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岁的天才“巨婴”郭泠:生活全靠家长,一天只吃一顿饭?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郭泠 :巨婴还是天才?
只看标题,你立刻就会产生偏见。舞蹈教师居然要靠家长们来轮流照顾他的生活,这不是巨婴是什么?
假设这位舞蹈老师是个不懂如何生活的巨婴,那么,他到底有什么能耐,能够让学生家长们心甘情愿为他付出,做他的生活保姆?
舞蹈教师郭泠,并非巨婴。
因为所谓社会巨婴,是指那种什么都会一点,却什么都不突出,而且身心皆懒,需要仰仗他人才能生活下去的人;而天才,则是在某一领域内有独特天赋,并且因为热爱和专注于自己的特长与天赋,从而省略甚至是颠覆了普通人的生活模式,纯粹为了自己的天赋活着的人。
这种人的生活日常,注定与众不同。四十六岁舞蹈家郭泠,就是这样的人。
从小就显现出舞蹈天赋的郭泠,不到10岁,就入选了北京芭蕾舞蹈团。
在舞蹈团期间,为了维持自己的身材不变形,郭泠曾经一天只吃一顿饭,只求自己能够满足舞蹈作品的身形要求。
毕业后进入舞蹈届的郭泠,在机缘巧合之下,看到了杨丽萍的舞蹈,并几经周折拜杨丽萍为师。可惜,在此期间,却因一场意外事故而暂别了自己热爱的舞台。
事故之后,郭泠并未放弃自己热爱的舞蹈,反而将自己对舞蹈事业的重心,从舞台个人表演上,转移到了舞台下的教学上——告别舞台之后的郭泠,成立了自己的舞蹈培训学校,成为了一名专职的舞蹈老师。
最初,舞蹈培训学校寂寂无名,但郭泠并不着急。
从无人上门学习到自己亲自上课示范,最终,他的课和学校赢得了家长们的信任,学生一批批的蜂拥而至,对舞蹈和舞蹈教学的痴狂与极高的培训过关率,让郭泠逐渐在舞蹈教培圈内,获得家长们的认可,打响了自己的名头。
看过郭泠舞蹈教学过程的家长,无一不被他的疯狂和高标准所折服。
普通学生报名上课,首先要过郭泠的选拔关,如果不符合舞蹈生基本的身体条件,家长给再高的课时费,也上不了他的课,更会被他直接劝退。
符合条件的学生,郭泠不仅免费加时上课,更会因材施教,不断激发他们的天赋和对舞蹈的热情,比如寻常一节课1小时,如果郭泠发现学生以某种方式和时段上课效果特别好,往往会要求他们继续练习,直到他们迸发出自己最好的状态和效果。
郭泠的个人生活到底过成什么样了,竟然要让家长们组团帮助呢?
原来,痴迷舞蹈的郭泠,全身心扑在舞蹈和教学上,从不花时间考虑自己的日常生活,而对日常生活需求,也从来都是以最简单的方式处理:尽管年收入百万,但是郭泠连房子都不买,直接就住在舞蹈培训学校旁的酒店里。
日常他既不买菜也不做饭,常年就吃盒饭,至于日常换洗衣物,也是穿一件丢一件。了解他情况的学生家长们,自发地组织起来,给他做饭,为他洗衣服,轮流照顾他的饮食起居生活。

郭泠也并未感到有任何尴尬,反而觉得很正常:
我只热爱舞蹈,我的生活中除了舞蹈,没有任何让我感到值得费时间去做的事情。感谢这些家长对我的理解和帮助,我也只能以最好的热情和精力,去将他们的孩子培养成才,才是对他们的最好回馈。
这样看来,舞蹈教师郭泠,并非巨婴,而可谓舞痴。而舞痴郭泠,虽然年收入百万,却至今未结婚生子。

普通人与天才的区别

郭泠是一个普通人,他是世界上无数个热爱舞蹈的人之一。
普通人郭泠,将舞蹈天才的特质彰显得淋漓尽致:将生命中的一切时间,都倾注在自己最为热爱与擅长的事情上,为此不惜打破芸芸众生的庸常。从这一点上来说,郭泠是非常幸运的。
因为热爱舞蹈,所以他能够全身心投入其中,不断进行自我训练,不断训练自己的学生,不断为专业领域输送合格的人才。可以说,他生活和生命的每一分钟,都围绕着自己所热爱的舞蹈在旋转和深入,没有浪费一分一秒。
也正因为这样的高度专注,才让他在自己的领域之内,取得了一定的收益,满足了一定的社会需求。所谓天才,除了天赋与勤奋之外,还要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有超越常人的专注力。
而普通人之所以不能有所成就,差别仅在于:从未深挖过自己的天赋,更没有将所有的时间,都集中倾注到自己所热爱的事情上,没有为自己的热爱,去做持续的努力和付出。
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之所以平庸,也绝不是因为不够聪明或没有机会,而是因为即使知道自己擅长和喜欢什么,也仅仅停留在一般的努力程度上。如此一来当机会降临的时候,我们也会因为努力程度不够,而抓不住它。
在此根源性疏漏之上,我们居然宁可将时间和精力,零零碎碎地用在琐碎的日常上,也不愿意承认,是自己的一般性努力与付出,阻碍了自己成为英雄或天才。
这,也许就是“巨婴”郭泠,带给我们的启示与启发。
也许有人会认为,46岁了,他做得也不过如此,有必要如此拔高他吗?
并非拔高,而是看到了一个热爱自己所爱的人,围绕着自己的热爱在生命终止之前,不停积累,不停地向上,并取得了一定的收获。
而说到底,我们中的多数人,都不敢也不愿像郭泠一样,围绕自己的梦想去分秒必争,去成为与众不同的人。我们更倾向于像大多数人一样循规蹈矩,尊崇生活的既定程序。
哪怕这种生活程序,会逐渐阉割掉我们的天赋与热情。
- The End -
作者 | 汤靡达
编辑 | 一粒米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Bloom, P., Hood, B. M., Leonards, U., & Donnelly, K. (2010). Implicit voodoo: Electrodermal activity reveals a susceptibility to sympathetic magic. Journal of Cognition and Culture, 10(3-4), 391–399.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