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2019年中国人均国民总收入首次突破1万美元大关
题图 / 图源网络
统计显示,2019年,中国人均国民总收入(GNI)进一步上升至10410美元,首次突破1万美元大关。
这项数据高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9074美元的平均水平,世界排名首次明显提升。
1、中国人均GNI首次突破1万美元
根据世界银行在2000年公布的人均GNI数据的207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排名第141位,而到了2019年,在公布数据的192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上升至第71位,较2000年提高70位。
上述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网站上发布,由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信息中心主任张军在人民日报上发表题为《从民生指标国际比较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就》署名文章。
文章分析认为,衡量中国小康社会建设的指标明显改善,主要民生指标达到或超过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全面健康小康社会取得历史性成就。
这并不是国家统计局或相关人士第一次探讨人均国民总收入数据。
国家统计局在2019年7月就官宣,2018年中国人均国民总收入达到9732美元,折合人民币66762元,高于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文章数据显示,中国人均国民总收入的增长曲线一直保持上升趋势。
2000年,中国人均GNI只有940美元,属于世界银行根据人均GNI划分的中等偏下收入国家行列;2010年,中国人均GNI达到4340美元,首次达到中等偏上收入国家标准;2019年,中国人均GNI进一步上升至10410美元,首次突破1万美元大关。
2、什么是人均国民总收入(GNI)?
国民总收入(GNI)是指国内生产总值(GDP)加上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再减去对国外的要素支出。
人均国民总收入是指国民总收入除以年均人口,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NP)相等,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大致相当。
人均国民总收入只是一个统计学概念,是从收入分配角度核算,反映初次分配的收入,并不等于居民可支配收入。
居民可支配收入是指居民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是衡量居民收入水平的主要指标。
人均国民总收入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包括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物质消耗的节约、总人口的变化、劳动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高低等,而人均国民收入与国民收入成正比,与人口数量变动成反比。
人均国民总收入水平是衡量一国的经济实力和人民富裕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能综合地反映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实力、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
3、中国国民总收入增势迅猛
本世纪以来,中国经济持续保持较快增长,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GDP)接近10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可见经济的不断发展也同步提升了居民的收入,居民也享受到了国家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
回顾过去,中国居民人均总收入增长迅猛。根据世界银行统计的数据,1998年,中国人均GNI只有800美元,是2018年的十分之一不到,2001年,中国人均GNI首次突破1000美元;2006年突破2000美元;2008年突破3000美元。
此后,中国人均GNI更是一鸣惊人,迅猛增长,到了2010年达到4340美元,到2019年就突破了1万美元。
GNI反映的是一个国家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劳动者报酬、生产税、补贴、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和财产收入等原始收入总额。所以,国民总收入既包括企业所得和政府所得,也包括居民个人所得。
也正是因为基于这样的原因,国民总收入会远远大于居民个人收入,这也是不少人对于这一数据感到“意外”和“惊喜”的原因。
有网友看到这一数据后会表示:“又被平均了”、“对不起,我又拖后腿了”……
4、提高居民收入任重道远
从相关指标数据来看,中国居民收入和人均国民收入等数据持续保持上升,现阶段已经取得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成就,已经基本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但目前依然存在一些短板必须加快补上。
当前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特征较为明显。
数据统计显示,14亿人口中有为数不少的居民收入仍需要提高,尤其是要不断提高低收入和偏低收入群体的收入,不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今年6月,国内著名收入分配领域专家李实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任重而道远。
提高居民收入永远都只有进行时,只有不断提高居民收入,才能让人们的生活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