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坡病害挡墙处治与泥石流排导槽出口探讨

一、对于高山峡谷区的河流,由于河道纵坡大,水流湍急而冲刷力度大,一旦岸坡挡墙抗冲刷深度稍有欠缺,极易造成挡墙出现病害。而此类冲刷不但包括湍急水流的直接冲刷,也包括了湍急水流裹挟着的直径不等的碎块石、漂石等对河岸防护结构的撞击式冲刷。因此,对于高山峡谷区的河流最主要的是这两冲刷问题的解决,以及由此引发的挡墙病害问题。
某公路路肩挡墙高约8m,位于河道顶冲段。由于挡墙基础部位的抗冲刷能力不足,造成在百年一遇洪水的直接冲刷和裹挟着的水中颗粒物的撞击作用下发生墙基淘蚀。导致挡墙发生整体外倾,墙后路面开裂,并逐渐呈环形失稳方向发展。

图1-1 墙后路面开裂

图1-2 挡墙基底淘蚀和挡墙外倾

本次病害处治的主要对象为有效消除挡墙基底淘蚀和由此引发的挡墙外倾。基于此:

1、在现混凝土挡墙基底设置保护性的副墙,并对挡墙基底采用混凝土回填,从而提高路肩挡墙的抗冲刷能力和地基承载力。

2、对完整性较好的挡墙设置肋条式锚杆进行加固,从而有效提高挡墙的抗倾覆能力。

3、对破损路面进行必要的洗刨加铺找平。

图1-3 岸坡病害挡墙处治示意图

二、排导槽出口的合理设置,对顺利疏排泥石流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旦设置不当,极易造成排导槽出口淤积而不利于泥石流的排泄,甚至造成泥石流暴发时极易堵塞河道而形成堰塞湖。下图所示的泥石流排导槽就存在如下问题:
1、排导槽出口段呈喇叭形设置,极易造成泥石流通过此处是流速迅速降低,直接导致泥石流在出口段淤积,不利于排导槽对泥石流正常的输送至前部的河道而被河水带走。
2、排导槽主轴正对河流轴线,不利于河道的行洪和对泥石流的运送。
3、排导槽前部出口部位没有设置较好固脚措施,而多为泥石流堆积物形成,这极易在河流的冲刷作用下导致出口段排导槽损坏而不利于泥石流的正常输排。
4、排导槽出口部位与河床高差较小,可能导致河流洪水会倒灌至排导槽内一定范围而影响泥石流的排泄。
图2 排导槽出口段的不合理设置

综上,泥石流排导槽的出口段设置应适当进行收口,加大泥石流的流速,从而有利于泥石流顺利的输排至河道。

此外,泥石流排导槽出口段应适当向下游方向设置一定的倾角,从而有利于泥石流被河水带走,也减少了在泥石流的冲击作用下形成堰塞湖的可能性。

其次,排导槽前部出口部位应设置较好固脚措施,防止在河流的冲刷作用下导致出口段排导槽损坏而不利于泥石流的正常输排。
再次,排导槽出口部位宜较河床具有一定的高差,从而有效提高泥石流的过流排泄能力和防止洪水不会倒灌至排导槽而影响泥石流的排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