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猪价2涨6平,底价露出水面,要涨?但养猪户担心的事还是来了
导读:正如在5月底所预料的那样,6月中旬猪价的上涨并未能如期而至,虽猪肉消费有所恢复,但恢复程度有限仍未达到正常年份的水平,再加上大肥和标猪巨大的出栏压力,猪价持续下跌算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了。6月15日全国最低价跌至6元,16日猪价迎来“2涨6平”行情,最低价恢复到6.3元,这一走势意味着生猪底价已经露出水面,那是不是说猪价要开始上涨了呢?但我认为暂时还不能这么乐观,毕竟养猪户担心的事还是来了。
虽消费回暖,但猪价仍下跌不止,标猪和大肥“功不可没”
农业农村部权威数据显示,6月15日全国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为23.01元/公斤,相比1月初跌幅达到了60%。随着猪肉价格的不断下跌,市场消费明显回暖,据猪肉摊主介绍当下猪肉消费相比春节期间有了明显的改善,甚至在一些地区出现了排队买肉的盛况。
虽然猪肉降价,消费回暖,但是猪价依旧是下跌不止,这里面标猪和大肥“功不可没”。标猪方面,当下我国生猪存栏量恢复到4.16亿头,能繁母猪恢复到4318万头,均接近2017年的正常水平,即使按照半年的育肥期,2020年年底产能也已经恢复到正常水平的92%了,也就是说当下标猪出栏量已经处于高位了。大肥猪方面,虽然4、5月份已经有猪场开始出栏大肥了,但多数养猪户对6月猪价心存侥幸,所以出栏积极性并不高,进入6月虽然养殖端的出栏热情有所改善,但部分屠企停收体重超过280斤的大肥,即使屠宰企业收购,其也把价格压在很低的水平。受大肥价格的制约,标猪价格也只能跟随下降。
猪价系统显示,6月16日生猪价格下跌依旧是主流,其中黑龙江大涨0.6元,一夜之间摆脱了全国猪价最低的帽子,另外辽宁上涨0.1元,只是窄幅调整而已。稳定地区有内蒙古、北京、天津、山西、安徽几个地区,主要是集中在东北和华北区。
华东区山东、江苏、上海、浙江和福建均下跌,下跌幅度从0.1-0.2元不等,其中山东和浙江跌幅较大,为0.2元。华中地区河南和江西下跌0.3元,湖北下跌0.2元,湖南下跌0.1元,跌幅并不是很大,虽然市场面临大肥和标猪同时出栏的压力,但猪肉降价后消费回暖还是给猪价带来了一定的上涨动力。华南区两广下跌0.1元,西南区云贵两地下跌0.2元,川渝二地下跌0.1元,西南和华南两地属于典型的猪肉销区,猪价依旧下跌,可能同三个原因相关,一个是猪肉消费低迷;二个是当地疾病不稳定,有抛售现象;再一个就是当地大肥和标猪出栏压力较大。西北区甘肃和陕西下跌0.2元,新疆下跌0.4元,该地原本就是生猪产区,生猪多外调至西南和华南两地,这两个地方猪价低迷,西北区猪价自然难见上涨。
生猪底价露出水面,猪价要涨?
在6月15日的时候,黑龙江地区猪价跌至6元,不少人认为生猪最低价会在6月16日跌破6元,但6月16日猪价并没有跌破6元,而是在6元基础上大幅反弹,从这两天的猪价走势我们可以判断生猪底价已经露出水面,底价基本就是6元了。猪价再次摆脱底价是不是说猪价又要涨了呢?
以当前的情况下这个结论还为时尚早,我们都知道这波猪价的暴跌同大肥出栏压力大有很大的关系,可以说什么时候大肥出清什么时候猪价就能迎来上涨。据有关机构预测,当前南方地区的大肥存栏依旧占据肥猪存栏量的三成左右,导致这波大肥高位存栏的原因主要是两方面,外购仔猪和二次育肥猪场硬抗猪价,自繁自养猪场依仗低成本对猪价下跌莫衷一是。不管是什么原因,进入高温季节依旧饲养大肥猪就是养猪中的一大禁忌,根据机构预测,大肥存栏量探底恐怕要到7月中旬,也就是说7月中旬之前猪价想上涨是很难的。
养猪户担心的事还是来了
不仅短时猪价上涨困难,养猪户担心的事情也发生了,6月初,大家期盼的猪价上市迟迟未来,就有养猪户在我的文章下面留言道:“大肥是当下猪价的第一大敌人,如果猪价迟迟不涨的话,那么母猪将会成为第二大敌人。”当下,这位养猪朋友担心的事情已经发生了,据了解近期专门收购母猪的猪贩子又忙活了起来。对于养猪场来说,抵抗猪价下跌风险的第一步就是淘汰产能低下的母猪,当下猪价已经跌到7元水平了,不论是规模化猪场还是散养户都面临数额或大或小的亏损,而且短时间猪价上涨动力不足,不少猪场已经开始淘汰母猪了。
当下,猪肉消费低迷,大肥和标猪出栏量维持高位,生猪市场严重供过于求,猪价承压,持续下跌。而母猪淘汰将会进一步增加猪肉供应量,而且淘汰母猪的价格明显低于大肥和标猪,这对当下的猪价又是一个重大的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