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写作之表现手法

诗词写作之表现手法

诗词的谋篇布局,常常采用不同的表现手法来进行。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反结合、抑扬结合等是古典诗词谋篇布局最为常用的表现手法。

1.虚实结合。送别诗常常用到虚实结合的写法,由送别之地,想到远行的目的地。如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诗中先实写送别地黄鹤楼,再虚写“烟花三月”中的远行目的地扬州,直到“孤帆远影碧空尽”,诗人依然注目着朋友远去的方向,以诗意浓郁的送别意境表达诗人对烟雨迷蒙、繁华似锦的扬州的无限向往。

再如李商隐的羁旅思归诗《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该诗也是由眼前景“巴山夜雨涨秋池”,悬想他日“共剪西窗,却话巴山夜雨”的重聚场面,由实而虚,丰富了诗歌内涵。

登临吊古诗词,因为凭吊古迹,感怀现实,常常由眼前景物引发对历史的追怀,在眼前景与历史典故、历史事件的交汇中抒写诗人的感受。请欣赏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本诗由眼前“凤去楼空江自流”的萧条之景追怀历史上“吴宫”“晋代”的繁华盛况,于今昔对比中,再看“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之景,油然生发浮云蔽日、不见长安的忧国伤时的愁绪。这里将实景、想象与感受揉合起来,浑然无隙。

再看柳永《雨霖铃》词: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词的上片从日暮雨歇、都门送别、设帐饯行,到兰舟催发、泪眼相对、执手无语,依次描述离别的场面与惜别的情态,营造出离愁伤感的凄凉意境,接着以“念”字领起别后烟波浩渺、暮霭沉沉、天空阴沉辽阔景象的想象,衬托出旅人前路茫茫,相见无期的哀愁。先实写后虚写,以实引虚,以虚衬实,抒写离别的愁思。

2.动静结合。写景状物诗词,常常配合空间顺序采用动静结合的方式布局。王建《雨过山村》诗: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采取由村外到村内、由远及近的空间顺序依次写闻鸡鸣,寻竹溪桥,见妇姑,庭中闲树,从景写到人,由人写到境,动静结合地写出了春深农忙无闲人的独特的乡村情味。

请看李白《送友人》一诗: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诗的首联“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横”字勾勒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绘白水的动态,一静一动,描摹出青山白水组成的色彩明丽、寥阔秀丽的图景,从而引发诗人送别友人的依依惜别的伤感。

3.正反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也是古代诗词一种重要的布局方式。请看韩愈《听颖师弹琴》一诗:

呢呢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銮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诗的前面十句诗正面描写颖师弹琴,写出了琴声的高低徐疾,节奏的变化无穷,情感的刚柔相济。后面八句通过听者的动作、神态、心理描写,从侧面烘托琴声的美妙动人,高雅、空灵、醇厚。

古代诗词中也可以通篇以侧面描写为主。如白居易《夜雪》诗: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诗中由感觉到视觉,再到听觉,以景衬情,侧面描绘夜雪落得久、下得大、积得深,烘托出诗人于寂静的冬夜彻夜无眠的孤寂心情。

今昔对比、反衬手法也是古典诗词谋篇布局的表现手法。怀古诗、感怀诗常常追忆往昔,感慨沦桑世事。如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诗中以昔日与李龟年的密切关系(“寻常见”“几度闻”),对比今日“落花时节”再逢故人,以凋零之景寄寓落魄潦倒、沉郁悲凉之情,流露出诗人对往昔春风得意、浪漫情怀的深情眷恋。

诗词中可以借物喻人,融写景、咏物、抒怀于一体,于反衬中揭示主旨。如苏轼《赠刘景文》诗: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诗中以荷、菊花的凋零衰残,反衬橙橘的岁寒之心,以荷叶败尽,尚有挺拔劲节的枝干,菊花残落,还有傲霜独立的菊枝,借以赞颂刘景文的品格与节操。全诗以反衬手法布局,表达对朋友的劝诫之旨,期望朋友不必为荷、菊的凋零伤感,应从初冬的骄子橙橘的英姿中,感受到寒冬带来的无限生机与诗意。

4.抑扬结合。抑扬手法也是古典诗词谋篇布局的重要表现手法。如韩愈《春雪》诗: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诗中先写“未有”芳华,再写“惊见”草芽,以漫漫寒冬之后的新春未见芳华的叹惜、遗憾,反衬出于焦急期待中终见新春嫩芽时的惊喜、新奇。抑扬手法写出人物心境之后,再以“却嫌”、“故穿”的拟人化手法,化静为动,展示出一幅富有浪漫情趣的灵动喜人的画面。

