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记忆法》读书笔记(十七)

第四章 遗忘与保持

一、记忆仓库中的变化

大脑也许称得上是世上最好的仓库了,安放在里面的记忆材料,谁也无法偷走。非但如此,装在大脑中的材料还可以任意复制。例如装进了“记”字,那么无论将它从大脑中输出多少都取之不尽,而且你取的越多,它在大脑中扎根越牢。这么说,是不是知识一进入大脑就永远不变了呢?不,如果不采取措施,有时它竟会变得面目全非。例如让几个人听一个故事,要求每个人尽量记得全面、准确。过了一定时间,让各个人回忆叙述出来,各人的叙述就不同了,大致会发生如下几种变化:①简略化、概括化。所识记的材料细节趋于消化,故事只剩下梗概;②完整化、合理化。识记内容中不合理部分,不合逻辑的地方得到改正,在缺漏的地方得到补充;③细致化、具体化。增加了原来材料中没有的细节,使所识记的材料更详细,更接近具体事物;④夸张和突出。把某些特点夸大,使其特色更鲜明;⑤添枝加叶歪曲原来识记的内容;⑥识记内容减少甚至消失。

从上述变化中我们看到,识记内容在保持过程中的变化不但有量的变化(内容的详略变化),而且有质的变化(如不合逻辑的地方得到修正)。心理学家巴特莱特做过一个图形的保持实验:将一张画给第一个人看,要这个人按自己的记忆再画出来。然后将前一个人的画给第二个人看后又要求这个人按自己的记忆再画出来。这样下去,直到第十八个人。下图中的“0”是原画,其他是第一、二、三、八、九、十、十五、十八个被试者画出的图形。这一图形的保持实验充分体现了识记内容的质和量的变化。

人脑为什么不能像录像机、摄像机一样保持内容的原样呢?因为我们识记任何内容都需要大脑已有知识的参与,新的内容会受到原有内容的影响而发生偏移。例如记中国地域图形时,想象它像一只鸡的投影,过后靠回忆画出来,与原图比较,一定更像鸡。要是识记时想象它像一片秋海棠叶子,其再现结果必然往秋海棠叶形方向偏移。这就说明内容在保持过程中受个体知识、经验及意向的影响。此外,在保持过程中,大脑还不断接受其他新内容,这也会对原来保持的内容发生影响。例如把中国地域图形与秋海棠叶联想的人,在他大脑中秋海棠叶也只是这类叶子的概括形象。当他在保持阶段中又看到一片秋海棠叶子时,画出的中国地域图形一定更偏向这张具体的叶形。

除了记忆中的内容变化外,有时刚刚识记的内容,也会从记忆中完全消失,毫无印象。如有些因车祸大脑受伤的人,记不住自己临近受伤时发生的事,但对以往的记忆却保持完好。这是因为在车祸发生时的记忆还没有得到一定时间的巩固,就因受伤而中断了。脑生理的研究表明,刚刚识记的内容要保持下来需要一定时间来巩固,否则刚记下的内容就会消失。专家们用白鼠进行条件反射训练(使其在一定条件下学会某动作),训练后电击使之痉挛,观察其记忆保持情况。结果表明,在条件反射刚形成(即白鼠刚学会某个动作)时进行电击,白鼠已学会的条件反射就不能保持。电击离条件反射形成时间间隙长些,对保持的影响就小些。延长至训练完毕后15分钟再进行电击,则对记忆保持没有影响,白鼠仍能按信号刺激作出反应。有些研究者认为,记忆的储存可能需要脑内蛋白质在一种叫做核糖核酸的化学物质支配下合成。在识记时,信息的刺激虽然停止了,但脑内蛋白质的合成过程还未彻底完成,如果立即受到过强刺激,这种蛋白质的合成将受到破坏。

那么,怎样做才有利于大脑仓库保持刚记下的内容呢?可采取如下的措施:

一是刚识记后不宜再进行对大脑有强刺激作用的活动。例如不宜连续不断的学习内容繁难的材料,要有间歇的让大脑平静的休息一下;不宜立即参加竞争性强的体育活动,像比赛篮球之类,以免大脑和肌肉都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不宜让情绪过于激动,如不宜看容易使自己激动的电视。要是十分必要进行这些活动,应该安排在实际完一段时间之后。

二是刚识记后不宜服用促使神经中枢抑制及引起神经系统高度兴奋的药物。用动物做实验,在条件反射刚训练成功时给与巴比妥、乙醚等麻醉药物,其学会的反应就不能保持。如果必须服用这类药物,宜在识记完,休息15分钟以后。

三是安排好识记后的卫生活动。主要指到空气清新的地方去散散步,活动休息片刻,以使在学习中处于紧张状态的大脑和各部分肌肉适度放松,利于机体能力恢复。同时,大脑在紧张识记后缺氧,到空气清新的场所及时补充氧气才利于记忆的保持。

对于需要精确记忆的知识,为了使其进入大脑仓库后的变化程度减至最小,要有必要的重复感知过程,以巩固加深印象,防止遗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