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你一定要试着对自己“狠一点”,把自己“逼到绝路”

本文摘自《稻盛开讲4——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中的塾生问答:“您曾有过气馁或懈怠的经历吗?”;另一个问题是“在遭遇困境时,您有过想依靠祈求神灵保佑来渡过难关的经历吗?”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稻盛先生是怎么说的:
塾长答:消极气馁是“尚且留有余地”的证明

作为一名企业领导,如果为了企业呕心沥血、苦心经营,那势必会提出类似刚才那位学员所问的问题。

所以我觉得这问题很应景,也是许多人心中的疑问。

我先回答第一个问题——“有没有消极气馁的经历”。我觉得我几乎没有过。

不过这并不是说我这个人生性刚强,从创办公司到如今的三十几年里,我一直埋头奋斗、拼命努力,完全没有时间去消极和气馁。

说得极端一点,由于我在“极度认真”地过好每一天,所以根本没有心情去消极和气馁。

因此我认为,如果一个人消极或气馁,证明他对自己“尚且留有余地”,或者说“还有一点闲工夫去气馁”。

我之所以把经营企业比喻为“生存”,是因为商场如同残酷的战场,要想生存,就必须拼命。

正因为害怕才会勇敢面对

就像我刚才讲的,在创业初期,我每天都在经历企业“生死存亡”的考验。用格斗剑法来形容的话,我可以说是拿着一把匕首每天在战场上惨烈厮杀。

所以,我当时所面临的状况,绝非那种“去道场拿着竹刀、按照××流派剑术指南学习剑法”的所谓“锻炼过程”,而是每天身处战场中央,进行真刀真枪的对决。

我刚才说过,在这种环境下,根本没有闲工夫去“消极气馁”;也可以这么说——一旦你消极气馁,你会即刻被打倒。

当时,我这个之前一直只会研发工业陶瓷的“工科男”,居然要开始经营企业了。

我真的就像一个完全不懂剑道和刀法的门外汉,光靠手上攥着的一把出鞘的匕首,就不得不在战场上进行厮杀。而我只要稍有破绽,就立即会被砍死。

在“科班出身”的所谓“习武之人”还在脑中算计“出招时,是把剑对准对方的咽喉还是眼睛”时,我已经屈身猫腰,用匕首朝对方横着砍了过去。

瞄准对方的小腿或腹部,锋利地一斩。这一系列动作都是在与对手碰面瞬间完成的。我记不得是从哪儿学到了这样的技巧,只是下意识地这么做了。

在如此“真刀真枪”的“商战”之中,像道场里学的那种“科班出身”的技巧是不管用的,因为在实战中,你是没有时间去思考“现在要用剑瞄准对方的眼睛”、“现在要平举着剑,脚贴着地向前移动”等剑法套路的。

从这个意义层面上看,我正是因为在这种“真刀真枪”的残酷环境下感到害怕,才得以生存下来。这份恐惧,让我不敢去“消极气馁”。

虽然感到害怕,但我还是坚持去创业。

不断借钱,为了扩大企业的规模,一家家地开设分部;不断添加设备·随着这些具体计划的推行,我真是担心得不得了,以至于夜不能寐。

既然都夜不能寐了,那只能勇敢地直面现实了。背负着债务,却还要积极、乐观、努力地经营企业,这一切都让我感到害怕。

正因为我是如此胆小之人,所以每天都“真刀真枪”地奋力“搏杀”。

因此我认为,如果一个人“消极气馁”,那证明他对自己还“留有余地”,还有闲工夫去感受“消极气馁”。

而我则完全没有这种闲工夫,这便是我的心得体会。

如果在座的各位中,有的人并没有像我说的那样“极度认真”地度过每一天。那么我建议你一定要试着对自己“狠一点”,把自己“逼到绝路”。

譬如有些人可能是“企业的第二代接班人”,你们的父母辈创立了公司,并且规模不小。

和我这种靠自己“赤手空拳”从零开始创业的人相比,你们的先天条件可谓非常优越。

但你们不可以被自身所处的优越环境“宠坏”,也不能安于现状,认为“我在这方面很有福气”,而应该试着把自己逼得“走投无路”。

要抱有这样的想法——“我也要试试看,把自己逼到像塾长所说的那种境况”。

我并不是叫大家去胡乱地借款举债,我只是认为,作为一名企业家,是需要以“把自己逼到绝路”的态度去发展企业的。

接下来回答第二个问题——“曾经有过懈怠的经历吗?”虽然我从未懈怠过,但由于每天都面临着“真刀真枪”的“商战”,所以有好几次都想“撒手不干”了。

比方说,在早上醒来时,觉得自己“真不想去公司了”。这种感觉,恐怕大家也有过吧。有时脑中会浮现这样的念头——“算了,管他呢。我不想干了。”

