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教堂遗址,在长城脚下,东西合璧,网红打卡之地
塞外之地,长城蜿蜒曲折,明代把长城叫作边墙。长城内就是大明朝的地盘,长城外,就是蒙古人的势力范围。长城中华文化的象征,长城代表是东方文明。教堂作为体量高大的西方建筑,成为西方文化的代表。没有想到在这个地方,长城脚下,出现了一座教堂,长城荒废了,教堂也残存一座钟楼,东西方文化在此交融,东西方美景,在这里展示。
一下子成为了网红打卡的地方。
这是在哪里啊?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左云县八台子村,八台子教堂遗址。
很是神奇,也很是纳闷,在这荒凉的边塞之地,人烟稀少,怎么会修建了一座教堂呢?
个人认为教堂应该修建在繁华的地方,人多的地方啊!这样好利于宗教的传播啊!这座八台子教堂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话说,光绪初年,北方连续四年的大干旱,
被称作“丁戊奇荒”。真是太奇怪了,怎么能够连续四年的大旱呢?那时的中国是农业国家,老百姓靠种地,种庄稼维持生计。种地需要水,特别是北方,本身就干旱少雨,种地很多地方全靠老天爷了,全靠龙王爷了。
所以北方地区龙王庙特别多,都希望龙王爷能够风调雨顺,普降甘霖。
这样老百姓种地才能够五谷丰登,才能够有好日子过。
可惜赶上了百年不遇的大旱,颗粒无收,老百姓流离失所,饿死街头,千里大地,人间地狱。每到这个时候,总是该改朝换代的时候了,挣扎在死亡线上的老百姓,揭竿而起,一呼百应,江山就不稳了。
清朝统治者,当然深刻的认识到了危险之所在,一方面赈灾,开设粥厂,让老百姓最起码先能够有口饭吃;另一方面加强统治,严防饥民造反闹事。
老百姓呼天叫地的都不灵了,传统的宗教信仰,在老百姓千呼万唤中,也没有起作用。这时候,西方的传教士来了,
他们赈济灾民,从官方角度来说,朝廷不出钱,不出力,外国人帮助赈济灾民,当然是好事,当然支持和默许了。对于老百姓来说,也不管中国人外国人了,先吃饱饭,活下来再说,在接受传教士的一粥一饭之后,也开始接受传教士的教义了。从而西方的宗教在中国北方迅速传播。在这种大背景下,八台子教堂应运而生。
1876年也就是光绪二年,德国传教士在此地修建了八台子教堂,当初规模很大,能够容纳几百人。1900年义和团运动,打着扶清灭洋的口号,凡是和洋人有关的一切都要毁掉。八台子教堂也遭到了破坏,1916年八台子教堂再次得到复建,成为当地的宗教中心,可惜多灾多难,后来在历史的长河中又是屡遭破坏,如今仅存一座钟楼,
依然屹立在长城脚下,屹立在边塞之地,形成了一幅东西合璧的美景画面。
下面就上一些照片,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教堂钟楼立于高台之上,
不远处就是长城
就是长城的墩台
钟楼高大壮观。
顶部高耸,西洋建筑风格突出。
顶部有“反修”两字,是历史上留下的印记。
底部门框,透过门框眺望远方。
站在钟楼底下,往上看,看到了另一个世界,内部结构真是神奇城四边形和六边形,难得一见。
多个角度展示钟楼的美景。
几分枯草,透露出“塞下秋来风景异”的境界。
八台子村所处为边塞之地,多风沙而少雨,但是沟壑低洼之地,也是郁郁葱葱,让人看惯了黄土之后,也是一份欣喜。
教堂不远处就是明长城的威鲁堡遗址,可以顺道去感受一下。
一座教堂从兴建到如今也就短短的100多年,几经兴废,可谓命运多舛。一座恢宏的教堂,其他都已经无存,唯有一座钟楼独存,可谓幸甚,让来到此地的后人,无数感叹!
一边是长城,一边是教堂,没有修复的长城和未修复的教堂,一起组成一幅东西合璧残缺的壮美诗篇。难怪成为网红打卡之地,如果有机会,开着车驰骋于边塞之地,去看看这座网红教堂吧!
神州大地多精彩,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去探寻一路的风景。
探秘深藏于民间的文物古迹,
揭秘那些不为人知的历史遗存,
300篇精彩美文,必定有你喜欢的,就请持续关注吧!
你的关注和转发,就是对作者的最大的支持。
你的转发,你的朋友会感谢你。
文中广告,动动手指,点击一下。谢谢!
同类精品文章,相信你也喜欢
都知道有五岳山,你知道还有五镇山吗?惊呆双眼,保存完整的辽宁北镇庙
武则天开凿一尊大佛,天下闻名;李世民开凿这尊大佛却是默默无闻!都是世界文化遗产!
作者:大槐树,70后,北京土著,民间古迹的记录者。 热爱文物古迹,喜欢老祖宗留下的这些老东西,用手中的相机,记录古迹的美丽;四海漫游路上的探路者,喜欢把旅游中的景物,推介给大家;希望用自己的力量,记录更多的历史,更多的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