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故事:古埃及到古希腊
今天,我想绝大多数人都知道,那些庞大的金字塔是陵墓。上古时代人类曾有残忍的惯例,有权有势的人死后需要陪葬,既有动物也有人,这种习俗后来发展出墓葬中的各种雕塑陪葬物和墓葬壁画,今天这些出土的东西就成了我们了解古代历史的重要手段,同时这些陪葬物也成了今人眼中古代重要的艺术品。
很多人应该目睹过埃及金字塔墓葬壁画和浮雕,这些壁画中的人物看起来很奇特,这种奇特也成了埃及古代艺术的特色。简单来说,古埃及的画家们选取对象最具特征的部分,拼接成在他们看来更加完整的全貌。例如如果他们要画一个人,这个画中人物可能是由一张侧脸,一只正面的眼睛,正面的肩膀和胸膛,侧面的胳膊和腿,两只一模一样的内脚踝的脚所组成。再例如一副关于池塘的画是俯视角度的池塘,里面的水鸟和鱼又是侧面的,池塘边的树木也是侧面的,这种画法很像孩子画。
孩子涂画并不是画他看到了什么,而画他想到了什么,即便是孩子画的是他最熟悉的东西也是如此,孩子画的其实是画中内容给他最深刻的印象。古埃及的图画也于此类似,画家画的并不是在某一刻看到的景象或者对象的样子,而是基于他对自己要画的东西所知道的内容,忠实的再现对象尽可能多的特征,换句话说画家画的其实是知识。就像壁画中,神比人画的大,主人比奴隶画的大一样,这也代表着某种意义的知识。事实上这恐怕是最常见的方式,汉武帝那副著名的壁画里,刘彻就比他身边的两名太监要大一些。这些知识还包括坐像必须把手放在膝盖上,男人皮肤比女人黑,太阳神是鹰头,死神是豹头等等。所有这些知识就形成了埃及艺术的最大特色,即一套严格的法则,埃及人的雕像、绘画和建筑似乎都服从这一法则,三千多年里几乎没有任何变化,除了第十八王朝的一个短暂时期,这是埃及遭遇入侵,外来者建立的“新王国”时期。
公元前一千年,外来部落入侵希腊半岛,古希腊迈锡尼文明灭亡。这些新来者在最初几个世纪里没有留下太多的东西,不过他们的艺术总体来说粗糙原始,陶器以简单的几何图案装饰,约公元前700年的希腊花瓶纹样来看,几何图案构成的人体,总的来说有近似于埃及艺术的风格。
希腊人早期建筑可以确定是木制的,但是这种简单朴素的建筑风格一直保留到今天,这种风格叫做多立安式,得名自多立安部落,斯巴达人就属于多立安部落。大约从公元前600年开始,希腊人开始使用石头建造多立安式建筑,今天闻名世界的帕特农神庙就是自多立安式建筑演变而来,帕特农神庙最具特色的是它的柱式,被称为多立安柱式。
公元前五世纪结束的时候,多立安风格也变成了爱奥尼亚风格,主要变化是更加细的圆柱,以及卷涡纹的柱头。
到公元前4世纪初期,又一种柱式广受欢迎,它以富足的商业城市科林斯命名,即所谓的科林斯柱式,这种柱式是在爱奥尼亚柱式的基础上增加了叶饰。科林斯风格的建筑一般除了这种柱式之外,还会建筑物各处修饰更多更华丽的花饰。
希腊艺术家的雕塑从继承埃及人的风格开始,但是他们显然不满足于那种严格的规则,开始探索自己的路子。从公元前600年的克里俄比斯和拜吞兄弟雕像来看,艺术家尝试弄清楚膝盖是什么样子的。
古希腊留给今天的一项重要遗产是奥林匹克运动会,只是两千多年以前参加运动会不是职业运动员,而是名门贵族的成员,获胜的奖励也不是奖牌,而是被依照夺标者的样子铸造成青铜像,进献给神灵。当时奥林匹克神庙四面肯定安放着很多运动员的雕像,但是今天这些雕像大多已经消失了,只发现了许多底座和很个别留存下来的青铜雕像,驾驭者像就是其中之一,这是一个根据人体形状知识造型的青铜像,尤其是用宝石填充的眼睛,一改人们对希腊雕像刻板空洞的面容的印象。
