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山水诗《响水寺》

七律 · 响水寺

王淑琴(蜗牛蔓蔓)

密林隐迹久埋名,霞起花开独自盈。

怪石悬枫丹瀑落,古藤缠木碧烟生。

钟鸣静院穿深谷,鸟匿幽山拒远城。

碑刻兴衰苔复厚,无边秋月沐风清。

顾兆东(鸭绿江隐士)点评:

上面这首诗,刊载于鸭绿江诗社微刊2019年的《诗林荐读》上。今天,我们来鉴赏这首诗:

试析山水诗《响水寺》

山水诗,是诗坛的绚丽奇葩。我国上古时期,就有赞叹山水的民谣,后来的《诗经》,更有许多歌咏山水的民歌。但是,山水诗作为一种流派立于我国诗歌发展史上,还是在南北朝。1600多年前的谢灵运(公元385~433)创作了大量山水诗,在艺术上继往开来,“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文心雕龙.明诗篇》)”终于确立了山水诗在诗坛的地位。从此,山水诗跨越“万水千山”,走到了今天。

如今,山水诗该如何发展?当然,这是文坛大师操心的事。但是,我们自己怎样写山水诗,那可是我们自己的事儿。写好了,山青水秀;写不好,山水可就不好玩了。

在此,试以蜗牛蔓蔓的七律《响水寺》(下称《响》)为例,谈谈我个人的粗浅看法。

一、写山水诗最好写出不一样的意境。古往今来,山水诗比山水还多,真有点先诗辞已尽的感觉。但是,望着这山一样海一样的山水诗,有没有这样的感觉:水平有高下,意境差不多?写景点就是美丽、热闹,玩得开心。而《响》却不是。《响》,全诗从第一句到最后一句,句句具有独特的“孤寂”意境,这种“孤寂”,一下子就有别于大部分的山水诗,吸引了读者的目光,也抓住了欣赏者的心。

二、用恰当的意象突出特殊的意境。要创造某种意境,当然须要一系列的相应的意象。《响》中的深山、隐迹、埋名、独自盈、怪石、古藤、静院、深谷、幽山、远城、碑、苔、月、风,等等意象,无不孤寂。

三、用对比互衬突出艺术效果。颔联,出句景色由上而下(丹瀑落),对句景色由下而上(碧烟生),动感互衬对比;“丹”瀑,“碧”烟,色彩互衬对比;颈联出句,钟声能穿透深谷,对句,远城却影响不着幽山,逻辑互衬对比;钟鸣,静院,声音互衬对比;幽山,远城,荣衰互衬对比……互衬对比出效果。潘长江与武大郎站在一起,还是潘长江与姚明站在一起,效果大不一样。

四、情在景中,意在言外。山水诗固然写山水,但是,不仅仅是写山水,甚至不是为写山水而写山水诗。千山万水总是情,此山此水更深情。《响》的每一句,都蕴涵着对“响水寺”的深情,都蕴涵着对如此孤寂的响水寺的遗憾、惋惜、感叹、不平、希冀……之情。尾联的“碑刻兴衰”四字,说明了响水寺也曾经辉煌过,这是不是暗示响水寺“复兴”有望呢?可是“苔复厚”,又使这希望变得渺茫了,留下的,是作者对响水寺的无尽的感慨和深思:无边秋月沐风清……

当然,《响》也并非尽善尽美。吹毛求疵,感觉《响》的手法技巧似乎“单”了一点,写山水诗的手法技巧多了去了,绝不仅限于上面几点。个人以为这首七律四联皆为景,意境似乎稍微“窄”了一点,倘若有一联宕开,使之意脉“峰回路转”,进一步提升诗外之意,当更佳。但是,《响》给我们的示范效用,确是实实在在的告诉我们:这么写山水诗,山水是可以“活”的,山水是可以有情有意有灵魂的。

评者简介

顾兆东,网名鸭绿江隐士,1956年3月生,公务员退休。丹东市诗词学会理事、副秘书长,鸭绿江诗社微刊主编,辽宁诗*社联盟常委。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