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上红地毯(下)|空中茶摊vol.185《话说茉莉花茶》(二十)4-2
>>> 空中茶摊 <<<
《话说茉莉花茶》(二十)
4-2《走上红地毯》
04
热合法
明钱椿年《茶谱》记载:“橙茶,将橙皮切作细丝一筋,以好茶五筋焙干,入橙丝间和,用密麻布衬垫火箱,置茶于上,烘热;净锦被罨之三两时,随用建连纸袋封裹,仍以被罨焙干收用”。“莲花茶,于日未出时,将半含莲花拨开,放细茶一撮纳满蕊中,以麻皮略絷,令其经宿。次早摘花,倾出茶叶,用建纸包茶焙干。再如前法,又将茶叶入别蕊中,如此数次,取其焙干收用,不胜香美”。“木樨、茉莉、玫瑰、蔷薇、兰蕙、菊花、栀子、木香、梅花皆可入茶。诸花开时,摘其半含半放、蕊之香气全者,量其茶叶多少摘花为茶。花多则太香而脱茶韵,花少则不香而不尽美。三停茶叶一停花始称。例如木樨花,须去其枝蒂及尘垢、虫蚁,用瓷罐一层茶、一层花投入至满,纸箬絷固,入锅重汤煮之。取出待冷,用纸封裹置火上焙干收用。诸花仿此。”
至此,花香茶的工艺又进了一步,从“冷吸”法进入了“热合”法,并且对茶和花的配比量有明确规定,其工艺在社会文明进程中不断地创新改进,越来越进步了,人们对茶和花的属性了解的越来越多了,积累的生活常识越来越丰富了,能应用的花果芳草更多了。
明朝对花香茶的发展成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罢团茶做散茶。明朝前以做饼茶为主,在长期实践中,茶人们感觉到做饼茶造成了茶汁流失,影响到茶品质量;明朝皇帝朱元璋也知道了这一现象,于是颁布圣旨,不做饼茶,改作散茶。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罢团茶做散茶 ”。这样很大程度上拓展了茶叶在吸收香气功能方面的发展。
可见,人类原始饮茶之始,再从朝堂到民间,人们对花香茶的追求从未停止,算作是一种执念吧。
在历史长河里,从茶叶和芳草佐料共煮食,到在茶里添加香料龙脑的“调香法”做成贡茶,而后应用茶叶的吸附功能,发明了用茶叶吸收鲜花果的香味,以助茶香的“冷吸”法,再到茶花混合装在瓷罐里入锅重汤煮之,热吸花朵因加热而分解出的香气和花瓣汁,创造出了“热合”法。花香茶发展到这一阶段,表明了古人对花香茶的充分肯定和喜爱。
然而,明代王象晋《群芳谱》说:“上好细茶,忌用花香,反夺真味。”如此说来,“花香茶”在茶中,并非上品。上好的茶因为自身茶香轻灵,用花香怕掩盖茶之真香。普通的茶叶由于茶香本不足,就以花香补之,说明此时的工艺还是停留在吸收吸附花香于茶表面,以花草香来覆盖代替茶香,还没能从整体上提升茶质,只是起到添补的作用。那时的花香茶,原料茶不用上品茶,因为其香合后的成品茶,香气是花果味,滋味是茶本味,香气是漂浮的,自然就算不上好茶了。
人类总不满足于现状,总是在追求完美;这样万物也总是有不足,世人觉得茶叶可以再进一步提升,长时间的尝试,总是迷恋于花草香味,执念要喝“花香茶”;优胜劣汰,一致认为用茉莉花熏香的茶叶香气最为怡人,最为可口。自此,来自西域的茉莉花和中国茶,这两个异国他乡的本草终于相知了,缘定三生。茉莉花为茶吐尽芳华,奉献一生,致使茉莉花熏制的茶叶,成为了主要花香茶。
但人们对此依然褒贬不一,共同的意见,好茶不用。那时用花又喜又怕,喜欢这口香味,又怕用花多了夺茶真味,所以界定了“一停花三停茶,花多脱茶味”的经验之说。这种吸香法,目前还很广泛地应用。这就说明了有的做茉莉花茶为什么多窨次做不了,做多了,就太香了,都是茉莉花香味,品饮之如饮花水,没有了茶味。后来花茶界里流传一句话“花香不盖茶香”,用来警示后学者。做不够不香,做太过了又太香了,没了茶味。一直是个瓶颈,说明了这样收纳茉莉花香气的方法,还只是停留在吸附香气的层面。既然本草有缘,如何才能彻底融合,相协相宜,达到理想的状态呢?
05
融合法
热合法之后,茉莉花茶在明后期、清朝间三百多年里都发生了什么工艺变革呢?跟今天的茉莉花茶工艺是怎样的关系呢?
清朝乾隆年间(1767年)茉莉花茶因优异的品质悄悄地成为了御茶、贡茶,成了誉满皇城的“京味”,成为大江南北皆喜爱的珍品佳茗。据传,慈禧太后特别喜欢茉莉双熏茶,即:将窨制好的茉莉花茶,在饮用前用新鲜茉莉花再次吸香饮用,现在的说法,即再次提花。慈禧还喜欢茉莉簪花,但是只能她专用,不许宫里的其他人簪茉莉花。
几千年的追求传承到了清朝,终于诞生了茶叶中的贵族,独具风骨的茉莉花茶。
06
深受欢迎
茉莉花茶制作始于福州,由于茉莉花茶受欢迎程度剧增,因此,茉莉花也从福州传到各产茶区,他们纷纷制作茉莉花茶,或将茶叶运到福州加工成茉莉花茶再运回去,都想把所有的茶用茉莉花窨制一遍,几乎到了无茶不茉莉的境地。
民国时期,茉莉花茶发展到鼎盛至极。抗日战争爆发时,民不聊生,百业俱废,制茶业也未能幸免,茉莉花茶制作技艺也因此遁藏于民间。
20世纪90年代前茉莉花茶执行国家供销社定价,全国统一,这是所有茶品类里唯一的殊荣。
用茉莉花茶招待客人是很高的待遇。1972年,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在毛主席的书房喝的就是福州茉莉花茶。基辛格在回忆录中说:“毛泽东身旁的茶几上总堆着书,只剩下一个放茉莉花茶茶杯的地方”。世纪老人冰心平生最喜茉莉花茶,老舍常到她家,冰心都是用她喜欢的茉莉花茶招待他。老舍赠给吴文藻和冰心的诗中写道:“中年喜到故人家,挥汗频频索好茶。且共儿童争饼饵,暂忘兵火贵桑麻。酒多即醉临窗卧,诗短偏邀逐句夸。欲去还留伤小别,阶前指点月钩斜”。作家章武先生在《世纪同龄人的乡思——冰心侧影》描述说:“大门敞开着,从屋里飘来一阵我们所熟悉的香味。没错,家乡的茉莉花香!清清的,淡淡的,撩人乡思的香味啊!我们走近了客厅,只看见一位熟悉的、慈祥的老人从八仙桌边拄着木拐杖站了起来,朗声说道:“知道你们要来,瞧,我都沏好了家乡的茉莉花茶等着呢!”老乡相见,亲情绵绵,花茶开怀,香味顿显。能不忆家乡福州?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