由于肩上的责任实在太沉重,并且日复一日地持续不断,所以我时常会产生“再也不想去公司了”的念头。

可是,就像前面说的,由于每天都处于'真刀真枪”的“商战”之中,我根本没法抛下这一切,于是只能无奈地照常去公司。

到了公司后,又和每天一样,一大堆事关工作的电话接踵而至,自己不得不一一处理。这三十几年,我就是在这样的“纠结”中过来的。

你要说这就是气馁的表现,或许也有道理。早上起床后,不想去公司。

不光是不想去公司,连社长也不想当了,什么都不想管了。这种“想抛下一切”的念头,当时隔三差五地在我脑中浮现。

如何直面“懈怠之心”

在我创业伊始时,西枝先生是帮助我创办公司的恩人。

可以说,如果没有他,就没有我的今天。西枝先生出生于新潟,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士。他曾担任京都的宫木电机公司的专务一职。

如今我的人生观中的相当一部分,可以说都是承蒙他的教诲才得以形成的。

虽说西枝先生比我的父亲都要大四五岁,按理我俩之间应该会有“父子辈儿的代沟”,但在当时,每次感到心力交瘁而想“撒手不干”时,我就会找西枝先生倾吐一番。

不仅如此,西枝先生在每次和我喝酒时,还教给了我酒桌上的举止礼节。

所以说,在那个时候,每当我对工作感到厌烦或心生懈怠时,便会去找西枝先生发牢骚,而西枝先生每次都会请我吃饭喝酒。

如今,我之所以时常举办酒话会之类的小型宴会,是为了创造一个能让大家与我举杯共饮的交流环境。

尊敬我的人和我一起喝酒,结果发现——“啊,我如此尊敬的稻盛先生原来也是和我一样的凡人,并没有三头六臂嘛。既然如此,只要我从现在开始努力奋斗,也能成为像他那样的人物”;又或者在与我共饮的时候向我提出了一些问题,而在听了我的解答后茅塞顿开,从而得到启示……这些都是我非常希望看到的结果。

身为一个企业的社长,是不能发牢骚的。不管对谁发牢骚都不可以,就连对自己的妻子也不行。

更不用说对副社长或专务等在企业内与自己共事的人了。

如果一个社长对自己手下的专务或副社长等人发牢骚抱怨,那这样的社长是无法获得部下的信赖和尊敬的。

所以说,不管一个社长多么艰难落魄,都只能“把所有问题自己扛”。

正因为有这份担当,所有员工才会永远跟着你;如果一个社长经常对部下满口抱怨、牢骚不断,那么最后员工们都会离他而去。

因此,要当个好社长,压力是不可避免的。既然有压力,那么总得找个地方倾吐释放。

而我举办酒话会的主要目的之一,便是为了给员工们提供一个“至少能发发牢骚”的机会和场所,就算我没能为大家起到“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但大家一边喝着酒,一边向我发发牢骚,然后能重新鼓足干劲,再次迎接明天的挑战,仅仅这样我就心满意足了。

