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我心,多问问自己怎么想
无论是观世界,还是听其言,观其行,都是从外部获取信息。
要得到完整的图景,还需要“问我心”,从自身内部获取信息。审视自己,问清楚自己是谁,想要什么,需要什么。得到了这些信息,你才能看得更加清楚。离实现目标,又近了一小步。
为什么要“问我心”?
如果目光只向着外面,很容易被卷进各种潮水。
外面的世界,没有谁是绝对的主角,也没有谁能绝对的掌控。看看市场,好像不错,机会多多。听他们说,风口到了,大家赶紧飞起来。看看周围的人,甭管是已经飞到了半空,还是在地上拼命扑棱,都在飞着。你收拾收拾自己沉重的身体,要不要也扑棱几下?
还没等你决定好,风好像又停下来了。猪肯定是没法再飞上天,就连老鹰,也只是观望。眼里看不到什么起风的希望,耳朵里听到的是行业里哀鸿遍野。你是不是马上就要缩回手脚,一切按下停止键?
即使你对外面的世界看得一清二楚,对事情的分析也准确无误,要想做成事情,你还得找到自己的锚。有了锚,你才能在潮起潮落,云开云散中,定住自己的心,守住自己的人。找到心锚的前提,就是向内发问。
如何问?
先问清楚自己是谁。你是地主老财家的傻儿子,还是王二麻子家雇的泥腿子?前者出生就拥有良田万顷,躺着就能收租攒金币。他摔下来10次,10次都有家里的鹅毛垫子稳稳接住。后者得天天劳动,才能糊口。好不容易攒点东西,已经花去了大半生。哪怕只摔一次,他都无法承受。内核的东西可以平等,但外延的现实显然不同。这就是同人不同命。人各不同。不同人拥有的东西,以及他可以承受的代价,是天差地别。
再问自己想要什么。想要的范围可以很广,几乎不用受限。天马行空,想想而已嘛,谁管得着?但真有能管得着的。就是你的眼界。你的眼界,框定了你的想法。人不可能转到自己认知以外的钱,也不可能产生眼界以外的想法。而眼界,是和“你是谁”紧密相关的。“你是谁”,意味着你在成长过程中,看到了什么,经历了什么,感受过什么。这些经历、体会和感受,决定了你的认知和眼界。
再问自己需要什么。需要什么,和想要什么,是两件事情。想要什么,更多地是从感性的主观的角度出发,是一个自身欲望所求。而需要什么,则更为理性,建立在你有什么的基础上。你想要顶级配置的一辆车,但你需要的,只是一台从这里到那里的代步工具。你想要超五星超松软的鹅毛枕头,但你需要的,只是躺下来,好好睡一觉。
需要提醒的是,“问我心”,不是叫人沉溺于自我。而是敢于深挖自我,把自身与外部世界,放进梦想的图景。向内发问,问清楚自己是谁,想要什么,需要什么,尽可能认识真实的自己。
锚定了内心,你才能在风起云涌中,做自己应当做的事情。你的梦想,才不会止步于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