搏奋 ...

  • 各地梁氏宗祠合集(一)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花东镇京塘村 梁氏宗祠 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白沙镇黄塘村 梁氏宗祠

  • 上包宗祠楹联

    上包宗祠楹联 新祠焕彩开祥光, 瑞鹤临风降福祉. 帝王将相兴亡胜败且观优孟衣冠, 才子佳人离合悲欢还厅丝竹管弦. 崇论宏议万世裔孙歌祖德, 敦风敦化千秋俎豆祀宗功. 弘扬家世秉政清廉第, 光耀门庭执法 ...

  • 梁德新║我参加梁氏宗族文化研究二、三事

    我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出生的人,中学退休教师.如今年届七十,数十年来读书爱书伴随着我的人生历程.我对客家文化有兴趣,在我退休前后的二十年间,在客家文化园地里耕耘,先后任市级刊物<客家人>& ...

  • 余氏流南迁路线及渊源(宗支源流)

    余氏始在熙河,南渡镇江,因官于泗州下邳郡.晋石勒之变,迁徙浙江睦州遂安县.祖有兄弟六人,最少之弟曰雍为鄱阳令,鄱阳令之孙燧公为建阳令<南朝梁任建阳令,载于建阳县志>,而家以籍溪村,燧公生有 ...

  • 徽州文化第一村!篁墩这两年牵动着很多人的心!

    篁墩,"程朱阙里".黄山城市的东大门,曾经辉煌无比的"徽州文化第一村",这两年牵动着很多人的心. A.幸运篁墩 暖阳.古桥.老人.12月21日下午,屯溪区屯光镇 ...

  • 曲江坑塘:飞鸿山上梅仙观

    飞鸿山又叫梅仙岭,在丰城虽算不上家喻户晓,却也颇有些名气.飞鸿山位于曲江镇坑塘村,左连鸡山.仙姑二山,右襟牒子岭,上仙姑岭,前踏龟蛇二山,海拔不过百余米,虽不算险峻,但也峰峦迭起,山上常年青绿,空气清 ...

  • 各地梁氏宗祠合集(二)

    广东省湛江市麻章区麻章镇甘霖村 梁氏宗祠 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素龙镇潭井村 梁氏宗祠

  • 千秋梁厝千秋业(下)

    3 穿过始建于南宋的永盛梁氏宗祠.梅涧书屋旧址,走过明代遗风的文昌宫天井石阶,抚看着那些被岁月打磨成圆弧的石棱.被虫噬得百孔千疮的木板,感受着那古韵沉静.不动声色,所有的联想仿佛都聚焦于这座村庄.也就 ...

  • 文华武邑——无梁庙(上)

    无梁庙 无梁庙,相传建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位于县城西街菜市南口,坐南面北,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在一个硕大的影壁墙里镶嵌着一个两尺见方的神堂,其堂虽小但甚为精妙,与其它庙宇相比不过是其缩影而已 ...

  • 小哥哥网恋吗?第九章 你被梁妈妈盯上了!

    文字丨 蔻蔻 图丨北堂文学舍 小哥哥网恋吗?  第九章:你被梁妈妈盯上了! "哎呀,知夏?"梁妈妈一进门就看见知夏."这么巧啊,你也来A市了?" 知夏扭开头,她 ...

  • 高淳民俗:盖房上梁,撒上梁团子、说吉利话

    高淳旧俗造新房,上梁要选好日子.好时辰.传统习俗上梁之时,通过"撒上梁团子.说吉利话"等仪式,引来不同年龄.不同生肖的人观望,以"十二生肖"到齐为吉祥. 主家选 ...

  • 《孟子》:梁惠王上

    看来很多人对此比较感兴趣哈,所以,我也决定在知乎开个中国文化专栏了. 在开始分享之前,先容我介绍一下孟子,他名轲,字子與,战国中期皱国人,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也是儒家重要的代 ...

  • 《孟子》原文诵读音频 -- 梁惠王上

    1.1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 ...

  • 蠡溪公园,风情梁溪河(上)

    ★旅游地点:无锡蠡溪公园之蠡溪东苑 造访蠡溪公园纯属一次偶然,只是看到梁溪河边有座折桥,觉得风情还不错,于是就上去走了走.结果发现往里走居然大有乾坤,分明是一个小型的公园. 古色古香的建筑呈长方形,类 ...

  • 《孟子·梁惠王上》原文及译文分析

    <孟子·梁惠王上>原文及译文分析 原文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 ...

  • 陈益峰:祭梁歌、上梁歌和踩梁歌

    整理/陈益峰 1.祭梁歌 梁木做好后杀鸡祭梁,主修师傅边把鸡血淋到梁木上边唱祭梁歌: 王母赐我一只鸡,生得头高尾又低; 头戴凤冠配彩云,身穿锦缎五色衣. 此鸡不是平常鸡,鲁班先师祭梁鸡; 千年基呀万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