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大师列宾与老师同为文学巨匠画肖像,扎实的素描训练很见功底

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IlyaYafimovichRepin)1844年出生于乌克兰丘古耶夫省,1863年移居圣彼得堡,进入圣彼得堡绘画学校学习;1864年转入圣彼得堡美术学院;1873年至1876年先后旅行意大利及法国,研究欧洲古典及近代美术,回国后勤奋作画,创作了大量的历史画、风俗画和肖像画。

列宾在充分观察和深刻理解生活的基础上用画作展示了当时俄罗斯的社会生活,表现了人民的贫穷苦难及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他在构图、色彩、笔触、线条、肌理等油画语言上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代表作品有《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伊凡雷帝杀子》《意外归来》等。在题材选择上,多以反映俄罗斯当时各阶层人民生活,揭露专制制度为主题,特别是创作了大量的历史人物画。在笔触表现上,列宾采用直接画法,厚薄结合,早期的笔触细腻严谨,真实反映出人物形象特征,后多用概括、强劲的笔触表现出丰富的画面效果,使作品富有张力。

19岁的列宾在绘画学校学习时遇到了对他今后艺术道路发展影响颇深的老师——克拉姆斯科依,克拉姆斯科依是“巡回展览画派”的创始人之一,他重视理论学习,善于思考,办事严肃认真,对待艺术创作一丝不苟,在学生年时代就掌握了较为熟练的油画技巧,在用色、笔法上也都能总结出一套自己的经验。克拉姆斯科依与列宾的关系远远超越了师生情谊,只有当一个慈爱的父亲发现他的儿子有过人之才时,才会这样关心他的命运。列宾在进入美院后,还会时常去找克拉姆斯科依看他的画,而克拉姆斯科依也会热心的指导,并且能够很敏锐地发现其中的问题,慢慢培养了列宾的美学观,帮他找到了自己在艺术上的归宿。

列宾在美术学院学习期间,从未缺席过任何课程,在经过契斯恰可夫素描教学体系的专业训练后,他练就了过人的绘画基本功。与此同时,列宾还常向克拉姆斯柯依学习和请教,他勤于思考,非但没有受到学院派教学的束缚与局限,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写实绘画语言,也因此,在毕业时获得了学生创作竞赛金质奖,列宾在回忆录里,用一章的篇幅详细介绍了自己随老师学习的历程,将自己在美院学习时期称为“充满幸福的蜜月”, 可见克拉姆斯科依对列宾的影响之深。由此可见,扎实的基本功,是一名成功画家不可或缺的能力,是表现自我和画面人物内心情感的重要技术要求。

二人为不同时期的列夫·托尔斯泰都绘制过肖像,我们可以从这两幅作品中看到其中绘画语言的继承与发展。

▲克拉姆斯科依 《托尔斯泰肖像》1877 布面油画 90cm×70.5cm

克拉姆斯科依所绘制的《托尔斯泰肖像》(1877年)使用了自由概括且富有韵律的笔触塑造了托尔斯泰沉着安静的形象,炯炯有神的目光,流露出深邃的洞察力。仔细观察会发现面部皮肤是由众多不明显的笔触层层叠加而成,而位于阴影部位的胡须则是在最初的棕色底稿上罩染或是半罩染薄涂,有着极强的造型能力,服饰的处理较面部就相对自由轻松一些,笔随形走,厚薄统一。

▲列宾 《托尔斯泰肖像》1887 布面油画 124cm×88cm

再看列宾在1887年绘制的《托尔斯泰肖像》,表现出了作家正在读书期间认真思考的状态,目光十分锐利,沉着冷静。列宾采用的同样是直接画法的表现方式,构图与用色上也基本一致,这幅画的创作列宾仅仅用了三天,所以用笔更为放松,面部层层堆积的笔触则更为明显,特别是在亮部的笔触,几乎没有被晕开抹平,厚实而又清晰,对于服饰的处理就更为流畅。列宾在克拉姆斯科依身边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对描绘对象的准确概括,能够通过直接的笔触去表现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列宾美术学院素描作品

一方面,列宾通过在学校老师的教授,掌握了扎实的现实主义绘画技巧,练就了一手善于观察概括人物形象,用大胆的笔触刻画出人物心理特征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自身的学习与探索,尝试多种绘画方式,使自己的笔触更加成熟,更具表现力,逐渐形成自己特有的艺术风格和笔触特点。特别是出国学习阶段,列宾在接触学习印象派的绘画方式后,立足于现实主义题材,使用更为大胆,更具表现力的笔触去创作作品,与同时代的巡回展览画派的画家相比,他创作的广度和深度都超过了同时代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