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少桓|再遇《红蓼白鹅图》
我记得在美院国画系上本科的时候宋徽宗赵佶的《红蓼白鹅图》是必须临摹的一张画。这张作品是重彩与淡彩的完美结合,红蓼运用了淡彩画法,白鹅则用了重彩画法。通过对这张画的临摹,我体会到了宋画的艺术魅力以及其在美术史上的崇高地位。
《红蓼白鹅图》临摹作品赏析 《139cm×88cm》
宋画把理性与感性极具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体现出宋代画家分析物象世界规律的极具理性,同时又不失艺术创作所需的感性。对于构图和物象形态他们是理性的,对于画面氛围的处理他们又是感性多情的。
《红蓼白鹅图》局部1
本科时期对宋画临摹的积淀,拓宽了我对传统绘画的眼界,丰富了我的表现手法,掌握了传统技法,为日后的创作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可惜临摹的这张作品,在2010年被盗遗失,在遗失10周年之际,再次临摹弥补遗憾。
《红蓼白鹅图》局部2
宋徽宗作为帝皇是失败的,作为画家却是成功的。他具备一位艺术家天生对自然界的敏感与及对事物多情的特质,这造就了他的艺术成就。
“那是一个落秋的季节,是那么的萧瑟,水坡边的秋水泛着微蓝的寒意,一株红蓼打破了静秋的寂寥,它那摇曳的身姿像那舞动的风铃,回荡在这寂静的星空下。一位身姿优雅,举止文静的白羽仙子梳扮着自己洁白的霓裳羽衣,是那么地悠然自得,在这星空下划出了一道美丽的色彩,陶醉在这无声的沉默里。” 就在这简单的空间里,留住了永恒的时空创造出了不一样的世界,这就是艺术所散发出来的独特魅力。
《红蓼白鹅图》局部3
这就是十五年后的今天,我再次与宋徽宗赵佶的《红蓼白鹅图》相遇的另一种体会。
王少桓于勤勉书屋
2020年7月13日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