雅典著名的雕刻家米龙的名作《掷铁饼者》仿制品众多,其青铜原作早已经失传,现存最早的仿制品是罗马时代的大理石像。《掷铁饼者》最大的特点,是把埃及人的规则与古希腊艺术家试图创作可信人体的努力完美的结合了起来。米龙使用的也是埃及人的公式,但是他没有人体的各种特征简单拼接起来,而是把这些特征放在合适的位置和姿势上,使之形成一个可信的动态人体像。
公元前4世纪的希腊雕像也变的优雅、轻松、灵动,雅典卫城胜利女神小庙石制栏杆上的浮雕柔和、华丽,尤其是艺术家毫不费力的表现出轻薄衣服的轻柔感和下垂感,动态表现和短缩法运用的随心所欲。如果说之前的两个世纪,雕塑以其代表的神袛闻名,那么在这个世纪雕塑将以其本身的艺术之美而得到名声。
这一时期最伟大的艺术家是波拉克希特列斯,《赫尔墨斯和小狄俄尼索斯》据说是他的原作,这件作品与《掷铁饼者》类似,古老的艺术理念仍然在起作用,但是雕塑本身要比一个世纪以前的作用优美得多,柔软的皮肤、肌肉和骨骼的隆起,完全表现为一个活生生的人的优美。
从某种角度来说,古希腊艺术家通过他们习得的知识,创造了一种完美的境界,世上没有一个真人的身体能像希腊雕塑那样的对称、匀称和美丽,这种理想化的美丽,类型化的形象和个别化的形象之间取得了新的巧妙平衡,被后世誉为最完美的人体形式。
但是古希腊的雕像有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没有肖像,雕像头部虽然并不是说呆板和木然,但也从未表现过强烈的表情,这种现象一直到亚历山大时代才逐渐松动。随着亚历山大的征服战争而来的,是艺术历史的著名又具有很强争议性的“希腊化时代”,西方艺术史上普遍认为亚历山大的东征为原来只在几个小城邦的艺术风格,发展成为半个世界的图画语言创造了条件。但是希腊化时代的艺术却不能说是希腊艺术的简单扩张,而是整个希腊艺术的一次大变革,例如这一时期在后世享有盛誉的雕塑《拉奥孔》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种激烈的情感宣泄是早期希腊雕塑所没有的。
古希腊的绘画几乎完全没有保留下来,虽然我们知道当时很多画家具有比雕塑家更加知名的影响力,但是我们对他们的作品所知不多,要想领略古希腊的绘画,最常用的途径是陶器纹样。从这些图样来看,公元前600年左右的古希腊已经开始打破埃及人的规则,不过最惊人的是一只大约公元前500年左右的花瓶,图案上一个准备出征的战士的一只脚是正面看到的样子,这就是绘画上的“短缩法”。
“短缩法”是绘画艺术第一个惊天动地的变革,类似的变革后来还有很多。我们知道,古希腊绘画几乎完全湮灭在历史的长河里,曾经人们只能完全通过留存于世的古希腊彩绘花瓶来了解它的皮毛。不过这种现状随着考古发现多多少少有了一些改变,例如庞贝古城的发现就为人们带来了一些壁画和镶嵌画,不过由于维苏威火山是公元79年爆发的,所以就古希腊绘画来说我们了解的还是不多,总体来说还是一块空白。
20世纪70年代,在几千年前属于马其顿王国的弗吉那地区出土了一座古墓,考古学家倾向于墓主人正是亚历山大大帝的父亲菲利普二世,在这座古墓中有一副精彩绝伦的壁画,题材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冥王普鲁托掳掠珀耳塞福捏的故事。壁画构图轻松大胆,“短缩法”的车轮如火纯青,珀耳塞福捏飘扬的衣饰,还有古希腊特有的完美人体,多少让人们领略到了一点古希腊的绘画艺术。
公元1世纪的斯塔比亚壁画的一个局部,被叫做《采花少女》,这个城市与庞贝一起被维苏威火山的喷发物掩埋。画中的一位时序女神,优雅而美丽,不输于今天美丽的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