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指津》中那些闪闪的金句(8)
二、析采
一旦体裁确定,章法合理,辞采斐然,作品的形式亦无不美之理。
(一)章法结构
章法结构,也即通常所说的谋篇布局,它对一部作品的美学特征有着重要的影响。
不过如果我们在一定意义上承认文学是对现实世界的模仿,那么既然世间万事万物总有一定的结构,文章表现世间万物,必然会受到世间万物固有结构的影响。因此文章的章法结构还是有规律可循的,只不过这个规律是灵活的,而不是僵死的。
一篇文章要分成四个环节,那就是“起承转合”。金圣叹说:“诗与文虽是两样体,却是一样法。一样法者,起承转合也。除起承转合,更无文法;除起承转合,亦更无诗法也。”(《鱼庭闻贯·示顾祖颂、孙闻、韩宝昶、魏云》)所以,“起承转合”是所有文体的基本结构,可以称之为“常体”。
(二)语言文采
文学是语言艺术,这句话精练地概括了文学的形式特征。文学语言是作家对日常语言进行提炼修饰的结果,里面凝聚着作家对语言的艺术化追求,所以鉴赏语言是析采审美的重要内容。
从符号学的原理来看,任何符号都包括能指和所指两部分。就好像以手指月,手指是能指,月亮是所指。对于语言符号来说,能指就是语言本身,所指就是语言表现的物象。
读文学作品则要关注语言的表现力。
准确、鲜明、生动,这是文学语言表现力的三个要点。
表现力第一要准确。
表现力第二要鲜明。鲜明主要指语言的形象性。宋代诗人梅尧臣云:“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欧阳修《六一诗话》)
由于文学想象中视觉的功能最为突出,如“形象”“藻绘”的名词,皆与视觉有关,故而形象鲜明首先是通过视觉呈现的。
除视觉外,听觉和其他感觉也很重要。耳闻声而眼见色,表现在文学作品中就是“有声有色”或“绘声绘色”。
表现力第三要生动。所谓生动,即是说表现对象是活的,会动,所谓“栩栩如生”者即是,因而生动性主要由动词来完成。
鲁迅把文章之美分为意美、声美、形美三种。
王力先生把语言的形式美分为三点:整齐的美、抑扬的美和回环的美。整齐的美,首先是排比,有几个句式和长短相同的句子构成句群,形式上是循环反复的,内容上又是不断更新的,有如海潮一般,一排追着一排,冲击着读者的心堤。
如果说排比是所有语言共通的修辞手段,那么对偶则为汉语所独具。汉语中的对偶,句子的外形,短和内部结构都是整齐相对的。
正因为汉语具有这样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在历史上形成了影响巨大的通篇对仗的骈体文。骈四俪六的对仗破坏了语言的自然,又容易导致形式主义,所以受到韩愈古文运动的排斥。正如王力先生所说,“如果我们能够做到整齐而不雷同,匀称而不呆板,语言中的对偶和排比,的确可以构成形式的美”(《略论语言形式美》)。
汉语的节奏体现为单音词的平仄相间。平声长而扬,仄声短而抑,平仄交替,便形成了抑扬之美。
所谓回环的美就是指押韵,同一个音在不同段落的相同位置上多次重复,好似不断转圈再回转到原处,形成谐调之美。
语言的音乐美在传统古诗中表现得最为突出,兼有整齐之美,抑扬之美和回环之美,骈体文除了没有回环之美,兼有整齐之美和抑扬之美。
朱光潜说:“在文学上,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文学借文字表达思想和感情;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练。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从来没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咬文嚼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