本文转载于网络。

【诗词微塾】对仗十七法

【诗词微塾】格律诗用韵十忌

【诗词微塾】诗词的格律细则

【诗词微塾】“诗中三昧”之对仗

【诗词微塾】“诗中三昧”之平仄

【诗词微塾】“诗中三昧”之押韵

【诗词微塾】传统词曲中的格律
【诗词微塾】平仄、用韵及对仗
【诗词微塾】律诗对仗技巧的变化
【诗词微塾】格律诗写作章法(上)
【诗词微塾】格律诗写作章法(中)
【诗词微塾】格律诗写作章法(下)
【诗词微塾】诗词创作三十六技法
【诗词微塾】格律诗中的对仗通病
【诗词微塾】绝句的初学要旨及章法
【诗词微塾】格律诗节奏的基本规则
【诗词微塾】浅谈格律诗的“六要六戒”
【诗词微塾】格律诗词写作十大基本技巧
(0)

相关推荐

  • 人间词话“每周一对”第四期

    人间词话"每周一对"第四期 05.22-05.28 出句:风动涟漪,柳散鱼弦无墨画:(草野) 对句:雨翻茏葱,荷撑伞盖有诗声.(草野) 注解: 一.涟漪,连绵词.连绵词对连绵词,或 ...

  • 【诗词微塾】诗词写作之衬托与抑扬

    宋朝诗人陈与义有<清明二绝(其二)>的诗歌:"卷地风抛市井声,病夫危坐了清明.一帘晚日看收尽,杨柳微风百媚生."关于这首诗,在问起"此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表 ...

  • 【语文教学】诗词的画面转换之美

    诗是最精美凝练的语言,往往通过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感情.而这些景与物通过艺术的转换,在读者脑中成为一种意象,化为美的画面与意境. 纵横组合 "横看成岭侧成峰".站在不同的视 ...

  • 【诗词微塾】诗词写作之表现手法

    诗词的谋篇布局,常常采用不同的表现手法来进行.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反结合.抑扬结合等是古典诗词谋篇布局最为常用的表现手法. 1.虚实结合.送别诗常常用到虚实结合的写法,由送别之地,想到远行的目的地. ...

  • 【诗词微塾】古诗词写作之表现手法

    诗词微塾 古诗词写作之表现手法 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对偶.对比.设问.反问.借代.夸张.双关.衬托. 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

  • 诗词写作指导:平仄诗二十八式格律表

    平韻詩十六式,仄韻詩十二式表: [五絕]四句二韻或三韻. (1)首句仄起不入平韻式 首句平起不入仄韻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 ...

  • '竹',诗歌(诗词)写作的四个层次(阶段...

    '竹',诗歌(诗词)写作的四个层次(阶段),欢迎对号入座! * 一.'园中之竹'(客观存在): * 二."眼中之竹"(审美体验): * 三."心中之竹"(艺术构 ...

  • 诗词写作指导:高频对仗词汇排行榜

    由于律诗的颔.颈两联必须对仗,故而历代诗家都喜欢在中二联的对仗上骋巧思以见才气.从"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的蒙馆对法,到奇字对.犄角对.交互对等极富技巧的对仗形式:从对偶之句 ...

  • 视听嗅味触,从白居易等人的作品中,看诗词写作中的五觉

    前言 前几天回到回答了一个关于白居易<夜雪>的问题.这首小诗如下: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白居易这首诗虽然短小,但是每个句子都是复杂句,更需要注意的是,这首&l ...

  • 诗词写作指导:折腰体和折腰句

    唐近体诗中的"折腰体" 我们今天来聊聊唐近体诗中的"折腰体" 唐近体诗是在齐梁体诗(含永明体)基础上进化发展而来的.齐梁体律诗有两类:粘式律和对式律. 其中粘式 ...

  • 【诗词微塾】格律诗词写作十大基本技巧

    格律诗词是按照格律诗的格律要求和词谱对格律词的内在规定性来写文学作品的一种文学体裁.必须明确这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既然是文学作品,那么对内容的内在要求很高,加之格律的外在要求,所以很多人感觉很难,因 ...

  • 诗词写作练习(五)

    绝句格律 一.平仄的对与粘 对,就是平仄相对.平对仄:仄对平. 粘,就是平仄相粘.平粘平:仄粘仄. 二.通过对和粘可组成近体诗的各种格律.如图: 首句不入韵的两种七言绝句挌式 1.在首句不入韵的情况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