所以,如果从这样的意义层面上来讲,也可以说我确实曾经常常产生“懈怠之心”。

不过,由于工作计划表都是我自己安排制订的,所以我等于是故意把自己逼到了“没法懈怠”的境地。

尽人事,待天命

那么进入第三个问题,“有过想依靠祈求神灵保佑来渡过难关的经历吗?”这个嘛,我以前经常这么做,现在可以说更频繁了。

每天早上,我都会在心中呼唤神灵,不过并不是向神祈祷,而是向神表示感谢。

我也并不是在佛龛或神龛前叩拜,而是闭上眼睛,对这个宇宙的造物主神灵表示感谢,感谢神灵让我今天也能精神百倍地投入工作。

这已经成了我日常工作生活中的习惯。

当然,除了表达感谢之意外,我也对神灵祈祷过,比如“希望神灵保佑这项工作进展顺利”。

不过,当像这样对神灵祈祷时,我的心里是这么想的——“我如此认真、如此专注,恐怕没有人比我更努力了,所以神灵怎么忍心不出手相助呢”。

这种想法,的确非常“厚脸皮”。

“我都这么拼死努力了,神灵不会坐视不管的吧。”与祈祷相比,这样的想法在我心中占更大比重。

所以说,我当然在心中有过像“神啊,请帮帮我吧”这样的呼唤,但就像我刚才所说的,“我是如此勤奋认真地活着,就算是神灵,也不会忍心不出手相助吧”。这样的想法在我心中是主流。

我从来没有在陷入困境之后才想到向神灵祈祷。等到事情不顺利了,才想到祈求神灵帮助,我并不赞同这样的行为。

刚才在解答有关“消极气馁”的问题时,我已经说过,我是在“真刀真枪”的“商战”中一路厮杀过来的。

事实上,正因为我胆小怕事,所以才能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严酷战场上活下来,我认为自己绝对不是那种生性强悍的角色。

正因为胆小怕事,所以才会拼死努力地活着。

我之所以不会等到“大事不好”了才去向神灵祈祷,就是因为我胆小的性格所致。我害怕事情出岔子,所以在做事时总是力求“防患于未然”。

比如,碰到像如今这样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或者融资陷入窘境时,想必不少企业家都不得不想办法筹款。

于是有的人会“四处奔走筹钱”“不知道支票能否兑现”“到处去找朋友集资周转”等等。

可我胆小怕事,不想干这么让人提心吊胆的事情,因此我总是思考能够防止这种情况发生的方法。

因为支票可能无法兑现,所以依靠筹款使企业渡过了难关。有的人似乎把这样的状况看成是一家企业良性发展的状态。

可作为一家企业,资金方面的稳定其实是最最基本的条件。

如果资金方面出问题,则企业就会倒闭,通过成功的筹款融资,使得企业恢复了正常状态。

这从经营的角度来看,只能说是“功过相抵,原地踏步”,而绝非能够加分的情况。

我觉得,既然让企业“原地踏步”都如此辛苦艰难,不如在问题发生之前,花费同样的精力让企业向前发展。

正是基于这样的思维方式,所以我从来没有等到失败后再去祈求神灵的帮助。我总是在遭遇失败之前,就抱着“哀兵必胜”的心态拼死努力。

我一直在向我公司的干部们传授这个道理。在“京瓷哲学”中,我把这样的思维方式称为“在相扑台的中央与对方交锋”。

我们在观看相扑比赛时,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况——“裁判宣布比赛开始后,一方的相扑力士不在相扑台中央出招,而是一步步地往后退,直到脚将要碰到相扑台的边线时,相扑力士似乎才惊觉情况不妙,于是使出浑身的力气,想把逼过来的对手扔出场地。结果因为对手的身体没有完全出线或自己先行出线而导致反击失败”。

既然在被对手逼到如此绝境的情况下还有这么大力气展开反击,那为何不一开始在相扑台中央的时候就出招呢?

也就是说,在陷入要担心“不知道支票能否兑现”的窘境之前,即在双脚离相扑台边线还有很大距离的时候,就应使出浑身解数发动攻击。

换言之,就是“事先设置风险缓冲带”的企业经营方式。

“不要等到火烧眉毛了再慌忙应对,而应该预测风险,采取'从容不迫’的企业经营方式”。

正因为一直抱有这样的想法,所以我从来没有在陷入困境之后才想到向神灵祈祷。

如果有发生问题的先兆,那就在问题发生之前采取措施,拼命努力去做到“防患于未然”,这正是我一贯的人生态度。

而与“临时抱佛脚”不同,我坚持每天向神灵倾诉心声。

俗话说“尽人事,待天命”,人在做事时要拼命努力,至于最终结果,则祈求神灵保佑。我是这么理解的。

我相信,这个真理,适用于每个企业的经营者。

(0)

相关推荐